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念、哀悼、聲音、勝利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昨日又清明,我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昨日清明,全國降半旗、火車、汽車、船舶,鳴笛三分鐘,防空警報拉響。舉國人民默哀三分種


從年初疫情爆發之際,到現在已經四月有餘。在疫情重壓之下,有人直腰而起,他們不畏死亡,拼盡全力值直面病魔,有人倒了下來,永遠留在了19年末20年初的那個冬天,未曾見這個春天,他們把自己留在了冬天,而把春天帶給了我們。


值此清明之際,沉痛哀悼那些把春天帶給我們的所有在抗疫前線的工作者們,也同時感謝那些奮鬥在一線的人員們,你們是民族的英雄!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宋-黃庭堅


清明-思念、哀悼、聲音、勝利


為什麼要過清明?清明祭祖,掃墓,是對先人們的一種懷念與感激。


前聯合國執行局主席特委叟·萊特說:“中國人並非沒有信仰,只是他們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所以‘落葉歸根’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不給祖先蒙羞’就是中國人的奮鬥目標。”


清明是思念,撫今追昔,故鄉、故人。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宋-蘇軾《望江南-超然臺合作》


家鄉的梨花又開了,春天已經真正到來了。不過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選擇在清明假期回家,也算不給國家再添麻煩。


這個清明不止是對先祖的祭祀,更是對那些先烈的緬懷,以及在此次疫情中永遠留在災區的英雄們最崇高的敬意。


中華民族的信念與團結便是血脈之間維持的紐帶。

清明-思念、哀悼、聲音、勝利

銘記歷史、銘記先烈、敬畏自然、熱愛民族,我們最終會勝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