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前言:说起宋朝,特别是北宋时期的文人,人们就要把他们与官斗联系起来

,因此想到得最多是哪位文官走错路线被罢免或哪人路线对头而光宗耀祖。这样想也没什么错,因为官路的起伏在北宋是常态。那是因为当时官场革新与守旧两个派系经常斗争,因此官员像走马灯来来去去不足为奇。不过,也有例外的。这里有一位,一生一边做过一边游玩,官路普通,不起也没见落。这位就是北宋时期,称苏轼称为"四绝"的文化大师,名叫文同,也叫文与可。那么,他一生走过了怎样的路途?文化艺术上表现如何呢?让我们来回顾那一段历史并欣赏他的艺术才华吧。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北宋著名诗人、画家:文同

文同何许人

文同也叫文与可,于北宋时的公元1018年出生于梓州的梓潼郡中一个县城,即永泰县(此地如今在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他在31周岁,也不是1049年时,进京赶考,并一举考中进士。后来,他担任太常博士并兼了集贤校理一职。之后一生在邛州、大邑、陵州、洋州等各州或县不断变换着担任知州或知县。其一生没当过什么大官,也没有被摘过官帽子,应当说既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官路平淡却安稳。他一度到湖州(即如今的浙江省吴兴市)当过地方官,因此后人也把他叫作文湖州。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文同在31周岁时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文同官位上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也没有留给后人什么值得书写的特别之处。但他有一位十分有名的亲戚,就是他的表弟苏轼。这苏东坡不仅是他的小表弟,而且自小就与他要好,两人一起成长,关系不只是表亲,更有比亲兄弟还亲的因素。文同学问高深,文化及画艺上的造诣深厚,加之年长于苏轼,因此苏轼对他的这位表哥是打心眼里敬仰的,由此,称文同是诗、词、画、草书四绝大师。敬佩文同的不仅只有苏轼,就连大学问家司马光也对他崇敬有加。

以至于,《史记》对他有详细记载:"文同,字与可,梓州盐亭县人,汉文翁之后,蜀人犹以"石室"名其家。同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自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

《史记》这段话大意是说:文同的字是"与可",汉文翁的后人,四川人用"石室"来叫他的家。文同的嘴四方形,眉目清秀,因为有学问而闻名于世。

其节操高雅。对于诗、文、篆、隶、行、草、飞白等都有高深的学问......

《史记》并称:文同参与编校过《新唐书》。苏轼是他的表弟,对他赞誉有加,称他在诗、词、画、草书方面造诣深厚,是四绝大师。文同曾经深入到竹乡去体验,因此绘画时一下笔就能迅速完成,能以墨汁缘色的深浅来从远近、向背等全面对竹子进行描绘。米芾是当世的大画家,对他也是称赞有加,称他是"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文同在墨竹的画法创出一全新的面貌。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史记》

一个善于游玩的官

文同一生为官,几乎都在地方上,正史没有记录他有多少时间在京城为官。由于他的官路都在地方上,这就给他提供了游玩的好机会。于是,他每到一处为官,都要游遍所在地的各个风景名胜。

公元1052年,当时三十四岁的文同,被朝廷用邛州通判的身份领浦江的县令一职。几个月后,改领大邑县的县令。这给了他游玩的机会,因此在当县令期间,他"乐其少讼而多暇"邑县各处名山胜景被他反复游玩个遍,而县境内的古寺及寺中高僧,也是他参访的对象。在游玩中,他经常触景生情,即兴吟咏,经常在壁上作画写诗。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文同游玩中在壁上作画写诗

在领大邑县令时,文同曾经到过药师岩游玩。在游玩中,他留下一首五律诗,写道:"此景又奇绝,半空生曲栏。蜀尘随眼断,蕃雪满襟寒。涧下雨声急,岩头云色乾。归鞍休报晚,吾待且盘桓。"此诗到了南宋的1153年,眉阳这个地方的官员程绩,把文同此诗雕刻于古碑上,并创下了题记。此诗连同程绩题留传至今,目前保存仍然较为完好。

文同对鹤鸣山进行过游历后人创作的《重序九皋集》中对此有过记载:在他摄领大邑县令时期,民间清乐没有多少诉讼事件,多有空闲时间,因此多有时间对邑中各地的名山胜迹进行游玩。而只有所心得,就吟咏做成文章诗词,哪怕只是一山或一水,也不遗漏。在鹤鸣山游玩时,写下了几个章节的长短句,并绘画出几幅墨竹,都收录进《丹渊集》一书当中。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重序九皋集》

文同游历过雾中山,并因此创作了七绝诗《题雾中山碧玉潭》,诗中写道:"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文同在汉中时,遍游了群景。

在汉中洋州城的北边有一个篔筜谷(在如今处于洋县纸坊乡砚台山与文家坪之间)。这里竹林茂盛,风景甚佳。在有空时,文同经常带着妻子到此闲逛,来此看竹、以竹作画,食用竹笋。因此,他写道"自谓偷闲太守,人呼窃绿先生"。经过长时间观察竹子并画竹,文同悟出最终悟出了画竹的真谛。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文同观竹

对此,他写信给其表弟苏轼,道:"要画好竹就必须要成竹于胸,拿起笔来先仔细观察,于是能看见他所要画的对象,之后快速从中开始画起,提笔就画,来追上他所看到的景物,就象是兔起鹘落一般快速,否则机会稍纵即失了。"对于文同作画竹子的这一至理名言,苏轼记录到了《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这篇文章中,之后经过转述并广泛流传。这也是著名成语"胸有成竹"(也叫"成竹在胸")的来源了。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文同:成竹在胸

后来有一天,文同正同他的妻子于篔筜谷里烧笋吃晚餐。突然信使送来一封苏轼的信件。文同接过后一看,信号却是苏轼给他写的一首诗,诗中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这首诙谐的诗作让文同不觉大笑起来,结果饭喷满桌。此事演变成了文坛佳话,成就了一个新的成语,即"失笑喷饭"。

文同是位爱民的好官

中国古时候的汉中各下属州县,出了许多任知府或知县。这些人同为官员,但有一点却不如文同。文同当过北宋时期汉中的知府,也当过洋州的知州。他性情风流倜傥,诗品画作造诣高深,为官时对百姓十分体恤,常向朝廷为民请命者。这样的汉中官员在古时是很少见的。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文同是位为民着想的好官

公元1072年,文同升了高了,调到兴元府(即如今的汉中市)当知府在在任期内兴办学校,对学校的官员,精挑细选那些品行学问都是最为优秀的人来做主管。为了提升人们的知识水平,他经常通过各种方法从各个方面让百姓们把他们的子女送来学校上学。

他还亲历亲为,在有空闲时间,经常的到学校为学习教学。在他的努力下,汉中学子们参与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文同亲手写创出《奏为乞置兴元府学教授状》一文,并向朝廷上奏,请求在汉中设立府学教授这一官职,用于专管教育。他的这些努力,最终让汉中的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兴旺。

那时候,汉中盗贼甚多,经常在街市里横行,甚至恶徒们在一些拐角或斜道的地方公开抢劫百姓,民众受尽苦楚,深受其害。针对于此,

文同让吏卒全面侦查,并将恶徒们悉数抓捕,对社会安从严整治。此后盗贼抓的抓,逃的逃,再也不敢犯案,由此社会安定很快得以安定,民众生活开始安乐起来。另一方面,他革除民间一系列不公平的杂徭及其他的积弊,民间疾苦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文同努力办好教育

公元1075年,他汉中任满,之后调到洋州(即如今的洋县、佛坪、西乡、镇巴等范围)担任知州。此地城墙多年失修,而洋州地处山高林深中,这给盗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盗贼出没无常,百姓苦不堪言。文同到任后,针对这一情况向朝廷启奏,希望对城池重新修整,并加强兵士守卫。朝廷对此加大赞赏并批准实行没多久,盗贼肃清,民众最终得到安宁。

茶叶是洋州的主要产品。对于茶叶,朝廷实行榷茶法(即茶叶专卖法)。此法规定,洋州每年要上交茶叶40万斤。这些茶要由茶农自己挑到州郡去上缴。而剩下的其他茶叶,只能运送到四川去卖,不能销往其他地方。然而,四川本来也是产茶的名区,茶叶充满街道。这样一来,茶叶价格很低而且很难销出,最终积压发霉,茶农损失惨重,怨声载道。对此,文同向朝廷陈述因由,最终让朝廷废除了"榷茶法",洋州民众于是大为感恩。在任内,文同对朝廷启奏了《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让本地人们缺盐的难处得到解决。

对于当地的公益事业,,文同十分重视,在他任内力主修建了许多园林亭榭景观,让人们游玩休息。他的这些作为,让洋州城变得景色优美,如同图画一般。对此,他创作了《洋州三十咏》及其他许多诗品,来歌颂洋州的美。他将他写下的这些赞美洋州的诗作寄给了苏轼、苏辙以及他诗友鲜于侁。三人收到了,都先后作诗回赠。他们为此创作出大量与洋州有关的诗作。这些作品占北宋四大诗人所作诗歌中,相同素材的比例是最多的。直到如今,文同创作的有关汉中、略阳及洋州等的诗歌作品,还有一些流传至今,被收录进了《丹渊集》一书当中。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丹渊集》中苏试的回信

结语:在作画上,文同以竹著称。对于画画,他十分注重亲身体验,认为要胸有成竹之后才起笔速画。对于竹叶,他以浓墨作面、淡墨作背面的画法,成为他之后众人学习的榜样,并由此开创出墨竹的新流派,被后人称为"墨竹大师",有人又将其称作"文湖州竹派"。文同一生创作的作品不少,可惜由于战乱及时间的久远,流传至今的极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墨竹图》,是他的真迹,其画出倒垂竹一枝,逼真生动,笔法十分严谨,是当世珍宝。在广东省博物馆也有一藏作《墨竹图》,但不是真品,而仅是临本而已。

在诗歌创作上,文同推崇梅尧臣的作品。其作品《织妇怨》对织妇辛勤劳作进行描写,不料织妇却被官吏刁难。这表现出作者同梅尧臣一样,对民间疾苦很是关切。这一诗作的手法,古代诗歌描写景物的一种创新形的手法。这让诗歌与作画两门艺术融合于一起,这比起此前王维诗作中的"诗中有画",明显前进了一步。

对于文同,我认为,不仅其诗作文学及画画艺术上,对我国的文化事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一点深值得后人学习,其为官上对百姓的热爱,更值得后人记念。

文同一生边做官边游玩,诗品画作造诣非凡贡献甚大

《墨竹图》

上海商务印书馆.宋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文同画竹.绵阳日报

文同《墨竹图》.中国书画碑帖

苏轼与文同.佛山日报

唐永辉 ,许登义.盐亭县重建文同墓:四川文物出版社,1985:《四川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