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長征女戰士最終只24人到陝北

在浩浩蕩蕩的長征隊伍裡,活躍著一批紅軍女戰士,她們懷著對共產主義事業堅定的信念,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氣概,走過萬里征程,勝利到達陝北。 紅軍三個方面軍及紅二十五軍參加長征的有近2600名女紅軍;其中,中央紅軍有32名,紅二方面軍有20多名,紅四方面軍有2500多名,紅二十五軍有7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的倖存者僅有350餘人! 女紅軍用女性特有的柔韌與苦難進行著殊死抗爭,描繪了一幅幅悲壯的中國革命畫卷。參加長征的32名中央女紅軍大都成為共和國婦女戰線上的女傑! 一 這32位中央女紅軍是:蔡暢、鄧穎超、康克清、賀子珍、劉英、劉群先、李堅真、李伯釗、錢希均、陳慧清、廖似光、謝飛、周月華、鄧六金、金維映、危拱之、王泉媛、李桂英、闞思穎、危秀英、謝小梅、鍾月林、吳富蓮、楊厚珍、蕭月華、李建華、曾玉、劉彩香、邱一涵、吳仲廉、彭儒、黃長嬌。 實際上,經過組織批准的名單隻有30人,為什麼會有32名中央女紅軍參加長征呢?原來有2名沒有經過組織批准而是自己偷偷去的,一名是曾玉,另一名已無從考證了。 曾玉本來不在長征名單中,但當她聽說自己的丈夫紅五軍團參謀長周子昆在出徵的行列中時,竟挺著7個月的大肚子悄悄跟在隊伍後面,成為“編外”成員。因為是“編外”,她沒有口糧,沒有裝備,更沒有馬匹可以代步,只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對丈夫發自內心的愛,緊緊跟隨著大部隊。 曾玉的堅強和執著,深深打動了同路的女紅軍。蔡暢、鄧穎超、賀子珍等人對她一路上照顧有加,勻一口飯給她吃,騰一個角落讓她休息。既然已經走在一起了,就決不讓她掉隊! 參加長征的中央女紅軍需要符合中央內部規定的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中共黨員,思想政治上絕對可靠;第二,必須有獨立工作的能力,會做群眾工作;第三,身體強壯,能適應艱苦的環境。 符合前兩個條件的女性,就會接到去蘇區醫院體檢的通知。當時共有100多名女紅軍拿到體檢通知,但經過嚴格的檢查,身體條件最終合格的只有20人。 沒有經過體檢就直接列入名單的10人是中央蘇區黨政軍領導同志的妻子。其實,這10個人也有她們必走的原因。她們擔任著比較重要的職務:鄧穎超時任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蔡暢是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工農監察委員會主席,劉群先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長,金維映是中革軍委武裝總動員部副部長,陳慧清是中共閩粵省委書記,賀子珍是中革軍委機要秘書。 二 長征伊始,面對日益嚴峻和惡劣的局勢,這些女紅軍提出了一句口號:不掉隊,不戴花,不當俘虜,不得8塊錢!當時部隊有條紀律,如果有紅軍在途中跟不上隊伍,就會被“寄”在老百姓家裡,組織上留下8塊錢作為生活費。 “寄”,在當時是一個最可怕的字眼。女戰士們不怕險山惡水,不怕飢寒疲勞,就怕一個“寄”字。為了便於統一行動,紅一方面軍一出江西,便將女紅軍集中起來,成立了一支由劉群先任隊長、金維映任政治委員和黨支部書記的婦女隊、她們自己照料自己。由於條件的限制,組織上沒有給她們太多的照顧,她們的待遇和男紅軍毫無二致,只是有的人偶爾可能會騎幾天馬。 最令人感慨的是,在這32人中,還有一個“小腳女人”,她就是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的夫人楊厚珍。她克服了一切困難,最終到達了陝北,創造了長征史上的一個奇蹟! 危秀英,是出了名的“小個子”,卻是抬擔架最多、救人最多的一位。一次,鄧六金髮燒。一路上,危秀英將自己和鄧六金的揹包都背在身上,攙著極度虛弱的鄧六金,還削了根棍子讓她拄著。到了晚上,兩個人依偎著僅靠半條毛毯取暖。鄧六金看到矮小的危秀英累得氣喘吁吁,實在過意不去,含著眼淚說:“秀英,你走吧,把我留下,要死就死我一個……” 危秀英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我們都不能死!革命還沒有成功,只要我在,我就不能把你一個人留下。 ”她們相互扶持,最終走完了長征路。 令人惋惜的是,32名女紅軍中,李桂英和闞思穎在中途因故留了下來。李桂英行走困難,不能再隨部隊作戰。領導決定由司令部總支書記闞思穎陪其隱藏在長寧梅硐山區,交中共梅硐區委保護。1936年12月底,由於叛徒告密,游擊隊被敵包圍。李桂英與闞思穎被敵人衝散,先後身負重傷,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不幸被捕。李桂英和闞思穎被俘後,始終堅貞不屈。李桂英任憑敵人逼供引誘,就是閉口不言,以至敵人誤以為她是啞婆,最後被輾轉關押,送至國民黨重慶“反省院”。1937年9月,在中共中央的竭力營救下,她們才得以脫離虎口。 中央紅軍參加長征的32名女紅軍中,出發不久,彭儒、黃長嬌因病留在蘇區,實際上只有30人走上了長征路。最終,只有24人勝利到達陝北。 摘自《檔案記憶》王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