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石木匠带徒弟们去齐国,路过曲辕时看见一棵大栎树。徒弟们蜂拥而上围观,但石木匠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不解,上前询问,石木匠说:“用这棵树做的船会沉,做的家具会腐,做的棺材会烂…..毫无用处。”

当晚,大栎树给石木匠投梦:“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都因有用而被砍伐了,而我之所以存活万年,恰恰因为我的无用。”

这是中国古代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体现。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看电视剧时,我们习惯区分: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

对坏人,我们习惯性唾骂,甚至上升演员,对好人我们极尽宽容,连带着也喜欢上演员。

事实上,这是用一种二维的、平面的、不成熟的思维。

《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所谓“审问之”,就是接触到信息之后,要去提问、质疑;所谓“慎思之”,是说不仅要思考,更要慎重地、从多角度地思考。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变化的世界需要批判式思维,未知的世界需要审辩式思维,复杂的世界需要审慎式思维。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由二维平面变为三维立体面?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定期评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思辨与立场》是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的扛鼎之作,将带给你对人类思维最深刻的洞察和最佳思考。

一、你的思维在哪个层级?

思考是人的本能。

“在这样或那样的情境中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我想做某件事,为之准备的最佳途径是什么?”这样的思维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生而为人,没有任何东西比可靠的思维更有用。但我们

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存在偏差和扭曲,不管自身是否察觉。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人们的思维水平可以分为3个层次

1、自我蒙蔽性——较低层次的思维

低层次思维的人常常依赖直觉,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与自我蒙蔽性。

我们一出生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认为自己的信念就是事实,因为他和我观点一致,就单纯笃定他是好人。

2、选择性反省——思维的高级层次

这一层次的思维特点包括选择性反省,但却不具有一贯的公平合理性。

在这一层次思维的人可能很擅长诡辩。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3、批判性思维——思维的最高层次

处于这一层次的人,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

此时,我们会注意到不同立场的合理性,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受到不同力量的塑造,而思维又塑造了我们的信念系统。

当发现别人的观点有更严密的推理逻辑时,这类思维的人会选择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思维操纵别人以掩盖真相。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二、如何做一个进行中的思维提升者?

所有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如何”,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呢?

1、利用“浪费”的时间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被浪费的。

我们无法高效愉悦地利用所有的时间,有时注意力在不同对象间来回跳转,有时为了无法掌控的事烦恼,有时为过去的事而后悔,有时仅仅两眼无神发呆。

为什么不利用这些时间,训练下自己的思维呢?

问问自己:

我弄懂了接触到的事物了么?

今天我最糟糕、最棒的思考分别是什么?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2、将思维标准内化

第一,每个星期关注一项思维标准。如果这周聚焦于清晰性,就要去尝试关注自己表述是否清晰,别人的阐述有何可借鉴之处。

第二,阅读时,关注是否弄清楚了所看的内容,试着表达观点。

第三,尝试换一些词来表述自己的意思,举一些例,或者用类比、图片、表格来辅佐表述。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3、保留一份思维日志

“啊我刚刚应该这样说的。”你是不是事中无话可说、事后才懊悔明明有更高的思考?

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份思维日志。

记录你在这种情境中的反应,分析你写下的东西,然后评估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情境重现,你所做的将有什么不同。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4、训练认知策略

大脑喜欢简化思考。面对类似的事情,往往习惯于用即时情感和经验过度概括,解决问题。

你需要矫正自我中心性的即刻固化,克服这种倾向,避免将一件事情的短期影响放大至终身层面。

有意的“多想一点”是个好习惯。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5、重塑你的性格

每个月选取一个想为之奋斗的认知特质,然后聚焦于养成这种特质的途径。

比如,你聚焦于认知谦逊,你就需要关注自己什么时候会承认自己错了、什么时候拒绝承认;关注别人指出你的缺点时,你如何产生自我防卫。

6、重新鉴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每一种情境都是被识别的结果。

学会做一个自己思维的批判者,提升思维的品质和技巧,是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世界中唯一的出路。

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原点上,无论你从哪里开始,都是向前。

这是个乌龟级速度的比赛,你采取的稳步固定的步骤,决定了最终能走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