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名院——房家庄园

古宅名院——房家庄园


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房高屋大,里外砖墙通顶,雕梁画栋,建有楼房、庄园,极其考究,如伯延的房家庄园和徐家庄园、南文章村的王顺庄园、管陶村的郭家庄园、淑村的朱家庄园等。武安现存较为典型的古民居共有288处之多,最早者建于清乾隆年间。

房家庄园

古宅名院——房家庄园

房家庄园位于伯延镇伯延村先进街南街,建于清末民初,是武安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庄园之一,同徐家庄园合称为伯延历史建筑群。

该庄园坐东面西,平面呈品字形建筑布局,共

有44座院落,房屋1000余间,均为砖、石、木结构。有平房、楼房、夹壁墙、地下密室和暗道,规模宏大,布局独特,结构复杂,由于时代变迁,庄园大部分建筑已残损或改建,现保存较完整的有南房家古道也称“大古道”,坐东面西,由一条过道和3座院落组成,是房家庄园建筑精华所在。南房家古道占地面积仅为房家庄园十分之一,但其建筑形式和结构布局在整个房家庄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比较讲究的建筑。

古宅名院——房家庄园

西大门有前后两个大门,前大门仅为一座牌坊式结构,砖彻圆拱券,拱券大门之上砖砌三角形护墙。往后4至5米为后大门,大门正面砖砌圆拱券,券脸内砖浮雕夔龙、如意、荷花、麒麟送子、人物等图案。券脸上侧为砖雕长方形匾额一方,匾额四周施祥云浮雕,中间阳刻“止于至善”4个楷书大字,大门上槛之上用圆弧形木板,板上浅雕双风朝阳图案。门两侧墙垛为砖石结构,为砖砌方形门垛,下为有质须弥座3层,大门后面也施砖砌圆拱券,券脸用一丁一卧砖砌,匾额上阳刻“敦厚义礼”4字,现残。进入大门后是一条长达20余米宽2.7米的通道,就是大古道。

大古道尽头东墙有石质影壁一座,通高5.35米,宽2.7米,硬山顶式建筑,通体青石,顶部施正脊一道,雕饰缠枝莲花,两端雕吻,檩垫板上浮雕戏剧人物。壁心左右两侧外雕缠枝莲花,内雕八仙图案,上雕宝瓶下雕狮。壁心浮雕福、禄、寿三星,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图案。松树上侧,留有两个圆孔,直径均约5至6厘米。影壁后为暗室,此孔为瞭望及防御时的枪眼,影壁底部施罗汉腿,上刻“渔樵耕读”四幅图画,古道南墙并排有东、西两座大院。

东院由上下院两部分组成,平面长方形,建筑面积496平方米,下

古宅名院——房家庄园

院由北、东、西屋组成。北屋即临街房,面阔4间,大门左右各2间,进深1间,平房单层建筑。上三级台阶进入上院。上院由东、西、南屋组成。东屋、西屋均为面阔4间,进深1间,平房单层。南屋面阔5间,进深1间,前墙大门原为悬山顶式抱厦,现已改建,成现代建筑。大门外北墙上施砖制影壁一座,硬山顶式,用脊兽构件,上端两侧用砖雕墀头,壁心上下施缠枝莲花,壁心为素面,中间一个“福”字。

西院为一进二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432平方米。大门居中,坐南面北。大门里口施悬山顶式抱厦门楼,木结构,单坡双步梁,檐柱两根,青石柱础。北屋4间,大门左右各两间。距北屋约2米,又建一座二门,大门居中,两侧墙壁上正面各施一道影壁,影壁上砖雕松树等图案,进入二门就到了正院。正院由东、西和南屋组成,原为双层楼建筑,现除东屋外,西屋和南屋均拆除改为单层建筑。大门外口迎面(北墙)上施砖雕影壁一座,硬山顶式脊饰缠枝莲花,壁心四周砖雕莲花,双风等图案,下端两侧砖雕罗汉腿。下为浮雕“猫蝶同春”,寓意耄高寿。立枋施彩绘,图案为“曹冲称象”,两侧为“三娘教子”。门楼上端两侧墀头砖雕鲤鱼,含义为“鲤鱼跳龙门”

古道北侧有两个院,东侧院保存基本完整,占地约200平方米。此院称文化楼,是房家藏书及读书的地方。原建筑大部分为二层楼房建筑,现除后院有3间北楼,前院存5间东楼外,其余已建成单层平房。大门位于西南,门上端有砖制长方形匾额,匾内阳刻“翰墨林”3字。西侧小院原为房家仆人居住,现已坍塌。

房家庄园代表了当时武安民式建筑的最高水平,其建筑规模、结构布局、雕刻艺术等为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武安的民居、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房家先祖房清在明弘治十七年从清河县迁武安伯延,繁衍至清乾隆年间,成为富商。其主要经营绸缎、药材和山货,生意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药材,成为关东帮诸药商之首,为房家的主要财源。房家发达以后开始筹建庄园,从清代后期开展兴建,直到民国二十九年逐步完善,方成规模。

古宅名院——房家庄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