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文化与古诗词

蝉文化与古诗词

蚱蝉又名知了、嘛叽嘹,黑老哇哇;幼虫期叫爬爬,爬拉猴、蝉猴、知了猴、结了猴、肉牛、结了龟、神仙或蝉龟,为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2000余种。体长2~5公分(0.8~2吋),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螽蝉科有两个种,俗称为毛蝉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眼下伏天的蝉俗称“三伏蝉”,先秦多称蜩(tiáo),秋天之蝉则称为螀(jiāng),即所谓“寒蝉”。

蝉文化与古诗词

知了猴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

蝉文化与古诗词

蜕变

从史料所记和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古人的“崇蝉”情结非常浓厚。这是为什么?《史记·屈原列传》或许给出了答案:“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其中的“蝉蜕”一词,又称“蜕变”,成为“脱胎换骨、精神升华”的一种象征。

蝉文化与古诗词

玉蝉

古人的咏蝉诗多托物言志,富有哲理。

【诗词欣赏】:

蝉文化与古诗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文化与古诗词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2.《蝉》

唐.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蝉文化与古诗词

林静昼长吟不绝,骚骚清苦似诗人

3《蝉》

宋. 叶岂潜

柳边晓立看虫蜕,化作风餐露宿身。

林静昼长吟不绝,骚骚清苦似诗人。

蝉文化与古诗词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4《蝉》

宋. 梅尧臣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