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薛涛,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薛涛 辛文房

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惠,调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长安道也,往来车马留连。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访,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微之登翰林,以诗寄之曰:“锦江滑腻峨媚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风皇?毛。纷纷辞客皆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后胡曾赠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薛涛,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涛工为小诗,惜成都笺幅大,遂皆制狭之,人以便焉,名曰“薛涛笺”。且机警闲捷,座间谈笑风生。高骅镇蜀门日,命之佐酒,行一字惬音令,且得形象,曰:“口,似没梁斗。”答曰:“川,似三条椽。”公曰:“奈一条曲何?”曰:“相公为西川节度,尚用一破斗,况穷酒佐杂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类此特多,座客赏叹。其所作诗,稍欺?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辄能攀附,殊不意裙裙之下出此异物,岂得匪其人而弃其学哉?

《唐才子传》

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薛涛,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薛涛是个谜一样的女子。她的籍贯成谜,有“成都”“长安”“嘉州”“南郑”“那阳”诸说;她的身世成谜,一说是“良家女”,一说是“乐妓”,一说是官二代;她父亲的名讳成谜,一说叫“薛郑”,一说叫“薛师”;就连她自己的名讳也成谜,一作“薛涛”,一作“薛陶”,究竟“薛涛”和“薛陶”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等等,不一而足。但她的夙慧是确切无疑的。薛涛八九岁时,已知声律。一日,她的父亲闲坐庭院中,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吟了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然后叫薛涛续成一首诗。

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薛涛,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薛涛不假思索,立马应声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语工而韵整,其父听了却“微然久之”,或许是直觉到了其间的不样。后来薛涛沦入乐籍(古时官妓属乐部),迎来送往,似乎于此就已埋下了伏笔,真可谓一诗成谎!值得注意的是,联句里的桐并不是现在俗称的“法国梧桐”,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梧桐”。中国梧祠树身很像白杨树,很直,不宜遮阴,果实可以食用。法国梧桐树干和叶片都比中国梧桐的粗大,非常适合遮阴,果实不能食用。我国古代城市多用青槐作为行道树,而种植梧桐于庭院。

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薛涛,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薛涛的捷悟也真实不虚,在行“一字惬音令”的故事里可见一斑。该酒令的行令方法是:不拘几人,每人先说一字,再根据该字的形状说出一句话,要求与先说的那个字同韵,又要贴切,紧扣该字,不能者罚酒。例如“口”与“斗”押韵,斗乃口大底小的方形量具,中有一柄,亦称为梁。去其梁,俯视斗,其形状正像一口字。《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众才女在行“双声叠韵令”的同时穿插了“象形酒令”,实即“一字惬音令”,如“我说一个‘甘’字,好象木匠用的创子”,“我说‘非’字,好象范子”。诸如此类,都不如高、薛的令来得有韵有味。

既有美貌,又有才华的薛涛,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说高骈镇器时命薛涛佐酒,是个“时代错乱”(anachronism)。高骈镇蜀是在唐傅宗乾符二年(875),此时离薛涛逝世已经过了四十三年,二人不可能见面且同席。而高骈的祖父高崇文曾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节度西川,当时薛涛只有三十七岁,她写有一首诗名叫《贼平后上高相公》,相公尊称的就是高崇文。所以,命薛涛佐酒并与之行酒令的应该是高崇文,而非其孙高骄。前面的“胡曾赠诗”也是一个“时代错乱”。邵阳(今属湖南)人胡曾大约生于840年,乾符元年(874)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显然也跟薛涛的年代了不相及。南宋陈解元本《王建诗集》已载此赠诗,其为王建作品无疑。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王建字仲初,与薛涛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