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有學生網友問:我媽每天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唉,說實話孩子,你需要做的,不是“懟” ,而是,好好談談!

孩子這一心理,其實體現了很多家庭親子關係掩蓋不住的痛——不能相互理解,導致溝通路徑被阻。

網紅考研老師張雪峰說過一句話:等你長大以後回頭一看,當時你媽跟你說的都是真的!但是問題是,為什麼孩子不愛聽呢?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1、我們的話孩子為什麼不愛聽?


平時比較讓人難以接受是什麼樣的態度——居高臨下?傲慢?最煩的的那句話呢?“我都是為你好!“還有,開頭說的那句話。
話,都是真話! 心,都是真心!態度,著實讓人不適!
不適造成隔閡。溝通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很多大人,在單位跟同事、跟領導、跟朋友很會溝通,但是跟孩子,每每溝而不通,為啥呢?很多孩子,跟同學、跟朋友、跟外人都相處和諧,就是跟父母,往往就是“明懟”或者“暗懟”的狀態。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2、沒有對錯,只有角度的不同
有句話這麼說: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只不過是角度不同罷了。深以為然。其實,人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壓力,上學時,學習壓力大,工作後為生活奔波,哪有容易二字?

角度一:對於父母來說,到了一定年齡,吃了生活的苦,在社會上,即便努力還是艱難生存,即使付出也不見得有收穫,有的還會遭遇不公正的待遇。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所以回過頭來覺得還是上學時候好:不必為生活著急,不必為五斗米折腰,無憂無慮,只要自己學好自己的習就行了,別的啥也不用管,而且,學習這件事最公平,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所以自然覺得“學習是最簡單的”。
事實上當孩子到了父母的年齡自然就會有體悟。不過現在的他沒經歷過這些,當然不會懂了,而且,你總說總說,哎呀,孩子就感覺你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角度二:對於孩子們來說。講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是這個社會上壓力最大的群體。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考淘汰率幾乎50%,就是說有一半的孩子是沒有高中唸的。

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學習,對於回過頭來的大人來說,覺得簡單,可是對於當事者來說,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付出付出再付出,哪裡是簡單二字可以一筆帶過。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3、多一些尊重,不傲慢,也不比慘
學生有學生的苦,大人有大人的難。但是,昨天今天明天很辛苦,但後天很美好!學生努力學習,克服困難和惰性,自己搏一個好未來;家長努力工作,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為家庭追求富裕幸福!
互相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別互相比慘,沒意思。不要傲慢。最能破壞人和人之間關係的東西叫做“傲慢“,最能讓人舒服的相處模式是“尊重”。互相尊重的人才能構建親密美好的關係。

父母不要傲慢,學習對於孩子並不簡單,尊重孩子,看到孩子的努力,多一些鼓勵。親子關係中,絕大多數時候還是家長占主導地位,尊重孩子心裡會多一分慈悲。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當孩子回到家,說:好累呀!你怎麼回答?千萬別說:上學有什麼累的,我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務,我都沒說累呢,你還說累?

傲慢,又比慘,想想孩子聽了以後心裡什麼滋味。

同樣的話,換個說法試試呢:辛苦啦大兒子,你今天是不是特別認真做了很多作業,最近媽媽感覺你進步很大,有付出就有收穫,就像媽媽一樣,工作很累,但跟你一樣,努力就有進步!咱娘倆一起加油吧!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4、讓你(我)知道我(你)的感受。
父母不全是對的,但是全世界對你最好的人真的就這倆。但是這個道理大都是長大以後了才會知道。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有不舒服的地方,拿出來心平氣好好溝通,四字真言:交換感受。交換感受。交換感受,交換感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什麼意思?只談感受。批評指責,分辨誰對誰錯,容易衝突,溝通不下去了,問題得不到解決。用“我想談談我的感受”開頭,“你的哪一句話,哪一個做法,我感到……“用”您能把您的感受說給我聽嗎“結尾。

我媽總和我說“學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該如何“回懟”她?

交換感受,進而交換意見,使得事情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如此,經常性開展良性溝通,不至於誤會累積升級,用對話代替對抗,用溝通代替指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營造一個不明懟暗懟、“好好說話”的家庭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