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随着疫情的发展以及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不断认识,的确发现了少数患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自身并没有发热、干咳和乏力等典型症状,所以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此前中国多个省市疾控研究人员曾在研究中披露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但不同省份呈现较大差异。部分省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仅为阳性检测的1.01%,有的则高达17.8%。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徐福洁认为,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病毒载量很低,甚至间歇性或“一过式”出现病毒。国内不同省份排查结果存在差异,或与检测能力有关,受到采样技术和采样频率的影响。那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如何解读无症状感染者,又需要如何应对呢?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我们首先要明白,传染性疾病都有一个特点:

无症状感染患者和有症状的患者共同存在。这个特点在新冠病毒感染中也有所体现

也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同时伴随着更多的有症状者而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孤立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钟南山院士提到“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目前国内无症状感染者造成大面积社区传播的风险仍然较低

理解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如果一个地区确诊病例很少,相对的,无症状感染者的例数肯定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于该地区所有确诊病例的密接者进行充分的检测和及时的隔离,就算有少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也能通过及时的筛查检测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传播风险是较低的。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目前国外输入至我国的无症状感染者,若不加以严格筛查追踪,造成社区传播的风险则较大

若是在国外疫情暴发的地区,随着新发病例暴发性增加,无症状感染者的例数也会增加。若这些无症状感染者输入至我国境内,直接进入社区,追溯这些无症状感染者的难度就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传播风险是较高的。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在国内,新发病例数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无症状感染者例数肯定不会很多,而只要国内加强对所有确诊患者密接者的隔离、检测,做好溯源。社区传播风险就会降低。在眼下防境外输入的第二场战役中,海关、边检、机场、医疗、社区等工作者们,还有许多的志愿者们,已经为我们铸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国门守卫线。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应对无症状感染病例,该怎么办?

1. 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风

最好的自我保护和保护别人的方法就是正确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特别是在密闭的空间中,一定要佩戴防护效果好的口罩,做好严格的防护。

2. 保持1米距离,避免共用物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介绍, 所谓“接触传播”,就是接触到病毒污染物品,譬如感染者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等。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碰到眼黏膜、嘴巴、鼻子这些部位,就容易侵入体内。

所以,最好与这些人减少近距离的接触(1—2米之间或者1.5米的距离),避免共用一些物品。

3. 大力推广“分餐制”

餐饮企业和各类食堂推行“分餐制”,主动提供分餐配套服务设施,设置备餐间或分餐台,配备相应的餐盘,由厨师或服务人员在备餐间或分餐台进行分餐,每人一份。

院士提到的无症状人员,如何注意,我们在日常应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