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大師王現鋒新作小記

當中國鈞瓷工藝大師、中國傳統藝術大師王現鋒的新作《冰壺秋月》出現在眼前時,細細觀賞,細細品味,不僅讓人感悟出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安閒之佳境,更令人感嘆“酒中醒境染未識,冰壺秋月崑崙峰”的心如冰清之品格。

冰壺秋月崑崙峰||鈞瓷大師王現鋒新作小記


這件作品中,兩岸絕壁一線天,碧水長流在山澗。正視形如玉壺,色彩斑斕,如紅葉,似雞血,溫潤如玉。三位高士,一襲素衣,高挽髮髻,臨溪靜立,如悟道,似探月。此時,秋山如洗,日落月出,溪水映月,清秋佳境,風雅情趣,令人陶然。

冰壺秋月崑崙峰||鈞瓷大師王現鋒新作小記


這件鈞瓷作品中,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從感覺、視覺、聽覺和感受等諸多方面,表達出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順應天性,怡然自得,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

冰壺秋月崑崙峰||鈞瓷大師王現鋒新作小記


王現鋒說,冰壺秋月一詞源於元朝詩人劉因的《飲仲誠輒瓢》,意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樣潔淨,比喻人的品格高尚。其創作這件鈞瓷作品的靈感來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和石上清泉的流動,用鈞瓷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

冰壺秋月崑崙峰||鈞瓷大師王現鋒新作小記


鈞瓷作品《冰壺秋月》反覆創燒,最終在數十件作品中遴選出了3件成品。看著鼠年的得意之作,王現鋒大師即興賦詩一首:“靈山秀水戀山澗,氤氳霧漫騰紫煙。禪心默默切切語,悟開慧泉水中天。”

王現峰是正玉鈞窯的董事長,中國鈞瓷工藝大師、中國傳統藝術大師、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高級工藝師。自幼受鈞瓷文化影響,20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對鈞瓷釉料進行選擇性試驗,對鈞瓷的成色機理和燒成制度進行了長期探索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他採用煤轉氣的燒成工藝,藝術上追求玉一般的感覺,“風雅玉潤、別有風格”是他心中的理想。其作品器型優美,工藝考究,釉質肥厚,溫潤如玉,把五彩滲化、自然天成的窯變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