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影片《涉足荒野》是根據美國作家謝莉爾·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傳改編。影片中女主角雪兒·史崔德有一個暴力的父親,母親為了保護雪兒和弟弟不得不從家裡跑出來單獨生活。母親一個人撫養姐弟倆長大,生活很艱辛,但母親卻一直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儘管雪兒對生活有很多不滿,但母親的善良和樂觀卻一直影響著雪兒。母親的突然病逝對雪兒是致命的打擊,她因痛苦絕望迷失了自己。她頻繁出軌陌生男人,用毒品來麻痺自己,婚姻也因此走到終點。生活也因此變得一團糟,當得知自己懷孕了卻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時,她意識到自己已經偏離了一個正常女人的人生軌道,她離母親的期望越來越遠,清醒了的雪兒決定獨自踏上PCT(Pacific Crest Trail)遠足之路。毫無徒步經驗的雪兒歷經磨難克服萬難終於穿越荒野,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影片採用穿插回憶的方式展開敘述,女主在涉足荒野的行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回憶母親生前的點滴和自己曾經的絕望生活。每當自己想要放棄時,都會因為回憶而鼓足了勇氣繼續走下去。


影片情節緩慢卻觸動人心,當看到雪兒走出荒野的那一刻,觀眾和主人公一樣感到激動和輕鬆,新的生活已經開始,過去的曾經都已被關在身後。


影片給觀眾最深的感觸是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困境和成長在面對人生的困境時,有人因為頹廢而永遠迷失其中,有人卻因為勇氣和自省而走出困局,展開新的人生。


本文將重點分析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怎樣戰勝自己走出困境實現自我蛻變的,以及影片展現給觀眾的現實意義。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一、生活艱難,母親卻積極樂觀。在現實與情感的矛盾中建立起的精神世界。


暴徒一般的父親,在將母親打的遍體鱗傷之後,還向雪兒和弟弟揮動拳頭。母親抱著弟弟拉著雪兒從家裡逃了出來,在漆黑的雨夜開車離開。那個雨夜,對於柔弱的三個人來說是充滿恐懼的,他們無力反抗只能逃跑。


相依為命的三個人,生活異常艱辛,狹小的房子,還不完的欠款。但這一切卻並沒有讓母親沮喪,相反,她卻拼盡全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母親樂觀,善良,熱愛生活。她喜歡做家務時唱著歌,生活中充滿童趣,讓雪兒和弟弟的童年充滿了快樂。


長大後懂事的雪兒,也越來越明白現實的不可改變性。她深愛自己的母親,也依賴自己的母親,但同時因為不一般的家庭,她會在現實中覺得自卑,所以她其實始終不敢面對現實。


她在學校不敢與同為學生的母親相認,說明她不敢面對自己的與眾不同。她一邊深受母親生活態度的影響,一邊又覺得生活其實沒有母親想象的那麼樂觀。自己接觸到的現實生活和母親一直傳遞給她的生活並不是一致的。所以,她開始質疑母親的生活態度,但又覺得母親對自己十分重要。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雪兒心裡的矛盾,其實反映的是她思想的成長,她開始從母親營造的美好生活願景中走出來,開始接觸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從父母的世界裡走出來開始對現實有自己的判斷,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經的成長階段。成長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此時的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對原本理所當然的東西開始懷疑。


我們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斷,開始懷疑父母灌輸給我們的事實。我們開始有強烈的自尊心,虛榮心也開始冒了出來。我們甚至對父母傳遞的觀念開始質疑甚至鄙夷。


一般人很難接受自己與眾不同,或低人一等。就像劇中的雪兒,她覺得自己沒有健全的家庭,覺得家裡有還不完的債,但母親卻天天無憂無慮,又唱又跳,她覺得不可思議,她質問母親到底有什麼好高興的。但母親傳達給她的態度是:

儘管丈夫那麼不堪,生活也不美滿,但那又怎麼樣,她還有雪兒姐弟倆,生活依舊可以幸福快樂。


面對母親的回答,雪兒無言反駁,但不得不說母親的生活態度已經深深地刻在雪兒的心底,只是雪兒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和肯定它。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治癒童年的不幸。父親給雪兒童年留下不幸的傷痕,但母親卻一直在用愛的行動教給雪兒: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尋找生活的美好。


童年時期,家庭給予孩子無私的愛,父母展現給孩子人性的優秀品質,可能不會立即在孩子身上看到明顯的影響,但卻深藏在孩子的心底,在成年以後的某一刻就會轉化成影響其一生的財富。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二、母親去世,生活陷入絕望。精神屏障坍塌之後的慌亂才是成長真正的開始。

生活的殘酷不是逼著你一路狂奔忘記自我,而是在你充滿希望地打算擁抱明天時,它卻一刀斬斷了你活到明天的權利。當雪兒的母親被醫生告知她活著的日子不多了時,三個人如同跌入痛苦的深淵。


母親一直在做最好的妻子,最好的母親,唯獨沒有做一回自己。命運的殘忍就在於它的不合理性,不可更改性。


母親的死對於雪兒來說是致命的。孩提是母親是她的安全港灣,帶她逃離可怕的父親,重新建造一個溫暖和愛的家。儘管長大後,現實讓她有些許的不滿,但母親卻一直是她的精神屏障。母親的歌聲和笑臉總能戰勝她心底那一絲對現實的退縮,母親的堅定和勇氣不斷讓她堅信,生活總有陽光的一面。


雪兒一直在母親的精神屏障後面滿意的活著,那是可以給她所有安全感的人。她已經習慣了那種依靠和心理歸宿。當屏障突然倒塌以後,她慌亂而絕望,像一隻迷失在大霧中的羔羊。


像所有的懦弱一樣,雪兒選擇了逃避和墮落,以此來麻痺自己,暫時地忘卻痛苦和慌亂。她違背了母親的意願,也背叛了自己心底的善良,她背叛丈夫一次次地出軌陌生男人,她開始吸毒讓自己沉醉在假象裡。她說她不這樣,就感覺自己要死了。其實她是不敢面對痛苦,因為她害怕失去母親,她又會回到童年時面對父親拳頭的恐慌中。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要面對很多不得不去承受的事情。總聽別人說生離死別,人之常情。但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沒有一次生離死別是像平常一樣安然無恙的。小別離會讓我們黯然傷神,一次死別卻足以讓我們一夜長大。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在我們的心底總有一道精神屏障,多數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就是一道牆,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最明媚的陽光放進來,將陰霾遮擋在外。無論外面多大的風浪,我們都會安然無恙。無論我們跑出去多遠,受傷了,流淚了總想著回到溫暖的牆角來療傷。


我們總以為牆後面的悲傷和快樂就是永遠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這道牆轟然倒塌,我們才意識到生活遠不止眼前。面對現實的風浪,沒有牆的遮擋和依靠,我們一時會慌了神,下意識地選擇逃跑或蜷縮起來。


當我們能重新站起來,勇敢地迎上去時,我們才是真正地在長大。


生命中的成長就是一次次艱難的選擇,是選擇跨越生活的苦難坎坷,還是選擇麻痺痛苦活在快樂的幻覺中。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三、穿越荒野,跨過困境。從絕望之路走出來,開啟新的生活。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麼苦難就是必修的課程。只有當我們從每一場苦難中走出來後,才會體味人生更深一層的意義,感受不同過往的新生活。


影片中的雪兒因為懷孕擁有了母親的身份而從墮落中清醒,母親一直活在她的心底。她應該成為母親一樣的女人,樂觀而堅強,如果你的勇氣拒絕了你,你就超越你的勇氣。


她獨自踏上PCT(Pacific Crest Trail)遠足之路,選擇了面對真正的孤獨。徒步之旅的艱難遠比生活的艱難直觀和粗暴。因為沒有經驗,她帶錯了燃料,而只能吃冷水泡的玉米片;選擇的鞋子不合腳,她的整個腳指甲都被磨掉;荒野黑夜的恐懼,穿越雪山的無助。在每一個時刻她都想放棄,但那個時候,她只剩下勇敢。


遠足之旅,絕望和孤獨重現,這一次她選擇了勇敢面對,不退縮不放棄。四年後,她終於走出了荒野,她經歷了遠比生活更殘酷的困境。在沒有母親的幫助下,她獨立應對艱難和險境。她終於明白,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我們無法準備我們的期待,我們能做的就是迎頭趕上去,我們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勇敢。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幾米說:人生就像剝洋蔥,總有一片會讓人流淚。

我們這一生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很多時候會因為絕望而迷失了自己。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應對困境,認清自我實現真正的成長呢?通過影片中女主雪兒的故事,我感悟如下:


1,關於希望和勇敢


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這是羅蘭的至理名言。


生命無常,生活的考驗更不會提前預告。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很多人都會不知所措,面對現實感到絕望。而人之所以絕望是因為心裡沒有了希望。沒有了希望的燈光,前路便淹沒進黑暗裡,想走出來的勇氣也會銳減。


正如泰戈爾所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只要我們明白,所有的苦難都只是遮擋了眼前的陽光,總能找到一條縫隙看到太陽。只要心中有希望,勇敢地走出去,困境只會變成我們看到更遠風景的墊腳石。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2,關於自我療傷系統


作家十二老師在書中曾寫道:看一個人的療傷系統其實足以判斷一個人的心智是否成熟。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不是不會受傷,而是擁有自己的療傷系統。他們懂得如何化解傷痛,如何排解憂鬱,如何讓自己對生活充滿希望和勇氣。正如影片中的雪兒,她選擇用穿越荒野的方式將淤積在心底的悲傷和絕望釋放出來,走進荒野就像將她的生活重新進行了回放,她面對痛徹心扉的痛苦和絕望無助的困境,選擇了勇敢和堅持,最終她沒有被打倒,而是走出了荒野,走出了困境,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勇敢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自我療傷系統是最重要的自我保護。當我們不想被生活打倒,當我們所能依靠的人終將離我們而去,我們必須學會自己舔舐傷口,自我療傷,然後以嶄新的姿態繼續走下去。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3,關於孤獨力

在荒野中,有人問雪兒:你會感覺孤單嗎?雪兒卻回答:在平常的日子裡,我覺得比現在更孤單。

很多人以為一個人的時候會被孤獨折磨,孤獨一直被認為是消極的狀態,但其實真正的孤獨是一種治癒自我的能力。


英國精神醫學專家兼心理學家安東尼·斯托爾曾說:能獨處的力量與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緊密相連,與自己最深的需求、情感及衝動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更能夠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內心,讀懂自己的期望和心聲,瞭解真實的自己。通過孤獨中的自省,可以推動一個人的自我成長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升維。


在面對困境時,一個人的孤獨力恰恰有助於走出絕望重新找到生的希望。劇中的雪兒雖然在荒野中孤獨一人,但她卻有機會看清了真實的自己,瞭解了自己心底的期待。所以相比現在,曾經在瘋狂中麻痺自己的墮落生活才是真正的孤獨。因為越是瘋狂越迷茫越看不到希望。


《涉足荒野》:當勇氣阻擋了你,那就跨越勇氣

結語:

生活中的困境和苦難是每一次成長和自我蛻變的機遇。當我們身陷迷霧,並不代表人生陷入絕境,只要心中有希望和勇氣,總能撥開迷霧見新天。也許這是很多人都覺得俗套的道理,但很多人卻總是迷失其中,電影想要拯救的就是那些正在迷失的人。


作者:尋米,煙火中的執筆者,俗世裡的假文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