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國內的銀行屬於那種永遠不會倒閉的狀態。就算是在近些年,互聯網興起帶動的各類高收益理財產品衝擊下,傳統銀行業的存款總量仍是金融市場的中流砥柱。

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就時下的市場現狀而言,銀行存款利率雖不及眾多理財產品,但銀行所擁有的安全性,無疑是目前最高的。

  銀行不等於不會破產

  不過,安全歸安全,這跟破產完全是兩碼事。商業銀行存在的目的,本就是為了盈利,每家銀行都可以完全看作是一家正常運作的企業。所以,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為什麼不能破產呢?

  從市場結構來看,一家企業破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以前,各家銀行背後有央行作為"後盾",所以大家認為銀行不會倒,就算是倒了,也有央行來收拾爛攤子。

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確實,在近些年的歷史過程中,有過兩次金融機構破產的案例:一個是由於擠兌風波導致破產的海南發展銀行;一個是河北肅寧的尚村農信社。兩家銀行在破產之後,最後都是由國家來兜的底。

  但是,自15年國家實施《存款保險條例》之後,銀行破產由國家來兜底,已經變成過去式。有了該保障條例在,也意味著國家不再為儲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

  銀行破產只是小概率事件

  銀行可以申請破產,已是事實,不過這種小概率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很低。時下4000多家不同類型的銀行,林立在金融市場中,但破產的只有區區兩家而已。單從數字上來理解,就能表明銀行破產的幾率,低的不能再低了。

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以前海南發展銀行破產,說到底還是政策問題。因為出現大規模的擠兌現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該銀行破產。而現在,大規模的擠兌現象基本不可能出現,因為提取金額超過5萬元,都需要提前一天通知銀行,不然銀行不會替你辦理這種額度較大的取款業務。

  同時,想要銀行破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每筆存款業務的背後,各家銀行都會向央行上交一筆存款準備金,上交額度一般是存款金額的10%左右。比如儲戶在銀行存入100元,其中有10元作為存款準備金上交到央行,剩餘的90元存款,銀行可以留下一部分用於日常運轉,大部分當作貸款資金,用於盈利。

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有了存款準備金這個保障之後,不僅提高了銀行的抗風險能力,也保障了儲戶們正常的提款需求。當銀行面對現金週轉困境時,這筆準備金可以維持銀行的正常運轉,從而避免銀行走到破產的尷尬局面。

  銀行破產後,只能賠50萬?

  絕大部分儲戶的存款,基本都不會超過50萬,所以,這個問題對於多數人而言,可有可無。至於超過50萬之後的存款賠不賠,主要取決於銀行在清算過後,手裡還能有多少錢。有剩餘的錢,銀行會按照比例,賠付到存款超過50萬的儲戶手中;如果資不抵債,那麼賠付上限只能是50萬。

  不過,破產清算的整個過程,既複雜又漫長,同時能有多少錢賠付到自己手上,也是一個無法預知的未知數。

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銀行破產之後,以下情況不會對其賠付

  存款丟失

  存款丟失是銀行內部的管理問題,並不屬於銀行經營不善的範疇之內。雖然有存款保險條例在,但儲戶存款的丟失與該條例並無關聯。

  理財產品

  存款是存款,理財產品是理財產品,雖然都是銀行"提供"的資金選項,但存款條例並不適合用在理財產品上。同時,在理財產品上的盈虧,也不屬於銀行經營問題。

  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

  銀行自己提供的理財產品都無法賠付,更別考慮代售的理財產品了。因為在整個過程中,銀行只是理財產品的一個"銷售"渠道而已,用資金買入之後,這筆錢並不會留存在銀行,而是會出現在第三方資金管理公司或是機構中。

存款要當心!銀行破產,三種情況下銀行一分不賠

​  因此,無論是存款還是投資,都不要將大量的資金"存放"在一個地方,儘可能的將手上的資金分散開來。如果嫌麻煩,也可以將錢存儲在四大行中,利率雖低,但至少比其他銀行可靠很多。再者,四大行真要出事了,國家也不會放任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