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運動上衣、牛仔褲、耐克鞋,當私家車所向披靡地湧向北京和上海的繁華街區的十字路口時,車窗外一幫不修邊幅的標準化裝束的中國男士大多目無表情,低頭擺弄著手機。這樣略顯枯燥的畫面,始終是經不起對照的。

都市街頭的“小姐姐”們是另一番畫風。她們或濃妝或素抹,時而搭配長裙、球鞋,時而墨鏡、香包,將時尚風潮操縱於股掌之間。

在時尚的畫面感上,中國男士似乎永遠都落後一大截子。這讓人開始關注存在於男女性別之間的巨大的時尚差異。

生活美學

社會分工首先是其中的一個緣由。男人要掙錢要養家,要買房還房貸,要拼事業給整個家庭找尋生存的空間,他們哪裡有過多時間專注於自己穿不穿紐約時裝週的服飾、用不用雅詩蘭黛旗下的男士護膚系列產品。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中國男士街拍圖


在現代社會,女性固然也有獨立生活的趨勢,但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中,女性並沒有操持房產、打拼事業的義務,她們專情於吸取生活中美好的養料,讓自己看起來“美美噠”得嬌豔,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這似乎解釋不清,為何同樣都是男性,身在中國,和身在日韓和歐美,其時尚審美和生活情趣竟可相差甚遠。

如果走到日本和韓國各大都市的街頭,人們會驚異地發現,似乎每一個男士都有自己的專屬的“時裝設計師”,他們的著裝看上去各成一派、五彩斑斕。輕薄棉質夾克搭配尼龍面料褲子,彰顯出都市男士的灑脫和別緻。超大號風衣和羊毛褲及軍靴,營造出荷爾蒙爆棚的朋克風。即使是西裝皮鞋這樣看似莊重的服飾,日韓人也可以來一些小點綴,比如牛仔褲配休閒皮鞋,比如藍白相間的格子西裝配一條米黃色的西褲,這些時尚的元素都給沉悶的男士西裝帶來了幾分活力和俏皮。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日本男士街拍圖


韓國男士在追隨時尚的道路上,還有其必備的“秘籍”——化妝。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韓國男士每年在個人護膚品的消費總額竟排全球榜首。他們毫不吝嗇地斥重金投入到讓自己變美的系列工程中,每月25.3美元(約人民幣158元)的消費膽略更是雄踞全球第一。神奇的化妝品,固然讓韓國男士看起來不像原本的自己,卻使他們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韓國男士的美妝時尚


一些流行於社會上的觀點可以解釋中日韓相形見絀的時尚品位,這種觀點可概括為經濟論。持這種論調的人士認為,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男士還沒有充足的閒錢來投資自己的顏值和穿著。但這種觀點很難解釋隨著前幾年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男性同胞逐漸鼓囊起來的腰包。畢竟,一群連房子都可以買的起的中產白領,怎麼可能買不起“小兒科”的服飾和化妝品。

既然時尚的現象與經濟條件無太多必要關聯的話,那麼導致中國男士在時尚層面不太多“成就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時尚美學的塑造和生活情趣的培養上。

時尚領地

與西方國家相比,現代中國只經歷了短暫40餘年的改革開放。沒有文藝復興,沒有啟蒙運動,沒有古典主義與現實主義充分滲透的美學浪潮,中國男性不得不急於實現這個古老國度由傳統轉型為現代過程中所施加於他們的社會使命。雖說他們初步地完成了“吃飯的問題”,卻在美學浸潤與美學思想方面有所缺憾,這直接地表現在成長中所缺乏的美學教育。

一個男性成長的過程總是少不了美學的薰陶和教育,它發揮著未來一個社會男性時尚的思想啟蒙的功效。在歐洲,法國盧浮宮推出了一個“盧浮宮計劃”,三天至一週的藝術史培訓使一些懵懵懂懂的小男孩從小就通過與博物館充沛的藝術珍品的親密接觸,而自帶一種對藝術美學的敬畏和效法。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青年時期的卡爾·拉格菲爾德


被視為法國時尚界“老佛爺”的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自小就沉浸在盧浮宮和凡爾賽宮的藝術氛圍中,這極大地影響著其未來服裝設計的創作靈感。他曾以凡爾賽宮的藝術珍奇為靈感,在這一享譽全球的藝術聖殿舉辦過“陽光下光影中的凡爾賽宮”影展。拉格菲爾德甚至習慣了每天早上起床望著窗外的盧浮宮,閱讀、拍攝,進行著專屬於藝術之美的設計創作。

拉格菲爾德從眾多女藝術家中脫穎而出,不僅在於其深篤的藝術修為,還在於大膽地將先人藝術改良、重整,賦予其另類而獨特的美學意義,這種“新思維”開始統領著歐美乃至全球的男士時尚的“新秩序”。正如瑞典美學家Vanja Hermele所說的那樣,西方藝術界實則遵循著一種“男性至上”的美學秩序,他們更勇於堅持自己,更可呈現出許多“可測量的差異”。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巴黎時裝週的男士服飾


如果說博物館讓一個男人抽象而感性地獲取一些關於美的觀感和認知,那麼在西方多如牛毛的時裝週和時裝秀,就讓置身其中的都市俊男直觀地、具體地實現了隱藏在自己心目中的時尚夢想。他們可以在T臺上形態各異的模特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款。歐美男士的時尚品類分得很細,有美國山姆大叔式的粗獷豪情,也有西歐男士的精緻細膩,還有來自北歐清新自在的“性冷淡風”。但是,在時裝秀被推廣為一種產業的時代背景下,大眾總可以趁勢獲得屬於自己的“時尚領地”。

早在1998年,英國政府就開始採取一系列積極有力的措施提振英國的時尚產業。多元的資金扶植渠道、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蓬勃的藝術創新氛圍讓男士時尚業在這一時期如日中天。既具有貴族氣質又凸顯先鋒格調的英倫男士時尚確立了起來,這引來一時間欣欣勃發的“時尚媒體”對各種時裝品頭論足的熱情,從此看似高不可攀的時裝週的服裝和飾品“飛進尋常百姓家”。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讓眾多愛生活、有品質的西方男士紛紛效仿,喚醒了他們時尚意識的覺醒和萌發。

行走的荷爾蒙

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中,中國男性並非沒有閒情逸致。但他們的閒情逸致並太多地倚重於時尚的點綴。在他們看來,給自己的投資並不是如何穿衣、如何打扮,而是如何充電,把更多業餘時間投入到對其工作有益的講座和課程中,參與到與其事業相關的社交活動中。如此說來,他們就缺少單獨面對自己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也就少了為自己置辦一身好行頭的想象力。

近些年來流行於港臺男士的露踝褲,就很大程度上地說明了時尚想象力的巨大感召力。早在2014年,露踝褲就在香港蔚然成風。當時,我在香港機場中轉,發現很多操著港式粵語和臺灣腔的男士們不約而同地穿著露出腳踝的蓬鬆長褲。最終,好奇的我從他們侃侃而談的介紹中,找到了這種時尚背後的創造力。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男士露踝褲


原來,香港、臺灣地區全年都是高溫的氣候,很多男士在一些場合下不能總是穿著短褲,長褲又略顯悶熱,所以他們的設計師就親自操刀改良,在借鑑日本九分褲服裝設計款式的基礎上,製作出既涼快又時尚的男士露踝褲。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果我們的生活只有不顧一切“往前衝”的節奏,而缺乏一種停頓下來思考人生的腔調,我們男士的時尚藝術就很難呈現出百花齊放、賞心悅目的格局。

當然隨著一些時尚觀念的逐步深入,中國大陸的一些男士也越來越關照起自己的外形設計上。這可能不直接地體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在很多類似抖音等社交自媒體上,最為直觀地發現那些越來越多會打扮自己的“小哥哥”,他們配著動感的音樂用激情百變的AJ鞋詮釋著“行走的荷爾蒙”,活力著自己的同時,也美麗著這個世界。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AJ鞋


近來火爆於年輕男士朋友圈的AJ鞋,貌似“爭氣地”打破中國男士不懂時尚的悖論。曾幾何時,“我可以踩在你的AJ上吻你嗎?”的質問,反映了愛鞋直男在女朋友和AJ鞋中大為猶豫的審美取向。前幾年備受歡迎的椰子鞋,一時間蛻變為年輕男士的必備獵物,它們也反襯出年輕男士對時尚體驗愛不釋手的“時尚情結”。

但也有很多人戲稱,如果去國外旅遊想要一下子辨別出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男士,就看他們腳上是不是穿著一雙椰子鞋。這從另一個側面勾勒出時尚的反面——一味地炒作、盲目地跟風,其本身並不是時尚,反倒是不時尚。這就像中國70、80年代中國男士的“著裝套路”——他們偏愛身穿中山裝、灰色長褲、勞保鞋,這時再時尚的灰色系、再精美的勞保鞋,恐怕也救不了一顆懷揣改變與顛覆的“時尚心”了。

“第四觀”

會穿會戴會打扮自己,只是時尚的一部分。真正的時尚生活其實是囊及另外的一個思維向度,即在物質相對富足之後,人們會拿著閒錢幹什麼。中國男士對此的選項,也往往關涉著他們對自己業餘生活的深刻看法,是他們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三觀之外的“第四觀”——即時尚觀——的養成和積澱。

如下圖所示,在這份“比天空還遠的季節”所作出的調查中,受訪者(年齡在28歲至40歲的男士)在回答“如果你有足夠的閒錢,你會如何使用?”的問題時,炒股、購買理財產品、投資黃金的比例分別佔據36.8%、23.6%、15.2%的比例,這三者疊加起來更是高達整體選項的七成之多(佔比75.6%)。相比起來,歸屬於男士時尚的休閒娛樂選項只佔3.2%。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中國男士業餘生活投資佔比圖(作者自制)


在很多中國男士眼中,最大的時尚就是財富,最大的財富就是休閒。如果撇開財富和事業,單談他們的時尚生活,這樣的生活無疑為死水一潭。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無論是炒股、理財產品還是黃金投資,這些收益都是有形的,也完全在有朝一日派的上用場。至於去馬爾代夫下海捉鱉、去北歐諸國露營看場極光、去巴黎咖啡館拍照照片,這些時尚的東西看起來很美,卻易碎易折,經不起推敲,它總是存留在夢幻中。

然而,時尚的真意並非是財大氣粗之,而是特立獨行信條之上的顛覆力。被日本人氣偶像三浦翔平、知名搞笑藝人渡部健追隨的男士時尚品牌Bulk Homme就是一個範例。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法國球星姆巴佩代言Bulk Homme


2013年於日本創立的男士護膚品品牌Bulk Homme,只是一個沒有太多財力的“無名小卒”,但其在短短4年之後的2017年就實現了整體盈利。2017年11月,這家日本新晉品牌更是獲得了3億日元融資,整體估值達15億日元。他的創始人野口卓也向媒體透露出其中的“奧秘”。

原來,Bulk Homme不僅專注將自己的注意力侷限於護膚品這一“老本行”,還於2018年7月在東京澀谷經營了自己品牌的咖啡館 factory by Bulk Homme。慢慢地,咖啡館也裝不下Bulk Homme的時尚夢,野口卓也還在“不按套路出牌”地在日本境內開闢了500多家零售店和美髮沙龍,還與多家健身俱樂部、酒店、超市有合作。

時尚的惰性

和Bulk Homme“低起點,高盈利”相反的是,中國男士時尚產業卻往往地呈現出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尷尬。這其中不乏很多宏觀的、客觀的原因,但自然也少不中國男士群體對時尚理解的欠缺。很多中國男士總愛把時尚當成是一種“高大上”的資金堆砌——就像是金條、別墅、遊艇可以保值增值一樣,卻難以將時尚生活當成是一種可以實操的精神顛覆和超常想象,它也可以是“接地氣”的。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閒逛街頭的中國男人


這種對時尚生活的誤讀,逐漸地將中國男士牢牢地栓綁在財富增長的沃土之中,他們就像似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不管早晚、不問暑涼,一門心思地“深耕”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富足但守成,肥馬輕裘卻又默守陳規。

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中國男人對時尚失去了興趣,他們的審美格調被財富的累積和一夜成名的奇蹟牢牢地佔據。“時尚不能當飯吃”,成為他們時時追求自己幸福生活所恪守的信條。在全球的視野中,這種對時尚“不屑一顧”的冷落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又被一些文化學者稱為“時尚的惰性”。


中國男人,看起來為何不那麼時尚?

北京三里屯女士街拍


所謂“時尚的惰性”就是指,在一個特定社會生態中,時尚從一開始就沒有被某些群體冠以特種地位,而是無形地被另外一種概念或是情懷——比如金錢、地位和名譽——所替代。時尚在這些人群中失去了其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反過來,這些人群也同時地喪失了品位時尚的能力,養成了一種抗拒時尚美學、冷落生活情趣的惰性。

每到晚高峰的時候,中國城市的熱鬧街區就擁擠著滿眼多姿的都市人群。右手邊是中國男士,他們或拎著公文包,或是牛仔褲配皮鞋,表情肅重,心無旁騖地疾步如飛。左手邊是酣暢夜跑的歪果仁,他們來了,他們來了,他們帶著好奇和激情跑來了。再往左邊瞧,一群絕世驚豔的都市lady果然光鮮亮麗,閃亮登場。

沒錯,是淡黃色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code>視野 · 深度 · 新識/<code>

時尚版、國際版、文化版、傳媒版、人物版、旅行版,每一版面都將開拓一片“新大陸”。

帶你發現“新大陸”,先點關注哦。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