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们该怎么和孩子对话“生死”话题?

今天是清明节,对于父母这是很好的关于死亡话题的教育时刻,孩子对于死亡来讲有的是无知,有的是害怕,有的甚至恐惧。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曾被孩子问到:妈妈,你会死掉吗?死了会去哪里?我可以找到你吗?妈妈们面对这一问题都很难回答,怕说多了吓到孩子,又怕说少了孩子不理解。

清明节,我们该怎么和孩子对话“生死”话题?

其实“死亡”本身就是一个又大又深的话题。我相信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这一天老师们会给孩子讲讲死亡的话题,做做手工活动等来表达怀念之情。但死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对越小的孩子的认知来说越需要去感知、去看见。孩子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从感官开始的。在清明节这一天,通过声音听到鸣笛,通过眼睛看到页面是黑白色,通过触觉发现动画片还有游戏点击不进去,这些种种都在传递着清明节(死亡)的感受-不动、没有声音、黑白色的压抑感。

关于“死亡”话题,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对话

① 问孩子感受。

听到鸣笛的感受,看到黑白页面的感受,没有动画片看的感受。先感受再理解。

② 建立情感联结。

帮助孩子回忆自己之前伤心的经历,比如:家里的小宠物死掉了,心爱玩具坏掉了修不好了,这些都会帮助孩子理解伤心的概念。

③ 帮助孩子回忆宠物死亡的场景。

问孩子:小乌龟死掉了当时是什么样子的?眼睛闭上了,不吃东西,不喝水,身体不动了。我们一起把它埋到了土里并做了小花。还写了文字在纸板上面。这些都是帮助孩子了解死亡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④ 了解“哀思”一词,了解情绪。

清明节这一天就是来怀念离开去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朋友。通过鸣笛、网页颜色还有看不了动画片来帮助大家怀念。但是这种情绪也会很快过去。

⑤ 如果孩子问到死去的人会去哪里呢?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信仰价值观可以告知孩子。但无论去到哪里,父母亲人对你的爱一直都在。


清明节,我们该怎么和孩子对话“生死”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