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无妨

清寒,無妨。

是冬夜柴房裏

一縷平靜的茶煙

小小歡喜

隱約荒蕪


成爲

穿堂而過的風

跌落人間的雪

我們內心的戰栗

激烈而不張揚

執著而不極端

獨特卻依然溫暖

花謝冬來

境隨心轉

清境便是清靜

自知便是自在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晚秋桂花凋零,立冬天地始冻。树桠已近乎光秃,云层浓厚,天是灰蓝的,迷离而寂寥的黄昏,抹不掉皮肤上的寒。肃杀的风,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像一个瘦而清决的人,执拗地在异乡穿行。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图片 | Takashi-Yasui

朋友说,这一季的秋好像特别短,最后一次闻到浓郁的桂花香气,还是在十月末的江南。天刚下过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花落了一地,如此甘愿完满,好像逝者褪去一件旧衣,忘了人间忧乐。

清寒,无妨

图片 | Takashi-Yasui

人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由驰骋,对自然的无常却束手无策。眼看桂花落地,银杏翻飞,月光清冽,其实心里,已经沉寂。这寂,是境随心转的物哀,是时间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清寒。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清寒,无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从前读来迷惘,不解其中味。越长大越觉得,原来这十字冷得彻骨,把冬的所有静谧,都写尽了。所以后来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才会流下热泪。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而事实上张岱后来独自隐居山林,内心消极,穷困以终。那种孤寂,旁人唏嘘,只有他自己痴迷其中。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古人的清寒,是孤独与天地自然的感通,是『无我之境』的清圆。简单最见功力,节制中有大美。深刻的克制,细腻的感知,足以令文情荡漾,成为具备超然性的存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样的人,在我们的时代是否已经失踪,甘愿以心养清,以清纵情,如流水般自在。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记忆里的那池残荷,枯槁清瘦,在最后的秋天阳光下,完全不为所动,照样把阴影放置于日晷上,垂着头,想她的夏天。没有纠缠,没有埋怨。死亡的韵味拒绝了一切解释,似乎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清寒,无妨

在与世间规则的对持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孤独。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随波逐流,外面的世界热闹开阔,可以和很多人说很多话,但通常都是不知所云。埋头工作,假装生活,或许是因为惧怕孤独里藏着的阴郁,所以始终觉得冷。纵使老去,也是从牙缝里抠出的茧。

清寒,无妨

清寒,无妨

春、夏、秋、冬,生、离、死、别,这严酷规则下涌出的软弱无力,无人可帮。百转千回后,心事重重,寻寻觅觅,我们往往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迷失了自己。

清寒,无妨

我们在沉寂的冬日里,穿过萧条的大街。风中有银杏叶破碎的声音,荒诞和现实交织着。平凡的面孔,在人群中此起彼伏。也许我们每天都在相遇,却不认得彼此是谁。但那又怎样呢?至少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是谁

常听很多人说,因为孤独,所以要去爱一个人,或者用物质填补内心恐惧。其实孤独并不需要对抗。有远比红尘情缘和富贵梦更值得探究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的肃清和省度。知道虚空,承受虚空,扛着它走下去,如此,心路的探索,才能够深入拓展。如果有哀伤,那也是必要的。

清寒,无妨

图片 | @南笙

清,是冬夜柴房里一缕平静的茶烟,隐隐淡薄,微微惘然;寒,则成为穿堂而过的风,跌落人间的雪,让我们时刻保有内心的战栗,激烈而不张扬;执着却不极端;独特却依然温暖。

清寒,无妨

春夏盛极一时,那看花人终将转过身去,留下一个清瘦的背影。已是立冬了,雪,还是会来的吧。命运轮回,四季开落,从来不曾停止。人生难得观自在,往事早已如烟乎,谁能极致而无着地走过?如果能够,就让我们重新选择一种生活的温度。是的,即使清寒,又何妨……

清寒,无妨

- 特别鸣谢图片-

@青简Jane、@南笙

Takashi-Yasui 等网络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