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第70本:《了不起的我》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

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

……

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

每日一书第70本:《了不起的我》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核心内容:

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每日一书第70本:《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通识课,颇受欢迎。

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主理人,超过10万付费用户订阅,课程收听人次超过500万。


《了不起的我》

每日一书第70本:《了不起的我》


这是一本改变之书

每一个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都很了不起

任何时候,只要你想有所改变。

就翻开这本书


1. 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变成人人可以掌握的自助能力

每个人都想学心理学,但不是为了从事这个专业。而是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改变自己。

这本书,就是做这件事的。

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心理学前沿、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自助、助人。


2. 看完就能用得上

书里没有抽象、晦涩的心理学概念。只有来自6000多名来访者的真实故事,和一个个你看完就能用得上的工具。

比如:如果你明知道一件事很重要。却因为害怕失败,而一直拖延。可以用“小步子原理”,先把眼前的一件小事做好。


3. 作者功力深厚

陈海贤老师,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有着13年一线咨询的经验。

他把诸多心理学经典理论,和自己的实战经验、思考结合,打造出一套全新的理论——自我发展心理学。从行动、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五大层面,剖析阻碍你改变的种种心理机制,构建起自我发展的完备解决方案。


图文目录

自序 你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第一章 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第二章 推动思维的进化

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僵固型思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对世界的应该思维: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我们为何无法接纳自我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创造性思维: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为行动

近的思维:如何走出焦虑

思维弹性:思维是怎样进化的

第三章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关系中的角色:解锁更多自我可能

关系的语言:人际关系的密码

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不安全依恋:爱为何会变成牢笼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何互相指责

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

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课题分离:如何解决关系问题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何变得更成熟

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逆境也是新机会

结束:如何脱离旧自我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我

职业转变:如何应对职业变动与转型

关系转变:如何应对关系的结束

转折期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

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

第五章 绘制人生的地图

人生阶段:如何突破自我中心

青春期:如何确立身份认同

成年早期: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与职业认同

中年期: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老年期: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

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原文摘录

· 他有时候会努力但这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头脑中“应该如此”的概念驱使的。这些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被他人赞扬和接纳,所以他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们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由此陷人另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此产生。这种循环是防御的、向内的。陷入这循环中的人会变得关注自我,总是想很多,却很少行动。他们的自我发展会因此受限。

· 表扬聪明实际上暗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一个人聪明不聪明的方式。一旦孩子接受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观点,而且被夸聪明,他们就会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这会使他们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这就是僵固型思维的特点。相反,表扬努力暗示着: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既然人的能力并不固定,那些孩子就没有证明自己的包袱,自然就能把目光专注到努力本身。

· 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这很容易妨碍我们的学习和进步。

· “我应该如此”的应该思维,本质是用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习俗代替我们自发的行动。所以,关于自我的应该思维完整的句式是:既然别人觉得应该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

· 伤害越大,他心中的信条就越抽象,思考方式就越绝对化,防御的范围就越大。而防御的范围越大,自我的活动空间就越小。同时,他对挫折的思考越绝对,情绪反应就会越大,悲观和沮丧的感觉就会越强烈。这进一步妨碍了他往外去拓展生活。他的生活,就这样逐渐静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