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外国为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大变?竟是因为一个政策

蒙古人的征服使得中欧关系在中断了四个多世纪后又重新恢复,中西之间开始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直接接触。

从元朝开始,欧洲诸国开始向中国派出传教士和官方使节。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西方人大量来华,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利玛窦、汤若望、郎世宁等。

到了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人一步步打开,中国和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多,而中国在外国人眼中也从“天朝上国”变成了“睡狮”和“东亚病夫”。

清朝时期,是外国人对中国印象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外国人眼中的清朝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前倨后恭,外国为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大变?竟是因为一个政策

一、清朝时期外国人眼中的我国。

清朝早期阶段,西方国家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迫切地希望能够突破封建和宗教的束缚,建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那时在西方人眼中,我国属于拥有较为独特且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的国家,所以他们非常推崇我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我国的这些东西引入他们的国内,那个时候有很多西方名人赶赴我国,在我国学习他们想要的相关方面的东西。而我国呢,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未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度排斥的样子。因此,这给他们留下了较为好的印象。

比如,葡萄牙人佩雷拉就曾在其所著书籍中称,我国人都非常有智慧,虽然这些人跟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差别非常大,但是他们却远比西方人要讲求诚信得多。与他同为葡萄牙人的克鲁士也曾经说过,没有别的民族能够跟中华民族相提并论,就连与其类似的情况都不可能出现。

而西班牙人门多萨的观点,显然跟他们一样看好那时的我国。他甚至在书中将清朝时期的我国描述成是一个富饶美丽的理想国度。别说别的国家无法与当时的我国相媲美了,就连他自己所在的国家,也被他认为是没有资格能与当时的我国相媲美的。


前倨后恭,外国为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大变?竟是因为一个政策

由此可见,当时还处于清朝时期的我国,的的确确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以至于他们会专门写书来赞美当时的我国,还令很多没有到过我国的西方人纷纷对我国产生了好感和憧憬,有的人甚至因此踏上了前往我国的路途。而从当时清朝的历史来看,我国的情况也确实要远比清朝晚期阶段的时候要好上很多。

可以说,当时的我国国富民强,就算外国人频繁造访,也丝毫没办法对我国构成很大的威胁。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受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落后。结果在外国人造访我国受限后,他们便开始变赞美为嘲讽我国,将那时的我国批成是停滞、衰落的专制帝国,我国人也成了自大傲慢的代名词。


前倨后恭,外国为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大变?竟是因为一个政策

二、外国人对我国的态度前后不一的原因。

第一,清朝逐渐由强盛走向没落。刚开始的时候,清朝之所以会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主要跟他的强大和大气有比较大的关系。外国人觉得自己所在的国家远不如我国霸气,各方面的条件也不如我国好。久而久之,自然就容易对我国产生非常好的印象。

可惜后来的清朝,逐渐由强盛走向了没落。而反观那些曾经赞扬过我国的外国人所在的国家,大部分反倒都变得比那时的我国强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自然就不会再对仍处于清朝时期的我国有好印象了。


前倨后恭,外国为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大变?竟是因为一个政策

第二,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防止西方殖民掠夺和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结果这下子可不得了,国外势力迅速发展起来,而国内势力反倒逐渐变得落后起来了。

第三, 而且受这一国策的影响,外国人再想像以前那样自由地进出我国,已经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在进入我国的要求被拒后,很多外国人便开始对当时的我国产生了诸多抱怨。


前倨后恭,外国为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大变?竟是因为一个政策


虽然这其中也存在外国人故意诋毁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我国的情况,但细究起来,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我国在各方面的表现确实大不如前了。而落后就注定要挨打,于是没过多久,外国列强便用各种先进武器轰开了清朝一直紧闭的国门。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甚至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老百姓们的日子也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而外国人呢,简直把当时的我国当成了可以随便蹂躏的对象,曾经对我国的仰慕和敬意,俨然已经化成了一缕烟尘随风逝去。态度之变化,简直可以说实在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