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系列·勁竹


雲中吟系列·勁竹

竹石圖。元/顧安。


  “舊竹生新筍,

  新花長舊枝。

  雨催行客到,

  風送片帆歸。

  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勁竹,又名青竹,竹子,蒼筤竹。因其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為世人喜敬,系傳統文人所贊“四君子”之一。

  竹有多種,據我國古代《竹譜詳錄》和《農政全書》載:“竹之品類六十有一,三百十四種。”按其名曰:方竹、雙竹、柯亭竹、觀音竹、黃金間碧玉、徑尺竹、龍孫竹、四季竹、月竹、十二時竹、鳳尾竹、船竹、弓竹、丹青竹、桃竹、相思竹、湘妃竹、桂竹、文竹、苦竹、甘竹、百葉竹、孤竹等等。名雖多種,但其性一也。《竹譜》雲:竹是一族之總名,一形之遍稱也。耐溼耐寒,貫四時而不改柯其葉,其操於松柏等。第雖喜溼惡燥,亦不宜水淹其根,其根之發生,喜向上行。

  國內竹者,蓋為多年生,約有300種,用途極廣,軒可供建築用,又可作造紙原料,或編織用具;幼芽即竹筍,為鮮美蔬菜。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等地。古書載,楚地雲夢大澤多美竹,以其挺拔勁節,清翠欲滴,秉直虛空、骨節不屈、高風清節之個性,超群脫俗,“三國常致貢之,其名天下稱善。”


雲中吟系列·勁竹

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華無非般若。

  今有上明下賢禪師者,為雲夢故地武漢黃陂人氏。師法名道笈。幼而好佛,十餘歲,即歸心釋典,藏諸胸臆,聞道歡喜,早附法門,其自言曰:“信佛、吃素、禪修。”舞象之年,師發心入江西雲居山真如寺,求道出家,做淨人半載,打冬禪七。次年夏,於彌光老和尚座下剃度,獲賜法名“明賢”,獨好習禪。而後於九華山受比丘戒,繼續參學,雖年不及弱冠,但戒操嚴格。兼習漢、藏、南傳佛教諸典,進學佛教造像及中觀,明“漢傳佛教特質在禪”之旨。

  師志在無為。越六年,負笈廬山閉關,撰《入中論親聞記》,於如意茅棚及山南萬杉寺授《入中論》。次年參禮江西寶峰寺,接一誠老和尚溈仰宗第十一代法脈,得法名“道笈”,同年接靈意老和尚法眼宗法脈,得法名“體妙”。道俗鹹喜。己卯,應一誠老和尚聘,入江西省佛學院,任佛學院教研主任、講師及常住堂主,授《佛教造像》、《戒律》、《楞嚴經》諸課。歷時五載。期間編印《入中論》、《應無所住》、《僧寶論》等論著。出版專著《入中論導讀》。癸未年,師行腳廬山,入東林寺,窮理盡性,次年任西堂。

  師雅好禪悅,至丙戌年,師西歸青海,棲心勝境,組建北海禪院。同年,接本煥老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法脈,得法名“常成”;接佛源老人云門宗第十四代法脈,得法名“明賢”;接海音老人曹洞宗第五十代法脈,得法名“明賢”。至此,師“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七月,思祖師為法忘軀之旨,師誓以忘身,與臺灣慧在法師,結侶西行,不憚疲苦,沿玄奘大師西行之路,“至瓜州,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那爛陀大學,歷時五月,行程或萬里之多。

  師神情迥拔、溫文爾雅、儀表端肅,心和行高,志存大法。辛卯年,一曲《法海你不懂愛》聲毀釋教,在佛教界集體失聲之際,師痛切疾呼:“情勢迫在眉睫,傾巢之下已無完卵。不到無事無非日,我終不把是非捐!”癸巳年,“雞足山關山門事件”、“惠州交警視頻辱佛事件”、“士力架廣告辱佛事件”、“畢福劍央視公辱佛教事件”等挾佛斂財與褻瀆佛教之事頻繁上演,師竭誠護法,至死不渝,血書本意,殄除魔道,以正制狂,警悟人心,不做“啞羊僧”。其文,為文允正,質而不野。有師雲,早年官商毀佛滅佛運動危難當頭,在教界無一人敢言之情狀下,禪師以拔山扛鼎之志,親率友人及弟子奮力反擊,不顧生死。感人至深!人格操守,令人景仰。先賢曰:“君子之懷,蹈仁義而弘大德。”故曰:當世之“四君子”者,師居其一。有擔當、有宗風。當禮敬。是為記。


雲中吟系列·勁竹

貫四時而如一焉。


  《易說卦》曰:震為蒼筤竹。注:竹初生之時,色蒼筤,取其春生之美也。

  《書經禹貢》曰:篠蕩既敷。傳曰:篠竹箭,蕩大竹,水去已布生。

  《山海經》曰:英山其陽多箭葿。竹山其陽多竹箭。榆次之山,其下多竹箭。翠山其下多竹箭。高山其草多竹。京山多竹。蟲尾之山,其下多竹。軒轅之山,其下多竹。渠豬之山,其上多竹。蔓渠之山,其下多竹。牡山其下多竹箭竹葿。夸父之山,其下多竹。

  《禮記》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晉書嵇康傳》曰:康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晉書王徽之傳》曰:時吳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觀之,便出坐輿造竹下,諷嘯良久。主人灑掃請坐,徽之不顧。將出,主人乃閉門,徽之便以此賞之,盡嘆而去。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