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疾病切勿轻视,正确处理方式应该这么做

我相信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脚部的问题,小到起泡长茧,大到影响整个生物力线的平衡。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对足部健康的关注,使得足病初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愈发严重。

成人足病的起因,5%是由于过度运动,11%来自走路不平衡,18%是因为上了年纪,64%因穿鞋不当,2%原因不明。下面小迈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足病,以及处理办法。

一、崴脚

脚部疾病切勿轻视,正确处理方式应该这么做

崴脚的几率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就是因为常见,就更容易不注意护理,

一般重视不够,没有予以正确的固定、功能锻炼,急性期肿胀、疼痛消退后,多数人就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了,有的甚至开始剧烈活动,结果导致崴脚反复发生,反复肿胀与疼痛,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踝关节骨折。

处理方式:崴脚后应立即制动,用冰敷防止肿胀,用毛巾包裹的冰袋环绕在受伤部位。一般每次冷敷20分钟,40分钟后可循环一次。受伤后用弹力绷带简单固定,但是绷带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肢体远端的血运,导致组织或肢体坏死。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足踝放置在高于心脏的部位,这样可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一般即使没有骨性损伤,仍建议应用活动性支具固定并配合功能锻炼。

二、后跟痛

脚部疾病切勿轻视,正确处理方式应该这么做

医学称之为跟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喜欢运动、行走的年轻人。后跟痛表现为清晨醒后位于脚底后跟内侧的疼痛,多为钝痛,下床刚行走时最痛;活动后可以缓解,但可随走路增加而再发,有的患者下午加重。

处理方式:一般来讲,清晨醒后下床负重前,可进行足踝关节与跖腱膜的背伸牵拉训练,配合局部应用消炎止痛药物,可以获得一定的改善。尽量避免穿软的薄底布鞋,可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目前还可以应用特殊的足跟支具,减轻跖腱膜的张力。必要时可以尝试局部封闭疗法。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将骨刺切除或神经松解。

三、大脚骨

脚部疾病切勿轻视,正确处理方式应该这么做

医学称之为拇外翻,表现为大脚趾的内侧突出,有时受鞋子摩擦而红、肿、痛;大脚趾向外侧偏斜,严重的第二趾“骑跨”在大脚趾上。这类患者有时不仅大脚趾疼痛,还可能有脚底板疼痛,并有“老茧”形成;还可以伴发扁平足、锤状趾等其他足部畸形。

处理方式:预防手段在于穿合适的鞋子,进行拇趾的肌力训练、佩戴特殊的矫形支具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就要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外翻手术不是整形手术,没有必要为追求单纯外形的漂亮而采取手术治疗。

上面几种足部疾病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了,足部健康切勿忽视,正确学习处理方式,妥善处理病症,毕竟最终还是呵护你自己的健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