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綜藝節目《心動的信號》中,朱亞文和張雨綺有這樣一段對話。

朱亞文說自己去別人的微博下面評論。張雨綺表示驚訝,問他,“你還會刷微博呀?”

張雨綺:“那你平時幾點睡?”

張雨綺:“那明明就是中年人的表現!!!”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張雨綺的言外之意是,年輕人不會在晚上十一點睡覺,只有中年人才會那麼“早”睡。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被給驚到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晚睡成了年輕人的標籤。

據統計中國每天有超過5000萬的90後在熬夜。

在這5000萬的大數據背後,藏著5000萬個不同的不眠人的故事,但也一定著相同的原因。

1 我熬夜,因為工作

人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有些事不熬夜就是幹不了。

身體健康、個人成長、職場發展,儘管大家都知道健康最重要,但現實生活中,身體健康往往是第一個被犧牲掉的。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這代人的悲哀,但我知道我自己對此也很無奈。

是我們喜歡熬夜嗎?當然不是。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所迫。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美團CEO王興在年初發出這樣的感慨:2019年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

話有些繞,但卻有道理。

就我個人所知,行業內的各大主機廠紛紛裁員。

特斯拉經過幾輪裁員之後,今年已經將招聘團隊裁員了一半。

蔚來汽車2018年還是10000人,如今不到8000人,其中硅谷的兩個辦事處裁員了70人。

還有部分小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債臺高築,面臨倒閉風險。

從去年起,全球互聯網行業進入萎靡期,滴滴出行、知乎、京東、網易,紛紛陸續公佈各自的裁員計劃。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看到這些數據,你不慌嗎?

記得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杭州小夥子因為逆行被抓,情緒崩潰到像個瘋子。他摔手機,跪地求饒,在大橋邊痛哭……

他對交警說,“我壓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我在加班,女朋友沒帶鑰匙我要給她送鑰匙,這邊也催那邊也催,我只是想哭一下。”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很多看視頻的網友評論說從中看到了那個“經常加班,壓力大,不能兼顧工作和家人”的自己。

視頻裡交警勸他說做的不開心,就換一個工作。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真的能嗎?

辛苦了多年,終於穩步發展了,一朝辭職(被裁)何去何從?

普通職場青年們,儘管高聲抱怨996,但真正因為996而辭職的又有幾個?

為了保住飯碗,成為裁員比例之外的人,唯有更拼,更努力。

在現實面前,比起失業,房租水電的壓力,少睡一兩個小時,又算什麼呢。

2 我熬夜,因為快樂

我有一個經常凌晨後發朋友圈的朋友,我問她為什麼熬夜。

她說,白天要應對客戶刁難,同事的勾心鬥角,還要學著圓滑世故。面對領導要大方得體,對競爭對手要表現得專業又強大,要努力扮演好別人眼中我該有的模樣。 但是晚上不同。

“晚上是屬於我自己的時間,我可以自由支配,在這段時間裡,我卸下了精英面具,不用裝模作樣,心裡輕鬆。如果可以,我希望把白天的自己活成晚上的模樣。

按她的說法, 熬夜似乎是一件讓人非常快樂的事兒。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儘管新聞頻頻爆出熬夜猝死,但對熬夜大家依然是前仆後繼。

最近我聽到一個詞兒——熬夜快感。

熬夜會有快感嗎?

會有。

我在整個二月和三月,都是處在一個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到5小時。幾乎每晚忙完已經凌晨。

但回到家裡,洗漱完畢躺在床上的時候,還是不想睡。刷刷抖音微博,看看小說。那懶洋洋不思進取的幾十分鐘,是我筋疲力盡之後,猶如迴光返照一樣的輕鬆愉悅。心裡知道這是一種逃避,但卻也有一種“賺到了”的奇妙感覺。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知乎上有個話題關於熬夜快感的本質,討論中有一個知友的回答非常扎心。

“熬夜是為了緩衝對明天的恐懼和焦慮,彷彿自己擁有了一個逃避現實的時間空隙……至於熬夜對身心的危害,比起面對明天的恐懼和焦慮,似乎也就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了。”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用羅振宇的話說,你想要歲月靜好,可現實卻大江奔流。

而熬夜的那一小段時間裡,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歲月靜好”。

3 我熬夜,因為愛你

前段時間抖音上有一個很傷感的段子——“我熬夜是因為你”。

“你勸我不要熬夜,好像是為我好,其實你不知道,我熬夜是因為你。”

這話聽起來雖然矯情,但這其中的感情確實真真切切的。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李一是公司新升任的銷售總監。半年剛入職公司的時候還是銷售經理,第一個月就被他團隊的人戲稱為“拼命一哥”。他白天跑客戶,下班回到公司給客戶做方案,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週末還要帶著團隊做覆盤,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

公司有人勸他,“錢是賺不完的,該休息就得休息!別把身體累垮了。”

他認真道謝,過後依舊加班熬夜。

這樣的日子持續的幾個月,直到有一天,他胳膊上裹著黑色孝布出現在辦公室。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剛入職公司沒多久,母親就被診斷為淋巴瘤。為了能給母親更好的治療,他熬夜加班,月月拿最高獎金。

小李說,“我媽在的時候也勸我多休息,說熬夜損壽命。當時我就想,要是我熬夜縮短的壽命能延長到我媽媽身上,讓我不眠不休都行。”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熬夜的理由,但無外乎是為自己或是為他人。

第一批90後已經29歲了,馬上進入中國人最在意的“而立”之年,到了人生最關鍵的階段。上要為老人的健康擔憂,下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而這些都化為廢寢忘食的奮鬥。

4 別讓熬夜,把拼搏變成悲歌

有人說,熬夜是一種以犧牲健康來換取生命真實感的報復,相對於其他,更顯得悲壯!

可是生命是我們的,報復的依然是我們自己,如果可以選擇又何必要讓悲壯成為生命的主旋律?

網上有一條關於報復性熬夜的視頻,畫面是一個躺在病床上的年輕男子,旁白第一句話這樣說,“如果生命到此為止,你是不是沒有任何遺憾?”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看到這一句我不自禁的想起喬布斯。

56歲的喬布斯死於胰腺癌,而胰腺癌的背後是他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

《成為喬布斯》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喬布斯從蘋果回到家,經常是直接癱到沙發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看半個小時電視,然後睡覺。

無論是我們是以何種原因去熬夜,付出的都是生命的代價。

網上經常有年輕人熬夜猝死的新聞。

百度上搜一下“熬夜猝死”,能找到約843萬個相關結果。

那麼多人熬夜,難道是因為喜歡嗎?

年輕的時候,總是以為疾病離我們很遠,健康離我們很近。以為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會給我們換來圓滿的結局。

馬克肯米爾卻在他的《癌症獨白》一書中說:癌症不會因為你是善良的人就會饒過你。

癌症也不會因為你是一個努力的讓你就繞過你。

我們歌頌努力奮鬥,我們尊重每一個為更好的生活而拼搏的人。

但我們實在不必為了所謂的真實感,而把努力拼搏的人生演繹成一場悲壯的讚歌。



“來人間湊熱鬧”一個叫米飯的姑娘,一個認真湊熱鬧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