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最近一直我大家介绍的都是关于如何写作的问题,写作是个大学问,有许多地方要值得沉思的。

今天要和各位小伙伴们谈论的是文脉的问题,文脉和人的经络作用相同,方脉不通则文思不顺,达意自然也就不清。

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相信多年的批改学生作文的经验会告诉你,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学生作文思路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对找到一些原因。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对于学生来说,作文思路不清总结起来说,就是表达的层次不清,也就是没有条理。这不仅仅是语文老师,就是学生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也是混乱的,没有一定的逻辑。

作文思路不清,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几乎是常犯的毛病。就是一些中学生,在写作一些说明文和议论文时,也同样会犯这样的毛病。

小学生的作文大多以记叙文和抒情文为主,这两种文体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但是小学生的阅历比较少,心志也不稳定,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写这两类文体的时候,往往只能掌握主要方向,在文字的表达上还会时有混乱的现象。

中学生和大学生,或者是我们成年人在写实用性的文章时,大多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这两类文体的思路往往很难准确的被作者驾御,所以有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让人看的不是很清楚。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如果是时常观注媒体文章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作者写出来的文章很让人病诟。他们可以能想要把意思明确的表达出来,但是会让有看了觉得有其他的意思,或是引起别不其他的猜想,从而脱离了作者本来的意思。

我们不说中小学生写作文了,就说现在多数媒体上的文章,大多数人写出来的文章是经不起细看的。

这类文章的作者,认为作文就跟说话差不多,他们以为照着心里的想法写下来就是作文。其实他们不明白,心里说的话等于是自言自语。但这种自言自语又跟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不但不出声,并且因为没有听众,没有种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限制,很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

就是我们在平时与人谈话时,还免不了跑题,更何况是独自思想的时候呢?

这也是很多文章,让别人看了以后,引起大吐口水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思想也并不一定是全用语言来表达的,就好像电影一样只能以影像的形式一闪而过。

因此,作文便跟说话不一致,思路不清正是由于这些情形形成的。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有教导别人写作文时,如果你是老师或者是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当然你非要这样说也可以,你还要教导孩子学会如何表达。不然的话,孩子真的按照心中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很容易导致文脉不清。

总结起来说,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说话没有条理的。主要是因为思想训练不足,随心所欲,不加控制的原因。

二是说话的条理比作文的条理要容易掌握一些,但是却没有引起重视,形成了一定的惯性。

三是没有明白想和写的区别在哪里。

从思想到语言,和从思想到文字,都需要一翻努力,语言文字清楚的程度,便要看努力的大小而定。如果完全是随心所向,基本上就是说的话别人听不民生 ,写的作文别人也看不懂。

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把握文章的脉络,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写文章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还是已经可以发作文字作品的作者,写文章都是按着自己心中所想来表达。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就是在于每个人所把握的方向不同。

找出文脉不通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别人来读一读。照着心里说的话写下来,有时自己读着,请别人来听听,如果别人觉得通顺可行的,那么就是文脉清楚的。反之,如果别人觉得不意思不明,那么就是明显的思路不清。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文章是自己写出来的,你肯定是明白自己的想法。但是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光自己明白还不行,要让别人也明了才可以。

许多文脉不通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人的经历都很丰富,见识也不差,如果让他们为某方面的内容发表言论,相信他们都能说的很好。不过如果要让他们写一篇演说稿,可能就会很困难。

虽然从学生时代就有练习作文的机会,但是如果要想控制文字的准确性,确是有很难的。

如果将作文当说话的记录,是像说话一样来表达,那么口语声调就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想文路通达,就要在承转或是联贯上多下功夫。

因为文章是给别人读的,别人不会像作者那么会按照自己的口语和声调来读。如果按照读者的意思和想法来读,毛病便出来了。那种自己读时的调整,是不自觉的,是让语脉蒙蔽了文脉。这种蒙蔽是自己不容易发现的,因此作文就难改进了。

这种让别人来评判的方法,就如同借用一面镜子来照自己一样。不过,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人都是有表达需要要的。思想,谈话,演说,作文,这四种方式都是一个人的思想活动表达方式。不过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条理。

思想可以独自随心所向,谈话和演说就得顾到少数与多数的听者,作文更得顾到不见而的读者,所以越来越需要条理。

语脉和文脉不同,所以有些人长于说话而不长于作文,有些人恰相反。但也有相关联的情形,这种情况大多见于说话稿一类的文章。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说话可以训练语脉,这样获得的语脉,特别是从演说练习里获得的,有时也可以帮助文脉的进展。

所以要改进作文,可以从练习演说下手。但是语脉有时会混入文脉,像上一段说的。在这种情形下,要改进作文,最好先读给人听,再请他看,请他改,并指出听时和看时觉得不同的地方。但是这件事必须有负责的,而且细心的教师才成。

其实一般只能够细看教师批改也就很好。不过在这两种情况下,修改后的作文都得再三朗读,才会真得到益处。

现在的学生肯细看教师的批改的已经很少,朗读老师修改后的作文的大概没有一个。这固然因为懒,也因为从来没有受到正确的朗读训练的原故。

现在语文的朗读训练只在小学里有,那其实不是朗读,只是吟诵。吟诵重音节,便于背,却将文义忽略,不能训练文脉。要训练文脉,得用宣读文件的声调。

我想若从小学时代起就训练这种正确的朗读,语脉混入文脉的情形将可减少,学生的作文也将容易进步。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导学生作文时,都会先让学生写出详细的纲目。这不是从声调上下手,而是从意义上、从意念的排列上下手。这是类似于逻辑的练习。

对于一开始学习写作的同学来说,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的学习为了思想上的懒惰,就把这种习惯养成放弃了,只要能写出老师要求的作文就行了。而有的教师,也是只要求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也就不再多说。

正是这种师生间的有意或是无意的不重视,造成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在写作之前养成不了列出作文的细纲的习惯。

也许在小学阶段,写一篇不太长的文章,学生如果把握好的话还不至于显得混乱。但是如果要让他们凭空写出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可能就会显得方脉不清。

教育学生写作文的细纲,一开始学生写出来之后,最好请教师看看。这样意念安排得有秩序,作起文来应该容易通顺些。不过这方法似乎不及前者直截而自然。因为这里有一个反馈的时间差,而且教师又不是指导一个学生写作,效率也不是很高。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作文都是有限制字数的。学生的作文的用武之地大多数在考场上,一张试卷不可能让你尽情发挥用来写作。

就是我们现在写的网络文,很多地方也是有字数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列细纲,先一段一段的写。就如同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先把几大段的开局先写出来,且慢作整篇。这样可以有工夫细心来写,并且也更于修改。

写文章如同修习武艺,打通文章脉络方能功力大增

修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老师修改的,一种是没有教师修改的。像我们这样写网文的,自然没有老师修改,一切全靠自己。

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老师修改的。学生毕竟处于初学写作的阶段,得教师个别的指正,学生才知道修改的路子。这样修改的结果,文脉也可以清楚些。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更要紧的是多看、多朗读、多习作。这原是老生常谈,但这里要指出,前两项更重要些。只作而不多看多读,文脉还是不容易获得的。

今天和大家谈论是的方肪的问题,针对一些写作思路不清,时有混乱的现象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请给作者一个关注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