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別覺得委屈

青春期最容易表現出喜怒哀樂的感情,而且是非常強烈的。 作者:尼扎米

如果家裡有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十個家長九個都頭痛。而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這個問題可以說困擾了無數的父母。

以下場景在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常見:

孩子放學回來,跟孩子說不了幾句話,孩子就說別說了,我不想聽。然後"砰"的把門一關跑到自己屋裡去了。

很多父母還覺得很無辜,我明明想關心孩子,好聲好氣的想跟孩子談談,為什麼孩子就不正二八級的跟我說,也不想跟我說話了呢?

這就是典型的親子溝通上出現了溝通障礙。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不見想,見面掐"成了這個階段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與青春期的孩子無法正常溝通

第一點,青春期的孩子很孤獨

獨立的一個標誌就是做自己的身份定位,所以青春期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能活成什麼樣?所以他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和看法,他在探索這個問題,在感知自己,旁邊沒有和他連接的聲音,在他聽來都是雜音。

第二點:家長對孩子的尊重不夠

人與人的相處是相互作用的,比如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有逆反心理

,可能他說了一句話,父母不滿意,就大聲罵他,孩子受到刺激,也變得大聲對抗,或也其他行為抗議,如摔東西,打架鬥毆,離家出走。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

第三點,家長間不和睦對孩子的影響

當家庭出現問題,父母關係不和睦,經常發生爭吵時,孩子心裡討厭,但又覺得無助時,便會逃避,或以逆反的行為表現出來。

第四點,家長不注意對孩子的管教方法

父母以專治的方式管教孩子,常以命令的語氣說話,要孩子順從一切,並不是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行的通的。個性溫和的孩子會順從,個性剛強的則會逆反。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知道了家長的問題,咱們就開始完善自己吧!畢竟是親生的

一、 學會放平心態

不要給孩子心理暗示叛逆究竟有多嚴重、多可怕,叛逆不過是孩子青春期階段的正常階段,本來沒那麼可怕的事情卻在家長的反反覆覆的強調和打壓下硬生生變成了天塌的"大事"了。

二、少給孩子貼標籤、嚴禁雙標

各位家長要知道,自家的娃是獨一無二的,標籤貼多了,保不齊孩子真的就變成這樣了。

所以孩子有問題,別給孩子下定義:"哎,我就知道你不行。""看你邋遢的

三、給他的精神世界的建設添磚加瓦

因為青春期的時候就是一個孩子建設他精神世界的時候,關注他的三觀,關注他想什麼、信什麼、仰望什麼,信念定了,思維定了,行為也就定了。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估計家長也不願意嘮叨,他會倍感欣慰,甚至會享受和孩子此生的緣分,會欣賞一個生命精彩的綻放。欣賞就是合,

四、學會適時放手

既然家長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以一個半成年人要求孩子,就放徹底點。

孩子什麼時候刷牙,什麼時候穿裙子,就不要命令他了。你適當的放手不僅可以減少自己好心不得好報的堵心生活還可以教會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對自己選擇負責的責任心。在孩子猶豫的時候告訴孩子"我相信你"。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更是父母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言傳言傳身教,身教才是主要!很多家長總是把言傳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在身教上面卻不肯花一點心思。孩子的性格、品行都是受到父母影響的,所以很多人在看到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會說:"你看,這個孩子說話的腔調和動作都跟他的父母好相似。"

青春期是一個成長的關鍵期,孩子的世界裡,自己才是主角,父母只是配角。與其強制性的管束,還不如適當的放手,該給自由的時候給孩子自由,該給孩子機會鍛鍊的時候,就不要捨不得放手,該尊重的尊重,該信任的信任,該支持的支持,該理解的理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此套全綵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

我最近給孩子讀的這套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遊戲書《專注力訓練兒童益智開發遊戲書》孩子聽後變化很大,現在分享給大家。該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共6冊,是由多名育兒專家共同編制而成,從多個維度對孩子進行引導,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