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增值稅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稱境內)發生增值稅應稅交易(以下稱應稅交易),以及進口貨物,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增值稅。

第二條  發生應稅交易,應當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國務院規定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除外。

進口貨物,按照本法規定的組成計稅價格和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第三條 一般計稅方法按照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後的餘額計算應納稅額。

簡易計稅方法按照應稅交易銷售額(以下稱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第四條 增值稅為價外稅,應稅交易的計稅價格不包括增值稅額。

個人總結:根據第一條,改成了增值稅應稅交易 不再是納稅人。第二條,企業可能不再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全部按照一般計稅或者簡易計稅計算繳納增值稅。

第二章 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第五條 在境內發生應稅交易且銷售額達到增值稅起徵點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進口貨物的收貨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

增值稅起徵點為季銷售額三十萬元。

銷售額未達到增值稅起徵點的單位和個人,不是本法規定的納稅人;銷售額未達到增值稅起徵點的單位和個人,可以自願選擇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增值稅。

第六條 本法所稱單位,是指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

本法所稱個人,是指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

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稱境外)單位和個人在境內發生

應稅交易,以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個人總結:第六條本法所稱個人,是指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之前是指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第五條銷售額未達到增值稅起徵點的單位和個人,不是本法規定的納稅人,之前是免稅,但是還是納稅人。

銷售額未達到增值稅起徵點的單位和個人,可以自願選擇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增值稅。不超過30萬,那麼你可以選擇繳納增值稅,之前是沒有選擇的。

第三章 應稅交易

第八條 應稅交易,是指銷售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和金融商品。

銷售貨物、不動產、金融商品,是指有償轉讓貨物、不動產、金融商品的所有權。

銷售服務,是指有償提供服務。

銷售無形資產,是指有償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第九條 本法第一條所稱在境內發生應稅交易是指:

(一)銷售貨物的,貨物的起運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內;

(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自然資源使用權除外)的,銷售方為境內單位和個人,或者服務、無形資產在境內消費;

(三)銷售不動產、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的,不動產、自然資源所在地在境內;

(四)銷售金融商品的,銷售方為境內單位和個人,或者金融商品在境內發行。

第十條 進口貨物,是指貨物的起運地在境外,目的地在境內。

第十一條 下列情形視同應稅交易,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增值稅:

(一)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將自產或者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

(二)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無償贈送貨物,但用於公益事業的除外;

(三)單位和個人無償贈送無形資產、不動產或者金融商品,但用於公益事業的除外;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條 下列項目視為非應稅交易,不徵收增值稅:

(一)員工為受僱單位或者僱主提供取得工資薪金的服務;

(二)行政單位收繳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因徵收徵用而取得補償;

(四)存款利息收入;

(五)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個人總結: 第八條,應稅交易,是指銷售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和金融商品。之前是有勞務,現在勞務合併在服務裡面。又單獨列了一個金融商品。

第四章 稅率和徵收率

第十三條 增值稅稅率:

(一)納稅人銷售貨物,銷售加工修理修配、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外,稅率為百分之十三。

(二)納稅人銷售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築、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除本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外,稅率為百分之九:

1.農產品、食用植物油、食用鹽;

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二甲醚、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3.圖書、報紙、雜誌、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

4.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

(三)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金融商品,除本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五項規定外,稅率為百分之六。

(四)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境內單位和個人跨境銷售國務院規定範圍內的服務、無形資產,稅率為零。

第十四條 增值稅徵收率為百分之三。

個人總結:第十三條,納稅人銷售貨物,銷售加工修理修配。以前的加工修理修配屬於勞務。

第十四條 增值稅徵收率為百分之三,可能之前的5%的徵收率取消了,只保留3%的徵收率。

第五章 應納稅額

第十五條 銷售額,是指納稅人發生應稅交易取得的與之相關的對價,包括全部貨幣或者非貨幣形式的經濟利益,不包括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的銷項稅額和按照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的應納稅額。

國務院規定可以差額計算銷售額的,從其規定。

第十六條 視同發生應稅交易

以及銷售額為非貨幣形式的,按照市場公允價格確定銷售額。

第十七條 銷售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十八條 納稅人銷售額明顯偏低或者偏高且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的方法核定其銷售額。

第十九條 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發生應稅交易,按照銷售額乘以本法規定的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第二十條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的與應稅交易相關的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和金融商品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

第二十一條 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餘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進項稅額大於當期銷項稅額的,差額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或者予以退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進項稅額應當憑合法有效憑證抵扣。

第二十二條 下列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和金融商品對應的進項稅額,其中涉及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僅指專用於上述項目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二)非正常損失項目對應的進項稅額;

(三)購進並直接用於消費的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對應的進項稅額;

(四)購進貸款服務對應的進項稅額;

(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進項稅額。

第二十三條 簡易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按照當期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的增值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售額×徵收率

第二十四條 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法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和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計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關稅計稅價格中不包括服務貿易相關的對價。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的,計稅方法一經選擇,三十六個月內不得變更。

第二十六條 納稅人發生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徵收率的應稅交易,應當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徵收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二十七條 納稅人一項應稅交易涉及兩個以上稅率或者徵收率的,從主適用稅率或者徵收率。

第二十八條 扣繳義務人依照本法第七條規定扣繳稅款的,應按照銷售額乘以稅率計算應扣繳稅額。應扣繳稅額計算公式:

應扣繳稅額=銷售額×稅率。

個人總結:第二十一條,進項稅額應當憑合法有效憑證抵扣。之前說的是專票等,現在是憑合法有效憑證。 第二十七條 說的是混合銷售。 第二十六條 說的是兼營銷售。

第六章 稅收優惠

第二十九條 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二)避孕藥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七)自然人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八)託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

(九)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服務;

(十)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

(十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服務,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服務;

(十二)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

(十三)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機構、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院、圖書館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

(十四)境內保險機構為出口貨物提供的保險產品。

第三十條 除本法規定外,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或者由於突發事件等原因對納稅人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務院可以制定增值稅專項優惠政策,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兼營增值稅減稅、免稅項目的,應當單獨核算增值稅減稅、免稅項目的銷售額;未單獨核算的項目,不得減稅、免稅。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發生應稅交易適用減稅、免稅規定的,可以選擇放棄減稅、免稅,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增值稅。

納稅人同時適用兩個以上減稅、免稅項目的,可以分不同減稅、免稅項目選擇放棄。

放棄的減稅、免稅項目三十六個月內不得再減稅、免稅。

個人總結:第三十二條 減稅或者免稅可以選擇其一放棄。

第七章 納稅時間和納稅地點

第三十三條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按下列規定確定:

(一)發生應稅交易,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二)視同發生應稅交易,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視同發生

應稅交易完成的當天。

(三)進口貨物,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進入關境的當天。

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第三十四條 增值稅納稅地點,按下列規定確定:

(一)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納稅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總機構和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經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財政、稅務機關批准,可以由總機構彙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納稅人,應當向其應稅交易發生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補徵稅款。

(三)自然人提供建築服務,銷售或者租賃不動產,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應當向建築服務發生地、不動產所在地、自然資源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四)進口貨物的納稅人,應當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五)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扣繳的稅款。

第三十五條 增值稅的計稅期間分別為十日、十五日、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納稅人的具體計稅期間,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以半年為計稅期間的規定不適用於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納稅人。自然人不能按照固定計稅期間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為一個計稅期間的,自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申報納稅;以十日或者十五日為一個計稅期間的,自期滿之日起五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一日起十五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計稅期間和申報納稅期限,依照前兩款規定執行。

納稅人進口貨物,應當自海關填發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繳納稅款。

個人總結:第三十五條,增值稅計稅期間取消了,3日,5日,新增加了半年。

第八章 徵收管理

第三十六條 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征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委託海關代徵。

海關應當將受託代徵增值稅的信息和貨物出口報關的信息共享給稅務機關。

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物品增值稅的計徵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十七條 納稅人應當如實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報送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以及相關納稅資料。

納稅人出口貨物、服務、無形資產,適用零稅率的,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退(免)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扣繳義務人應當如實報送代扣代繳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三十八條 符合規定條件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納稅人,可以選擇作為一個納稅人合併納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九條 納稅人發生應稅交易,應當如實開具發票。

第四十條 納稅人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發票。未按照規定使用發票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納稅人應當使用稅控裝置開具增值稅發票。

第四十二條 稅務機關有權對納稅人發票使用、納稅申報、稅收減免等進行稅務檢查。

第四十三條 納稅人應當依照規定繳存增值稅額,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十四條 國家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各自職責,配合稅務機關的增值稅管理活動。稅務機關和銀行、海關、外匯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當建立增值稅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機制,加強增值稅徵收管理。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五條 本法公佈前出臺的稅收政策確需延續的,

按照國務院規定最長可以延至本法施行後的五年止。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依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

第四十七條 本法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91號)同時廢止。

個人總結:第四十五條,之前出臺的稅收政可以繼續延續策,延續時長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延至本法施行後的五年止。預計新增值稅法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上總結是個人觀點,如有不當感謝指正或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