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两年前说到许知远很多人不屑一顾,觉得他是油腻中年男,沉溺于自我欣赏,没有和社会同时进步,所以在人们的嘴里许知远清高,许知远装文化人。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知远成功“洗白”,人们说起他成了访谈节目的良心,成了坚守自我的时代里的一束光,原因何在呢?

1、

1976年出生的许知远是以文笔出道,但大众认识他是从《十三邀》开始,这档访谈节目一改传统新闻访谈节目客观中立的态度,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和当下明星等人进行沟通。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所以《十三邀》刚播出的时候其实还蛮受欢迎,在访谈节目中算的上火,可是正式这档节目把许知远推上了风口浪尖。

因为《吐槽大会》爆火的李诞上了《十三邀》,李诞说他要活在浅薄里,许知远反问,那不也是一种自我欺骗吗?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李诞是不是不知道,但两人的对话让李诞的:人间不值得更火,许知远却因此得了个自负清高的骂名。

他们认为李诞的玩世不恭里有着清醒,反倒许知远的自认为清醒落于顽固。

2、

因为《奇葩说》大火的马东也去了《十三邀》,两人讨论的是“大众为什么不再追求镜子文化”。

许知远问马东:会不会觉得大众文化有一个粗鄙化的倾向。

马东反问:我们曾经精致化过吗?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许知远愣了一下,说:我们曾经向往过精致化。

马东接着说:我们曾经向往精致化,但我们从来没有过。

许知远接着问马东:你为什么不抵触这个时代,马东说:我没那么自恋。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也是从这些对话中,许知远被定义成:令人无比讨厌的公知,而马东更加受年轻人欢迎,反倒马东被定义为活通透了。

3、

《十三邀》一场场带着自己见解的访谈,让许知远成了旧时代文人形象,观众形容他活在自己的世界,没有与时代同步的自诩精英。

但最近关于许知远的“骂名”突然少了很多,网络上开始有很多人为许知远说话,认为他是文学的一道光。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是因为《十三邀》第四季的许知远变了吗?不,是观众变了。

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愿意去真的停留分辨什么是好东西坏东西,但疫情按下的暂停键给了人们反思的空间。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于是再看节目的时候,人们开始好好思考他说过的话,他关心的问题,发现曾经的他即便被全网络误解,也选择了独自前往。

人们不再嘲讽文化,嘲讽故事,即便不理解也开始选择尊重,因为独立思考真的比盲从更好。

我们存在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有意义真的很重要吗?我们应该为什么而坚持等,这些偏哲学的问题或许让我们痛苦,但也是这定义了我们。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拒绝讲和的许知远,固执地、真挚地不断发出批判和质疑。当他成为群嘲的对象时,在他心里,被群嘲也是自己作为文化精英的勋章;当他被赞扬被欣赏时,可能在他心里更多的是,认为这是世界变好的开始。

最新一期《十三邀》许知远和历史学家许倬云对话。

“当日落的时候,思想升起”


《十三邀》从豆瓣8.3到8.9,许知远的做对了什么?

但愿吧!但愿人们不光重新认识了《十三邀》的意义,许知远存在的理由,更知道了如何从庞大的碎片化时代保持清醒。

自恋和天真一直都很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