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悲劇——桃花扇

古典悲劇——桃花扇

悲劇《桃花扇》歷史背景非常特殊,那是在明代末年,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取年號為“弘光”,建立南明。

這一時期時局十分動盪,在明末崇禎皇帝時,東林黨人曾經進享入閣待遇。後來東林黨人失敗了,繼之而起是一群復社青年的活動,他們以詩文方式譏諷議論朝政,在歷史危亡之際表現出充分的政治熱情和憂患意識。

古典悲劇——桃花扇

後來在危急時刻,被舉立為弘光皇帝的朱由崧還在排演阮大鋮的《燕子箋》傳奇。同時,反對馬士英、阮大鋮集團,呼籲復社的文人侯方域、左良玉等人也遭到搜捕,而《桃花扇》反映的就是這段史事。

《桃花扇》是明代末期,反映南明一代的歷史劇,內容寫的是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由於是歷史劇,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都是明末清初的真人真事。

古典悲劇——桃花扇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戶部尚書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侯方域少年時已經有才名,與東南名士交遊,並參加繼東林黨人之後的愛國文學社團。這些參加復社的青年大都出於明末官宦之家,各個都有才華有氣節,在當時合稱為“復社四公子”,也叫“金陵四公子”。

“金陵四公子”分別是侯方域、方以智、陳貞慧和冒闢疆。其中,侯方域和陳貞慧交往頗深。入清代後,侯方域曾參加順治時期科舉考試,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不過晚年後悔此舉,著有《壯悔堂文集》用以明志。侯方域擅長散文,他以寫作古文雄視當世。他早期所作文章較淺薄,功力不深,後期日趨成熟。

古典悲劇——桃花扇

還有,感傷歷史興廢更替是悲劇《桃花扇》一大主題,正所謂“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歷史上有許多感嘆民族興亡的作品,而古典悲劇《桃花扇》堪稱把這一主題抒發得最為痛快,它是把愛情主題鑲嵌在歷史背景中突顯出來的。這也是《桃花扇》在中國文學寶庫中光芒閃耀的原因。

《桃花扇》成型時期,正是清初考據學極盛時期,因此影響了作者忠於歷史的態度,劇本所寫一年中重大歷史事件的精確甚至可以考證到某月某日,但由於並不是歷史書籍,劇中又加入故事情節,使得當事人的愛情富有浪漫傳奇的人情味。

古典悲劇——桃花扇

《桃花扇》藝術特色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做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劇中人物、事件均具有很大程度的歷史真實性等。劇作較為真實地展現了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

而且,《桃花扇》全劇所寫人物,共有39人,在歷史上皆實有其人。同時,《桃花扇》不拘泥於歷史,做出必要藝術加工與提煉。

其次侯方域忠於愛情,一開始就是真心對待香君的。兩人定情後,侯方域成了典型的多情公子,這在《逢舟》《題畫》中表現尤為突出。

古典悲劇——桃花扇

最後是戲劇結構嚴謹。該劇以道具桃花扇為貫穿全劇線索,以中間人物穿針引線,借男女主人公的離合之情寫作者自己的興亡之感。

《桃花扇》劇從侯方域、李香君以桃花扇定情開始,侯方域、李香君由此分離,線索一分為二。通過侯方域這一線索,引出史可法擁立福王等內容。

通過李香君這條線索,又引出福王、馬士英、阮大鋮等人物,寫出他們偷安宴遊的內容。其中,兩線雖分,但又用香君面血濺扇,由楊文聰點染後寄扇,侯方域接扇後尋找香君的情節使兩條線索不分不離,相互照應。

古典悲劇——桃花扇

最後,侯方域、李香君分別逃出,《桃花扇》兩個主人公重新相會棲霞山,兩條線索又合二為一。但是因為張道士啟示,侯方域、李香君雙雙入道,而桃花扇則被張道士撕碎於齋壇之上。

就整個劇作來看,線索經歷了“合”“離”“合”三個階段,而作者正是巧妙地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離合之情,傳達出所謂的興亡之感。

這種藝術手法充分顯示了孔尚任的戲劇創作才華,也使得《桃花扇》情節更加生動逼真和感人,正是別緻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桃花扇》才會興盛不衰。

古典悲劇——桃花扇

在《桃花扇》中,孔尚任表彰李香君,就必須維護侯方域,以入道作為悲劇的結局,便是作者對侯方域正面形象的肯定,這也是孔尚任潛在民族感情的一種表現。

隱與道的結合,原本是元明時期戲曲創作主題之一。孔尚任借“林泉丘壑”的傳統意境為《桃花扇》的政治主題服務,創造性地在第四十出《入道》,以後又增寫了續四出《餘韻》,巧妙地通過山林隱逸的描繪,大發故國之思。

《桃花扇》劇中一套北曲,是抒發作者感情的重要詞曲,詞曲記載道: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古典悲劇——桃花扇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這不僅訴說了輿圖變色的痛楚,而且宣洩了強烈民族情緒,提升了《桃花扇》美學意義。

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創作過程中運用歷史題材,總結國家興亡的歷史教訓,創作了一部傳奇歷史劇作,成為清代傳奇戲劇的壓卷之作。《桃花扇》作為一部成熟的傳奇歷史劇,併為古典歷史劇的創作提供了典範。

古典悲劇——桃花扇

《桃花扇》通過復社文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女李香君的愛情始末,串演了南明弘光王朝的歷史,可謂是一部結構宏偉的歷史悲劇,熔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爐,對中國戲劇發展影響很深。

《桃花扇》中愛情故事包含著家國興亡之感和人生悲劇之感兩重意義。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例證,後者是前者宗教和哲學的引申和歸納,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桃花扇》的藝術成就,首先是其豐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桃花扇》人物個性鮮明,決不重複。

古典悲劇——桃花扇

《桃花扇》中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藝人歌伎,有姓名可考者就達39人之多。這些人物之間既有主次之分,也有褒貶之別,即使是同一類的人物,作者也注意寫出其性格差異。

如馬士英和阮大鋮,一個貪鄙而無才略,一個卻狡猾而富有才情;柳敬亭和蘇崑生同是江湖藝人,一個機智、詼諧而鋒芒畢露,一個憨厚而又含蓄。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起陪襯作用的次要人物,作者都精心設計,細筆勾勒。

《桃花扇》結構藝術可謂精美絕倫。全劇以主要人物的愛情悲歡作為鋪演全劇情節的基點,分上、下兩本,侯方域一線連接史可法、江北四鎮,以及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線則以南京為中心,牽動弘光王朝及朝臣和秦淮歌伎藝人。雖然情節起伏多變,結構卻渾然一體,不枝不蔓。

古典悲劇——桃花扇

全劇以典型道具為貫穿主線,情節紛繁複雜,卻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貫串始終,一線到底。

全劇還以中介人物作為聯結正邪雙方的紐帶,這個中介人物就是楊龍友。從身份上說,楊龍友既是馬士英的親戚,阮大鋮的盟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從立場上說,楊龍友與阮大鋮類似,但與之又有不同,他有憐香惜玉之心,有時也良心發現。

楊龍友身份和性格上的二重性,這也使他左右逢源,往返於尖銳矛盾的兩派人物之間,在人物關係中起著穿插的作用。

古典悲劇——桃花扇

此外,《桃花扇》在體制上頗有創新。在全劇正文40出以外,孔尚任特意添加了4出戏,上本開頭試一出《先聲》,下本開頭加一出《孤吟》,代替副末開場,這是上下本的序幕;上本末尾閏一出《閒話》,是上本的小收結,下本末尾續一出《餘韻》,是全本的大收結。

這4出戏各有起訖,又統一連貫,揭示出“那熱鬧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牽纏的枝葉”的哲理,表達了孔尚任對歷史上盛衰興亡逆轉的深刻認識。

古典悲劇——桃花扇

最後,典雅亮麗的語言風格成為該劇的最大藝術成就。《桃花扇》曲詞刻意求工,典雅亮麗,以淋漓酣暢,悲涼沉鬱見長。說白整練自然,雅飭順暢,均極見功力,是一部古往今來的難得之作。

《桃花扇》一劇形象地刻畫出明代末年的情景,中國各代王朝的滅亡實際和明代是如出一轍,“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劇本脫稿後立即引起社會的關注,在舞臺上經常演出。

《桃花扇》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是中國戲曲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民族主義精神。《桃花扇》如今已成為古典戲曲的壓卷之作,是中國的四大悲劇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地位。

古典悲劇——桃花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