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翻開五代十國的歷史,最令人齒冷也最出名的國君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了。

宋太祖建隆二年,李煜在金陵,即今天的南京繼位為帝,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失赤子之心,感性多於理性,作為統治者,這就是最為致命的弱點。作為一個詞人,倒具有很大的優點,從褒義的方面講,他是一個仁慧聰敏,能文會畫,精通音律且多愁善感的文士;從實際意義上講,他生性柔弱, 空論幻想,根本不是做一國之君的材料。作為一國之君,他竟能荒唐地自稱為 “神山隱士” 的雅號。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李煜即位,眼看雄才大略的趙匡胤,已先後討平南平、後蜀、南漢,便膽顫心驚,天天憂愁,而所能做到的只是哀聲嘆氣,與君臣酣飲,借酒消愁,守著幾個女人醉生夢死,了不盡的春花秋月,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懷。

李煜的一生,可以說是泡在脂粉堆裡度過的,而最值一提的有兩個女人。其一就是窅娘,一個充滿感情的詞人,對於周圍的一草一木,都有著一種異於常人的執著與愛戀,對於異性更有一種獨特的欣賞能力,而窅娘以一雙細嫩佻巧的小腳,且擅長 《霓裳舞衣曲》而得到李煜的寵幸。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對於窅娘的善舞,後人有宮詞一首詠歎:

紅羅疊間白羅層,簷角河光一曲澄; 碧唐今宵難得聽,凌被妙舞月新升。

窅娘當時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綿纏裹雙腳, 屈作新月狀。女子裹足蔚然成風是從五代開始的,雖然 窅娘不是女子裹足的第一人,但對於婦女的裹足卻起 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名媛閨秀爭相效仿,逐漸遍及全國 各地,且愈裹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為婦女的美態標準,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徹底廢除。極大地影響了中華 民族的健康發展。後人有詩譏諷這一病態:

一彎新月上蓮花,妙舞輕盈散綺霞;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

那麼,李煜一生中最值一提的第二個女人就是小周後。

有小周後,自然就有大周后,事實上在李後主的心目中窅娘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歌妓而已,真正令李後主頃心相愛的就是周後。大周后名薔,小周後名薇,姐妹倆都是錢塘美女。大周后入宮不久便懷孕了,正值豆蔻之年的妹妹周薇應姐姐之邀來到內宮侍候姐姐。

李後主早已暗中垂涎周薇,現在送上門來,怎肯輕易放過。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偷情的滋味,使李後主嚐到了從未有過的新奇與刺激。於是命心腹宮人將周薇引誘至後苑紅羅小亭裡面。紅羅小亭是李後主在御苑之中建的,罩以紅羅,飾以玳瑁象牙,雕刻得極其豪華,僅容兩人棲止。是供李後主任意享受宮中美人的場所。當週薇被引進來時,李後主早已在此,周薇不覺紅潮暈頰,嬌羞無地。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對於未及人事的少女,這當然是很自然的,但這般年齡也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她也常常對鏡自憐,深恐自己的這般才貌落入庸人之手,鮮花誤插牛糞堆。現在見後主看中自己,一寸芳心早已許可,但畢竟是初次臨幸,也難免嬌羞百態,故意推卻一番,吊起後主的胃口,經後主再三央求,半推半就順了後主,這位風流天子得了小姨子這樣的美麗佳人,自然心中非常得意,便有感而發,形諸筆端,填了《菩薩蠻》一闋,盡情描寫了自己與小姨子的私情。

花明月睹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不久,這闋豔詞就被宮人妃嬪傳播開來,到處歌唱,後主與小姨子的曖昧關係連民間也知道了,傳為風流佳話。李後主可不管這一套,居然在與小姨子調情時又趁著酒興,以小姨子的香口為題,再填一詞:

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裹殘殷色可,朽深旋被香醪沅,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

因大周后難產,再加之產後失調,不久便去世了。周薇順理成章地當上了李後主的皇后,是為小周後。從 此,李後主把六宮粉黛都拋棄一邊,專寵這小周後。而 小周後亦更是千方百計,惹得李後主心醉神迷。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小周後性喜焚香,別出心裁,製作焚香的器具,有把子蓮,三雲風,折腰獅、金鳳口罌、玉太古、雲華鼎等數十餘種,每天垂簾焚香,滿殿氤氳,她坐在其中,如置身雲霧,看上去如神仙一般。她還挖空心思想出一個法兒,用鵝梨蒸沉香,放置帳中,既無煙焰薰灼之感,又沁人心胸,令人心醉,尤其是鵝梨蒸過的沉香遇到人的汗氣,便變成一種甜香,因則既使在夏天,李後主與小周後的性生活也趣味無窮,小周後也十分欣賞自己的這項發明,就將它命名為“帳中香”。

小周後也很喜歡綠色,所穿衣服非青既碧。豔妝高髻的小周後,配以青碧衣裳,衣裙飄揚,更覺逸韻風生,嬪妃宮人無不效法。有一宮人將一匹縐絹,曬在苑內,夜間遺忘未收,被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 其色分外鮮明,後主與小周後見了,一致稱美,於是妃嬪宮人,竟收露水,梁碧為衣,美其名曰 “天水碧” 。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後來李後主又在妃嬪宮人的裝束上,想出這種新鮮飾品,用茶油花子製成花餅,或大或小,形狀各異。令妃嬪宮女淡裝素裹,縷金於面,用這花餅狀點在額上,叫 “百花妝” 。一群群的宮女,都穿著縞衣素裳,鬢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遠遠望去好似廣寒仙子一般。後主也十分得意。這些都是後主與小周後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的必修之課。小周後陪著後主過著美滿歡娛而又浪漫的生活。幾年之後,雄心勃勃的宋太祖又削平了其他幾個小國,南唐危亡的命運就要降臨,趙匡胤曾豪言壯語道: “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太祖開寶七年,終於派大將曹彬率軍攻掠南唐。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南唐李後主寫罷降表, 寫下這首沉痛的 《破陣子》,被押解北上汴京,這闕詞曾引起過很大爭議, 一般人都認為李煜拜辭祖廟,北上為虜臣,理應對著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對列祖列宗,愧對錦繡河山, 愧對黎民百姓,可李後主怎麼就只垂淚對宮娥?真是不可思議!開寶九年元宵剛過,李後主到了汴京,一身素裝到明德樓去見宋太祖,宋太祖給了他一個很富譏諷意義的封號———違命侯。這年冬天,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

雖然李煜在名義上封為違命候,但實際上卻是過著失去人身自由的幽禁生活。這會兒再沒有想著新鮮法子消遣時光的雅興了,一掃往昔那種歡娛與風流浪漫情調,整天就是唏噓嘆息,幸得還有小周後相伴, 總算還沒有到慾念俱灰的程度。宋太宗即位,免除了李煜違命侯的封號,改封為隴西郡公。然而在這優待的背後,卻在打小周後的主意,宋太宗開始以皇后的名義,用各種理由宣召小周後入宮。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春節剛過,小周後又再次被宣召進宮,過了數日卻不見回來,李後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家中唉聲嘆氣,踱來走去,好幾次都要到宮門上去問,只因自己奉了禁止與外人交通,不得任意出入的嚴旨,不敢私自外出,只得乾著急,真恨不得自己有鑽天入地的本事衝進宮去。好不容易熬到正月盡,小周後才回來,後主如獲至寶,忙迎入房中,陪著笑臉,問何以今日才回來,小周後一聲不響,只將身體倒在床上,掩面痛哭。直哭得李後主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待到夜間,小周後才哭哭啼啼指著後主罵道: “都怪你當初只圖快活,不知求治,以致亡國破家,做了俘虜,使我受此羞辱,虧你還問!” 李煜明白了一切,從此言談之間常露怨恨之辭,不久,就傳到太宗的耳朵裡。

七月七日是七巧節,相傳也是李後主的生日。回憶起在江南時節,群臣祝賀,盛酒賜宴,歌舞昇平。現在孤零的夫妻二人,此似囚犯,好生傷悲,觸動愁腸,一齊傾瀉出來。先填了一闕憶江南的小令: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記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填完之後,彷彿胸中的憂憤之情仍未發洩完,於是,再填一闕感舊的 《虞美人》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徹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三寸金蓮”裹足竟緣起李煜?

填完後,李後主叫小周後唱出來,小周後一來心境不佳,二來自入宋以來也確實沒有再唱過了,於是就推辭道: “我已很久沒唱歌了,喉幹舌噪,就是勉強歌來也未必動聽,還是免了吧。” 聲音中充滿著無奈的悲哀。而李後主卻不依,將心愛的小玉笛拿來, 對小周後說: “就讓我以笛相和。” 小周後只好低鬟斂袂,輕啟朱唇,歌唱起來,玉笛淒涼,歌聲哀婉。

宋太宗知道後,醋勁大發,更認為他李後主的所謂“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不忘故國之思,心存復仇之念,於是,被宋太宗以 “牽機藥” 毒死。李煜死後,宋太宗便將小周後納入宮中。這可真是: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