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隨著疫情的發展以及我們對新冠病毒的不斷認識,的確發現了少數患者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但自身並沒有發熱、乾咳和乏力等典型症狀,所以稱之為無症狀感染者。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此前中國多個省市疾控研究人員曾在研究中披露無症狀感染者數量,但不同省份呈現較大差異。部分省份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僅為陽性檢測的1.01%,有的則高達17.8%。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徐福潔認為,部分密切接觸者可能病毒載量很低,甚至間歇性或“一過式”出現病毒。國內不同省份排查結果存在差異,或與檢測能力有關,受到採樣技術和採樣頻率的影響。那作為普通民眾,我們該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又需要如何應對呢?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我們首先要明白,傳染性疾病都有一個特點:

無症狀感染患者和有症狀的患者共同存在。這個特點在新冠病毒感染中也有所體現

也就是說無症狀感染者一定是同時伴隨著更多的有症狀者而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孤立的存在。這也就是為什麼鍾南山院士提到“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目前國內無症狀感染者造成大面積社區傳播的風險仍然較低

理解了第一個問題,我們就能理解,如果一個地區確診病例很少,相對的,無症狀感染者的例數肯定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對於該地區所有確診病例的密接者進行充分的檢測和及時的隔離,就算有少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也能通過及時的篩查檢測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造成的傳播風險是較低的。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目前國外輸入至我國的無症狀感染者,若不加以嚴格篩查追蹤,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則較大

若是在國外疫情暴發的地區,隨著新發病例暴發性增加,無症狀感染者的例數也會增加。若這些無症狀感染者輸入至我國境內,直接進入社區,追溯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的難度就會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外輸入性無症狀感染者造成的傳播風險是較高的。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在國內,新發病例數已經降到很低的程度,無症狀感染者例數肯定不會很多,而只要國內加強對所有確診患者密接者的隔離、檢測,做好溯源。社區傳播風險就會降低。在眼下防境外輸入的第二場戰役中,海關、邊檢、機場、醫療、社區等工作者們,還有許多的志願者們,已經為我們鑄成了一道強有力的國門守衛線。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應對無症狀感染病例,該怎麼辦?

1. 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風

最好的自我保護和保護別人的方法就是正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特別是在密閉的空間中,一定要佩戴防護效果好的口罩,做好嚴格的防護。

2. 保持1米距離,避免共用物品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介紹, 所謂“接觸傳播”,就是接觸到病毒汙染物品,譬如感染者用過的物品、分泌物、排洩物等等。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碰到眼黏膜、嘴巴、鼻子這些部位,就容易侵入體內。

所以,最好與這些人減少近距離的接觸(1—2米之間或者1.5米的距離),避免共用一些物品。

3. 大力推廣“分餐制”

餐飲企業和各類食堂推行“分餐制”,主動提供分餐配套服務設施,設置備餐間或分餐檯,配備相應的餐盤,由廚師或服務人員在備餐間或分餐檯進行分餐,每人一份。

院士提到的無症狀人員,如何注意,我們在日常應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