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家有儿女的人来说,可谓是头等大事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传统,而且现在的教育升学形式更是让大部分的家长为之劳形劳神。

不过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家有麒麟儿,再加上教育得法,往往就会造就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典范出来。不过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普通人,面对这些孩子,就是考验家长的教育能力了。

如果家长素质高,家庭教育有能力也有方法,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孩子教育成优秀子女。反之,则可能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从古至今就有着很多优良的传统。但是也不可否认,到了现在一些传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有的家长还是抱着老传统在教育孩子。

当然,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入了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严苛,另一种是过于溺爱!

过于严苛的教育,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过于机械呆板,而过于溺爱的教育,则会教育出一些“畸形”孩子出来。这也是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的一种特色现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中国人古时就有棍棒底下出孝的认知,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孩子就是要听老子的听,如果不听的话,那么就会拳脚相加。

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女混合双打,在这种以家长权威为中心的家庭教育中最为突出。

与之相反的,就是那种对孩子十分溺爱。有的父母把孩子含在口中拍化了,捧在手心拍吓着了。这样的孩子不要说是其他人了,就是孩子的教师,也能能对他们进入一点过于严厉的教育,不然就会“打上学校”要个说法。

这样的教育心态之下,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要么是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要么就是一碰就会碎的玻璃孩子。

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这种家庭教育已经显现出十分明显的问题,与之相比的则是一些国外比较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我们要学习拿来主义的精神,来看待其他的教育思想。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大多数的家长,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好孩子的标准是要听话,有礼貌,聪明,学习成绩好。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做个乖宝宝,家里家外的表现要能为家长脸上增光。

说白了,还是受古时代的那中光宗耀祖的思想影响。

对比国外的一些表达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则更显得具有中国性。

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重视孩子是否听话,是否好好学习天向上。而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也是受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我们的这种观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服从精神。另一种教育观念下的孩子,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能力。

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中,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最没出息或可耻的。

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美国家庭教育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家子弟要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木工修理、铲雪、扫落叶等出卖体力的活。

并不是说人家的东西都是好的,自己的都是不好的。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也有可取之处。毕竟我们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其中也有很多精华。

礼、义、仁、智、信、孝等方面,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的精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些东西都不能丢失的。一但丢失了这些东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

在我们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中出来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是十分强大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叶落要归根,都无一不彰显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色情怀。

不过,在时代背景的冲击之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变的更加功利,丢失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传统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中重视其中的功利性的一面。比如,只重视孩子要取得好成绩,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不能吃得一点亏。

在我们的家长中,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下面就来具体聊聊,看看是否有对号入座的可能 。

第一点,也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家长对孩子管教太多,规定的条条框框太多,这样必须如何,那样不能如何等。

纠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太宠爱孩子,他们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一切。当然,这种爱护子女的天性正是人性中伟大的一面。但是一但过火了,那就是过犹不及,爱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罪过。

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我们中国的父母,可以就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了,“为了孩子把心都操碎了”,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欢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或政商界的巨头,惟独很少有父母。真可谓:“好心没好报”。

第二点,是与第一点正好相反。这类父母虽然也爱孩子,但是由于生活的原因,不得不离开 孩子,这样一来就对孩子管教太少。

这类孩子往往出现在农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或亲戚带。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极少过问,任其自由成长。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可谓的放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些孩子的成长,几乎完全是靠自觉。自律性好的孩子,可能成长起来,而大多数自律性不好的孩子,则会早早的进入社会。

第三方面就是对待孩子的各种开销方面。这方面的问题家长也是分为两种极端型。

一种家长是“伸手必给”,从不问问孩子“干什么用”。另外一种家长就是,对孩子用钱这方面完全管死,一点发挥的余地都不给孩子。有的孩子十来岁了,还不知道钱是怎么花的。

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并引导孩子正确的浪费观念。

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第四点就是要看我们家长自身的问题,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模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也是影响比重很高的人生导师。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边 边语重心长对孩子说:“要好好读书,不然就没出息”!而自己却在做着一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第五点就是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其它方面则不闻不问。这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容易范的问题,或者是现在大多家庭都推行的教育观念。

重智育轻体育,重学习轻品性,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主流。这也是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儿,一些孩子法律观念和人情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总体上存在着娇生惯养的倾向。特别是有些老人过分溺爱,不叫跑不叫闹,一会儿加饭,一会儿加衣。因此今天孩子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有全面下降的趋势。

当然,这几点并不能完全概括我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也能总结出了主流的问题。

当我们在叹气子女难教,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应该反思家庭教育是否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在想着如何的把孩子管在自己的手心。

在教育孩子时,主要的原因不是出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出在我们的家长身上。

家长权威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家长教育孩子是义务,我们每个家长都是喜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种喜爱会在不正确的教育之中慢慢的磨灭。到最后,有不少孩子和家长之是甚至出现了敌对情绪,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明确一个出发点:是否真正的为孩子着想,是否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在此,我能给家长朋友的也就是几条建议:

1.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3.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远比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重要。要明白习惯高于成绩,成绩来自于习惯。

4.不要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孩子也能做一些事,也有独立自主能力,我们不能以爱孩子的名义把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扼杀掉。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你的严苛教管更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