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艺术家最神奇的地方,不正是能够将那些不起眼的事物变得高大上吗

草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然是我们书法艺术中很高深的一部分了。虽然众多书法家们对草书有着无比的热情,但是在外人看来,依旧是有点蒙圈的,乱糟糟的不知写的是些什么鬼。

那些长篇大论的书法作品看不懂也就罢,但是单个独自抽出来写,还是看不懂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如同下面这个,不说清楚的话,估计想一辈子都不明白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赵孟頫

草书就是草写,一开始只是为了快速便捷而产生的。这种书写的心态,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尤其是学生时代为了赶作业,而唰唰唰地快速书写,到作业交上去后,老师们批改作业时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啊!对这种“天书”,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是严厉批评和指正的,甚至想尽办法都要为孩子报一个好的书法写字班,好让孩子们写得一手好字。

然而我们的古人可不这么认为,尤其是我们推崇的一些大书法家,都是草书的热爱者。面对这种“潦草”的写法,他们恰恰认为这是最好的抒情方式,于是便一群人聚到一起来研究如何将这“潦草的天书”,进行美化和规范,最后就有了草书艺术。

我们再回到上面的图片,那个是什么字呢?躬,鞠躬尽瘁的躬。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田蕴章

楷书和草书的写法对比起来,已经不仅仅是将笔画简单连起来就行了,那省略的可不是一点半点那,简直省得面目全非了。哪怕现在告诉你了这是“躬”,估计也还是有些懵,接受不来,下面继续为大家讲解一下这样草写的原因。要说这个还得看到隶书时的写法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石门颂

我们看到“躬”由“身”和“弓”组合而成,楷书和隶书的形态还是很接近的,但是楷书中“身”头上的是撇,而隶书中的点,草书源于隶书,因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草书“躬”是先写一点了。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赵孟頫

我们再看行书,王羲之这个“躬”字是省略了头上的一点直接从横开始,这里我们注意右边的“弓”,草书里的弯弯转折就是来源于行书的书写中。想当初写作业时也写过好多类似的笔画,不过总是被批评且提醒不许写得这么潦草,唉!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王羲之

“弓”字为何转两个弯?我们看楷书中的写法,就有些启发了,为了行笔过程中的流畅,所以“弓”字中只需强调顶端的几个点就好了,实在不明白,就自己写十遍,一遍比一遍快,不用教就能写出这种形式来,甚至还可以更简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要转两个弯,如果忘记了行不行呢?当然可以啊!古人早就简了,如下图的智永的“躬”,后世还有许多书法家都是这样写的,谁都不喜欢麻烦,有名人开头了后人就敢跟着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智永

说了右边的“弓”,左边的还没说呢!左边为什么简化成一点加一个圈呢?应该说是一点一横和一竖,就是一个横折竖,再转笔连带到右边。只不过很多在书写的时候,对这个横折感到麻烦,为了更加便捷,就轻微意思一下,不明显,所以就仿佛只有一竖了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张弼

总的来说,就是“身”太麻烦了,所以简,保留这一点,然后用一横一竖意思一下就行了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草书说有规矩,其实规矩也没那么严,本来就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形成的

最难辨认的一个草书字体,学会这样辨认笔法,就再也不怕了

弘历

但是为了大家都能互相欣赏,所以就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写法,如同文字的产生一般。所以对于一些草书字体有一些了解还是很重要的,不仅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欣赏别人的书法作品,也能让自己书写出的作品让大家了解,有时还能根据草书体去推算出小孩们那些潦草的字体,毕竟草书字体就是古人们根据古代的潦草字体总结整理下来的,总会有些共通之处,哈哈!

想了解更多草书书写方式,推荐田蕴章老师的草书教程字帖,可以看看哦!

这套话说汉字加说文解字的书籍,通俗易懂,还有精美的配图,能让孩子更深层次地了解汉字文化。要了解更多汉字知识的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