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沱:那块你不晓得的“乌纱帽”

对于黑多人来说,提到对牛角沱的印象,应该就是2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永远那么繁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偶尔也会有游人在通道一侧停下脚步感受重庆的美。

牛角沱:那块你不晓得的“乌纱帽”

二三号线通道(图片源于网络)

但今天我们要来带各位盆友们了解一下牛角沱的另一段历史,而主角就是嘉陵江大桥往朝天门方向斜看45°的那块“乌纱帽”,大名叫“纱帽石”。这块石头,应该叫巨石,高约13米,宽约11米,厚约9米,因外观酷似中国古代乌纱帽而得名,巨石面江而立,就像嘉陵江边的守望者。

“乌纱帽”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看见的,除了夏季涨水那段时间会遭淹没(个人经验观察)。

牛角沱:那块你不晓得的“乌纱帽”

纱帽石(图片源于网络)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一块普通只是稍微大点的石头的话,那就错了。这块石头还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乌纱帽”四周目前依旧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石刻,其中在面朝嘉陵江一面较高处可见“董公死难处”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个在桥上应该是看不到的,有兴趣可以直接下到江边边观察,不要涨水的时候去,注意安全,也不要到处刻字哈。

牛角沱:那块你不晓得的“乌纱帽”

董公死难处(图片源于网络)

话说回来,这个董公是哪个?为啥子还专门给他死难处提个字?

根据《明史》、《巴县志》、《重庆府志》等文献记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起兵造反,短时间内,叛军兵锋强盛,一度攻陷重庆、四川和贵州等地区的多处州县。

在此危机时刻,辞官归乡多年的重庆府合州乡绅、前安定县知县董尽伦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对此反叛行径进行坚决抵抗。董尽伦坚守合州,解围铜梁,并率部反攻重庆,却不幸在重庆之战中战殁于嘉陵江纱帽石旁。平叛成功后,明朝吏部侍郎之子到纱帽石上镌刻“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

牛角沱:那块你不晓得的“乌纱帽”

古代战争(图片源于网络)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而董尽伦也逐渐被后人神化,成为了可以庇佑一方生灵的神。于是,纱帽石石壁四周上出现了许多清代百姓为自己小孩或者亲友祈福的题刻,每处题刻二三十字不等,字体有楷书,也有隶书,其中一处还有僧人的题刻。内容多为祈求“长命、富贵、平安”之类;也有百姓生了小孩,取名“石生”、“石保”、“冠保”之类,请求董公大人的保佑,或者是将小儿寄养给纱帽石,希望小孩能够存活。(不要学习古人刻字的“传统”)

牛角沱:那块你不晓得的“乌纱帽”

纱帽石题刻(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