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隨著各省陸續開學時間的公佈,我們家的娃兒,也迎來了她的開學時間:4月13日。孩子很高興,終於可以上學,不用天天窩家裡了。

可是作為家長,有另一項隱憂慢慢爬上了我的心頭。最近這幾月,剛開始由於疫情,大家都宅家裡,也沒什麼事兒,大人小孩都習慣了晚睡晚起。後來我和我老公上班了,孩子的作息也沒有改過來。雖然覺著這樣不好,但想著反正他還沒上學,低年級孩子老師網課要求也沒那麼嚴,就隨她了。這馬上要開學了,再晚睡晚起,肯定不行啊!那怎麼辦呢?

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01

父母幫孩子“倒時差”,用“一刀切”的方法行不通

我家孩子今年8歲,屬於低年級的小朋友,去年暑假結束,要上學的頭一天晚上才硬幫他“倒時差”,結果弄得和打仗一樣,她又哭又鬧的不配合。現在回想一下也是太為難她了。

她習慣了假期晚上11點入睡,想到第二天就要上學就要求她晚上9點上床睡覺。在我們父母的逼迫下,她雖然9點人在床上了,可是亂滾亂翻就是睡不著,還是要拖到很晚才能入眠。

和她講道理,她也明白上學起床晚了會遲到,遲到不好。可一落實到行動上,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有心理學家說過孩子主管自控力的那部分腦神經,要到孩子20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她思想上知道要早睡,身體上卻還沒有調整過來。

因此,我們幫孩子“倒時差”,臨時抱佛腳用“一刀切”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這事兒急不來。在《兒童時間管理效能手冊》中作者提出,

我們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焦慮曲線”,循序漸進地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

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02

什麼是孩子的“焦慮曲線”?

焦慮曲線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提出,反映一個人承受的壓力與壓力效應之間的規律性關係的曲線。

一般來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壓力會使人產生心理焦慮。隨著壓力的變化,人們的心理焦慮程度也會發生變化。內因作用於外因,一個人心理焦慮程度的變化,又會帶來具體行動上的變化。

耶克斯和多德森把這種行動上的變化分為5個區:乏力區、舒適區、發展區、潛能區、破壞區

當我們父母對孩子施加“你需要睡覺了”,“你需要起床了”的壓力時,孩子是有心理反應的,不同的心理反應會產生表面行動上的差別。

  • 乏力區

父母施加的壓力小,孩子處於一種睡不睡覺都無所謂的乏力狀態,積極性低。

  • 舒適區

父母施加的壓力有一些,但催促不明顯。孩子處於“站著就能摘到果實”的狀態,不需要很費力就可以順利入睡和起床,達到父母的要求。孩子感覺不到負擔,很樂意配合執行。

  • 發展區

父母施加的壓力增大,催促明顯。孩子為減輕壓力,回到舒適區,會自我暗示努力讓自己達到父母要求的入睡和起床時間,從而產生了“跳一跳摘到果子”的高積極性和行動力。

  • 潛能區

父母施加的壓力很大,制定的入睡和起床時間超出孩子慣常的水平,孩子需要發揮超常的自制力,激發出潛能,才能完成父母的要求。在這一區,孩子的壓力承受能力到達頂點,有時還會對父母的要求心生反感,不願意配合執行。

  • 破壞區

父母施加的壓力非常大,孩子面對強大的壓力已無能為力,十分沮喪。出現放棄、倒退的行為,嚴重些的還會心理受挫。

瞭解了這5個區域不同壓力下,產生的效果後,我們發現孩子的心理壓力從乏力區到潛能區之間是最合適的。

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03

怎麼用“焦慮曲線”幫孩子改掉晚睡晚起的壞毛病?

《兒童時間管理效能手冊》中作者提到:從乏力區到潛能區之間,父母的提醒、催促會加大孩子的緊張程度,孩子的效率是越來越高的,在潛能區到達頂點。但是超過潛能區,孩子立即進入破壞區,效率會迅速下降,甚至為負。

上個暑假結束我幫孩子“倒時差”,就是進入了破壞區。一下給孩子非常大的壓力,超過了她當時的身體承受能力,她根本配合不了。

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家長可以對孩子的目標進行拆解,細化,使每一項目標都在孩子的乏力區到潛能區之間。再根據孩子達成的不同目標,分別給予他不同數量的獎勵。獎勵可以用紅星表示出來,用獲得紅星的多少來激發孩子的努力程度,而孩子得到的紅星數目就是目前的能力所及。

不久就要迎來開學,根據我家孩子的情況,我是這樣來幫她制定的:

第一 早睡

目標:改掉每晚11:00睡覺的壞毛病,在晚上9:10左右上床入眠。

① 晚上 10:40閉眼睛睡覺,大人叫三次;

② 晚上10:20睡覺,大人叫二次;

③ 晚上10:00睡覺,大人叫一次;

④ 晚上9:30睡覺,自己上床;

⑤ 晚上9:10睡覺,自己脫衣服上床;

從第一個到第五個目標,分別可以得到1~5個紅星獎勵。

第二 早起

目標:改掉每天早上8:30起床的壞毛病,趕在開學前能6:30左右起床。

① 早上 8:20叫三次、5分鐘內離開床;

② 早上 8:00叫三次、5分鐘內離開床;

③ 早上7:40叫兩次,3分鐘內離開床;

④ 早上7:20叫兩次,3分鐘內離開床;

⑤ 早上7:00叫一次,3分鐘內離開床;

⑥ 早上6:30,2分鐘內離開床

從第一個到第六個目標,分別得到1~6顆紅星獎勵。

孩子越能睡得早起得早,得到的紅星數目就越多。制定這個計劃的目的在於激發孩子內在的行動力強度,幫助孩子從現有生活作息,一步一步達到我們家長希望她擁有的生活作息,讓她能順利進入新學期的上學狀態。

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04

“焦慮曲線”的輔助工具:禮物

我們父母除了利用“焦慮曲線”幫孩子制定目標時間表,其實還可以製作一張禮物表,來根據孩子獲得的紅星數量,向父母兌換禮物。

這些禮物可以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平時沒機會或不想多給的。比如:玩具、電子產品、垃圾食品、外出遊玩等等。

這種方法在孩子上興趣班時,看她們興趣班老師採用過,發現很多小孩兒都很喜歡。每次得到紅星(有些地方是卡片之類)都嘰嘰喳喳的討論不停,議論再攢夠多少顆紅星,就可以去兌換想要的禮物了。有次,老師下課忘記發紅星了,女兒“氣不過”,還會自己去找老師討要。

根據孩子的特性,制定一張禮物表,配合孩子早睡早起的時間表一起實施,效果會更好。大傢俱體應用的時候,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靈活來定。

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05

運用“焦慮曲線”的注意事項

剛開始和女兒實施計劃表時,孩子由於興奮想得到更多紅星換禮物,就自己定鬧鐘,在第二天早上7點就早早起床了。按約定,我把說好的小紅星獎勵給了她。可是到第三天就不行了,她又開始賴床,直到8點才起。問她原因,她告訴我說:“媽媽,我還想睡,起不來”。

在具體運用孩子的“焦慮曲線”時,孩子可能會出現反覆狀態。這是因為7點對於孩子來說還處於他的潛能區,需要耗費心力才能達到;8點才是她現階段的舒適區,不需要耗費心力就能輕鬆達到。

從潛能區到舒適區需要父母不斷適時鼓勵,使孩子慢慢適應潛能區,直到最終把潛能區變成她新的舒適區。而當孩子把潛能區變成她的舒適區時,說明我們父母的目的達到,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時間計劃了。

開學在即,孩子晚睡晚起怎麼破?“焦慮曲線”來幫忙

總之,開學在即,想孩子能順利從放假模式或半網課模式順利進入上學模式,我們家長需要早做準備,利用孩子的“焦慮曲線”循序漸進地幫他們形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我是青靈木,我跨越山水的努力,希望得到你點贊、轉發的鼓勵,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