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与机会-为什么去美国读高中?

雪飞聊美高 | 望与机会-为什么去美国读高中?

这一期我们来讲讲为什么去美国读高中。

我相信1000个家庭,就有1000个不一样的答案,这也是美国高中通用申请文书的一道题目,我把学生和家长的回答,归纳出三四十条去美国读高中的原因,有因为想改变学习环境的,有因为寄宿生活想更加独立锻炼孩子的,有因为父母或亲戚在美国工作过或还在美国生活的,也有因为想做世界公民,体验多元文化的;有想学习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的,还有的非常干脆,去美国读高中,是因为想申请一个好大学。也有家庭,是因为身边有朋友、亲戚的孩子出去了,读得不错,就想出去了的。

这里我分享我送孩子出去读美高的心路历程。

2012年,我儿子提出想去美国读高中。彼时,他还在上海的一所私立初中读书,没有太多的体育活动,只有非常多的作业,还有考试连着考试的各科周周考。他的考试成绩是我们家里的晴雨表,生活,除了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虑味道,就没有啥滋味了。

他提出留学后,我爽快地答应了,爸爸很犹豫,这么小,出去合适吗?

其实早在15年前,先生的妹妹在美国读研究生,她就和我们说:哥,你如果想送孩子出来读书,那就早点出来,这样思维、生活习惯等更容易融入,研究生阶段已经太晚了。对她的建议,我们没有太多思考,想着怎么着都要本科出去嘛!

但儿子的决定和学校里做不完的作业,让我心动了。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到底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他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这样作业连着作业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吗?

2013年9月,在他的申请季,我一个人出发去美国,以40岁40天考察美国高中的名义,出发了。

那一次,从加州出发,到纽约、麻省、康州、新泽西等地,我边走边看,走访了30所美国高中。这一行,被一些媒体和朋友笑称为《中国妈妈异国择校记》;这一行,也坚定了我送儿子去读美国高中的想法。

我的原因非常简单:

首先,我希望儿子有系统思维的能力。国内的教育多在实操,在解答一个一个的问题,但很少提供系统性的思维能力。而美国不同,尤其是美国培养精英的私立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课堂不会为学生设定标准答案,却让学生去思考。比如我们10年级的一个学生,AP欧洲史的课程,作业是自选一段历史,进行开放性的研究。她选的主题是马列主义的研究。为了这个研究,她要去读一大堆的资料,写长达7面的论文。这个过程很艰辛,但特别有成就感。另一个例子是我儿子的,他经常问我,妈妈,这个问题的Key Points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很少单点单面地思考问题。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和外教合作,他们拿出来的东西,就是非常有体系,不是单个版块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我深信是今后想要长远发展、最重要的能力。

其次,我希望儿子有个好身体。在美国访校的时候,每天下午 3点多的校园,那是欢腾的,充满活力的。我自己从小是篮球运动员,每周规律的日常训练,帮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而国内,不是体育课被剥夺,就是空气质量不好,或者体育器材缺失,只能进健身房锻炼,阳光、空气、健康,是我的第二大诉求。

第三,我希望童年生活,是有滋有味的生活,而不全部是学习。他应该享有正常的生活,不是每天埋首于作业堆里,不是奔波于培训机构,他应该有权利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有权利享受友情、亲情、假日。在美国的学校,我看到阳光下,同学们一起弹吉它,一起拍电影,一起积分为好朋友筹礼物,这种生活让我动容。我想把他的童年、青年生活还给他。

这是我的三个最主要的动力。而且在我们最终决定去美国读高中之前,儿子去美国参加了一次夏校。回来后,他和我说:妈妈,学习其实也挺累的,但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有收获。甚至夏校组织的舞会,他也享受得很开心,说:I’m the king!跳舞让他找到了国王的感觉。

这是我们家的故事,虽然每家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我想,这里面蕴含了共同的两点:

首先是希望:Hope。希望是一种力量,帮助我们决策。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希望孩子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希望孩子拥有光明的前途。

于是,我们寻找机会,寻找带给我们希望的机会。我们选择美国,是因为我们相信美国教育能为我们的孩子们创造不一样的机会!

至于美国究竟给了我们孩子什么机会,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您会收获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