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輝厲害在何處?一支地方武裝,帶成紅軍主力,長征建奇功

75個紅軍師11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三個紅3師,分別是鄂豫皖紅1軍第3師、紅3軍團第5軍3師和紅9軍團第3師,本文介紹的是

紅9軍團第3師。與前文介紹的幾個紅軍師不同的是,這是一支由地方武裝升級而來的主力師。

羅炳輝厲害在何處?一支地方武裝,帶成紅軍主力,長征建奇功

1933年6月7日,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取消軍一級編制的要求,紅1軍團所屬各部隊被合編為第1、2、3師,其中紅3師由紅4軍教導隊、警衛團、東南戰區模範團和瑞金模範師合編而成,師長周昆,政委伍修權,下轄第7、8、9三個團,7團長龔楚,8團長劉雄武,9團長王玉洪,全師共4200餘人。在改編大會上,紅7團(原警衛團)還被授予“紅軍模範團”的稱號。

師長周昆,190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從井岡山紅4軍的連長一直成長為紅1軍團的師長,能力毋庸置疑。這次上級調他任新成立的紅3師師長,顯然是希望他能儘快將這支部隊訓練成一支主力師。長征中,周昆曾任紅8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抗戰初期任八路軍115師即林彪的參謀長,後突然攜款不辭而別,成為我軍軍史上一個謎。

紅3師成立後,開赴瑞金壬田鎮一帶訓練,雖然當時該師在名義上還處於紅1軍團序列內,但之後卻再也沒有歸建。為了提高紅3師的戰鬥力,1933年夏該師進入福建武北一帶,攻打當地的土圍子,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兩個月的時間裡,紅3師共攻破土圍子九個,俘虜地主武裝90多人,繳獲土槍200餘支,步槍20餘支,部隊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羅炳輝厲害在何處?一支地方武裝,帶成紅軍主力,長征建奇功

紅9軍團3師首任師長周昆,政委伍修權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圍剿正式打響,羅炳輝和蔡樹藩分別接任師長、政委。由於紅3師畢竟是新部隊,戰鬥力不是很強,上級便命其在廣昌附近的千善、小石一帶構築防禦工事,扼守蘇區首府瑞金的北大門。為了準備廣昌戰役,次月上級宣佈成立紅9軍團,下轄第3、14師,其中紅3師師長羅炳輝兼軍團長,師政委蔡樹藩兼任軍團政委。

羅炳輝,1897年出生於雲南彝良,在滇軍當過營長,1929年起義參加紅軍,先後任紅12和22軍軍長,抗戰爆發後任新四軍2師師長,1946年在山東病逝。他能征善戰,足智多謀,是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

1933年11月,雲蓋山大雄關戰鬥期間,為了掩護紅1軍團的北上行動,紅3師也曾奉命前進到南豐、黎川和新豐街一帶遊擊,吸引蔣軍的注意力。之後由於福建事變的發生,蔣軍大部入閩作戰,因此直到次年3月的這四個月間,紅3師基本沒啥戰鬥,主要任務以練兵和構築廣昌防禦工事為主。12月23日,紅3、14師還在黎川樟樹村舉行了軍團成立誓師大會。

羅炳輝厲害在何處?一支地方武裝,帶成紅軍主力,長征建奇功

紅9軍團3師第二任師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

1934年3月,蔣軍在南豐地區集結重兵,準備進攻廣昌,紅軍趁敵部署尚未完全,提前發起攻擊,並攻佔東華山、五都寨陣地。蔣軍亦隨後集結十個師發起反撲,紅3師奉命堅守東華山。在蔣軍飛機轟炸和炮火打擊下,紅3師指戰員堅守一天,曾幾次發起反突擊將敵人趕下山,但終因傷亡太多,被迫撤出戰場。

1934年4月,南豐戰鬥結束後,蔣軍又沿盱江兵分兩路進攻廣昌,紅3師奉命與紅5軍團13師組成東集團,策應友軍在盱江西岸主戰場的戰鬥。為突破紅軍在東岸的防禦,蔣軍以嫡系第11師為主,集結了5個師的兵力進攻,甚至還動用了購自德國的野戰火炮。在這種情況下,紅3師和友軍打得非常艱苦,到4月28日,防線被全部突破,紅3師被迫撤出戰場,此時全師僅剩2800餘人。

廣昌戰役後,紅14師因為損失較大,番號被撤銷,餘部被補入紅3師,通過再補充了一批新兵,紅3師實力恢復到4652人、長短槍1772支、輕重機槍33挺。7月初,羅炳輝奉命指揮紅3師掩護紅7軍團出擊福建。待紅7軍團渡過閩江後,紅3師把在白區繳獲的3萬斤黃色炸藥、5萬斤食鹽和其他大量軍事物資運回江西蘇區,有力支撐了蘇區反圍剿的鬥爭。

羅炳輝厲害在何處?一支地方武裝,帶成紅軍主力,長征建奇功

廣昌紅軍紀念群雕

為了保衛瑞金,1934年9月紅3師奉命協同紅24師守衛長汀縣松毛嶺,蔣軍動用了6個師的兵力發起猛烈攻擊。原本為了參加長征,紅3師在激戰一天後已經撤下陣地,但由於軍情緊急,又派出兩個團回陣地參戰,紅9團團長王玉洪在激戰中犧牲。松毛嶺戰鬥雖然讓紅3師的長征出發時間延遲了一天,但也打得蔣軍暫時不敢輕易追擊,

1934年10月16日,紅3師正式踏上長征之路,紅22師也被編入紅9軍團建制,同時來到軍團部(即紅3師師部)的,還有以凱豐和王首道為首的地方工作團共30多人。長征途中,紅3師奉命走在全軍左翼,在突破蔣軍的第三道防線時,因為戰士過於疲勞,逐漸和大部隊拉開了距離。上級乾脆命紅3師在主力側後遊擊佯動,迷惑追擊的蔣軍。

由於緊張的行軍和作戰,加上不斷有戰士掉隊,進入湖南境內後,紅22師只剩1000多人,上級乾脆把這些人都調去搬運物資。這樣,紅9軍團實際上只剩一個紅3師。不過由於一直在主力側後活動,紅3師沒有參加慘烈的湘江戰役,等主力都渡過湘江後,紅3師依然落在後面很遠的地方。上級遂做了最壞打算,讓紅3師趕緊趕上,趕不上就回江西蘇區打游擊。

羅炳輝厲害在何處?一支地方武裝,帶成紅軍主力,長征建奇功

紅3師的衣缽傳人,系軍改前的54軍162師485團

但軍團長羅炳輝對此不慌不忙,他根據情報,從敵人力量薄弱的永安關走,居然趕上了大部隊。進入貴州後,由於當地天氣經常大霧,紅軍終於可以全天候行軍,而不必為躲避蔣軍飛機只選擇夜間行動。在通過貴州苗區時,由於紅8團屬於戒備,紅3師遭到了當地苗王武裝的襲擊,部隊倒是沒什麼損失,隨部隊活動的組織部長張紀之不幸被流彈擊中犧牲。

在1935年1月著名的遵義會議上,上級也討論了紅軍的重新整編問題,其中紅3師番號被撤銷,其3個團改由紅9軍團直轄。至此,紅3師一年半載的征戰歷程宣告結束。經過幾十年的編制變遷,承襲紅3師衣缽的是軍改前的54軍162師485團,該團的稱號依然沿用當初改編為紅3師的番號——瑞金團。

【點評】作為一支新部隊,紅3師起初只是一支承擔工程、遊擊、守備任務的普通師,陣地戰能力平平。在無銜軍事家羅炳輝的指揮下,紅3師揚長避短,在長征期間以靈活機動的遊擊運動戰方式,活躍在主力紅軍的側後,成功調動了敵人和掩護了主力紅軍的轉移,無愧於其“戰略輕騎兵”的美譽。

歷任師長

周昆(1933.06-1933.10,1938年失蹤)

羅炳輝(1933.10-1935.01,1946年病逝)

歷任政委

伍修權(1933.06-1933.10,外交部副司長)

蔡樹藩(1933.10-1935.01,體委副主任)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