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薛河畔说滥国

俞廷茂

在滕州市羊庄镇政府驻地东南三公里、古老的薛河北岸,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叫“土城”。你可不要小看它,掀开历史的书页,两千年前的春秋末期,这里竟然是一“国”之都啊!

古薛河畔说滥国

薛河全长81公里,流域面积达960平方公里,是滕州市境内第一长河。正是这条河,孕育了七千年前母系氏族时期的北辛文化,诞生了古薛国的首府、中华九州之一的古徐州。流到今土城村,河对岸就是翠峰倚天的陶山。也许是这儿的灵山秀水太具魅力,公元前782年,一个叫“叔术”的大人物欣然来此,定居立国。

叔术何许人也?这可是位德才兼备的一代贤者!在今天滕州的北面有个邹城,那儿当时就是邾国,为“泗上十二诸侯”之一。公元前807年,鲁国的伯御带领国人攻杀国君鲁懿公,嗣位为鲁废公,其时邾国正是夷父颜为君,曾率军相助。

这一下惹恼了周天子周宣王。因为先前周宣王不知怎的,太喜欢鲁武公的小儿子姬戏了!就强迫鲁武公立其为太子,即位就是鲁懿公。这实际上是带头违反了大周“立长为君”的法律!——太子本应该是鲁武公的长子姬括嘛!伯御是姬括的儿子,在老爹死后,就在国人的拥护下弑君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家的椅子。这么说来夷父颜也可算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维护法律的“公平”“神圣”啊!可是,错就错在邾是小国,十一年后 (公元前796年),周宣王一拍脑袋突然记起了这事,于是就拿邾立威,攻伐鲁国,并邾杀夷父颜。邾国不可无君,周宣王大手一挥,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君。叔术本没有即位的资历,但因贤能超众,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也受到邾国百姓的拥护(这从以后的让国也可以看出不是虚传),所以也算是“立贤为君”吧。

公元前782年,张牙舞爪的周宣王“薨”了。这时叔术已经代位十五年,于是急不可待地坚决让位于夷父颜的长子夏父。先秦有不少让国的史实,那时候人们的思想是多么的淳朴啊!大贤人叔术很相信侄子的治国才能,同时也为避免有周公旦专权摄政那样的嫌疑,卸下君位后主动到了自己的封地——山青水秀的“滥”地定居。

夏父很感激这位仁义的叔叔,赐封时就想与其平分国土(这很可能是真意,因为叔术不予,以其威望,夏父也夺不过去)。这在《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里有较详的记载:

“(叔术)起而致国于夏父,夏父受而中分之。叔术曰:不可。三分之,叔术曰:不可。四分之,叔术曰:不可。五分之,然后受之。”叔术拒绝邾君夏父平分国土的感激之情,仅接受邾国五分之一的疆土作为封地。他建立城池,滥国遂立。

可是《百度/百科/滥国》这样叙述夷父颜和叔术:“邾国国君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公元前678年,周僖王诛杀的不是夷父颜,而是邾君“仪父”,名克,死后也不是被谥“邾武公”,而是“邾安公”。有一些文章把周僖王时的邾仪父当作周宣王时的邾夷父颜,和《百度》一样,都是把“夷父”当作了“仪父”,同是被周王诛杀,两位国君相差百年,实误。长安南飞雁的博客里就有《周王诛杀夷父颜——与邾仪父隔百年,两代邾国君王张冠李戴》一文,已经明辨。

滥国的末代国君名叫“黑肱”,想不到他能放下一国之君的架子,跑到宗祖国邾国去打工,兼职做了大夫。出于史书失载的原因,前511年,这位高级“打工仔”毅然诀裂邾国,挥泪弃其封邑,投奔鲁国去做了一位顺民。《春秋》载:昭公三十一年,“冬,黑肱以滥来奔”。其间肯定有着太多的辛酸和无奈吧!滥国遂亡,存国271年。

古薛河从洪荒走来,在鲁西南的沃土上奔涌,看惯了太多的日升月落,听熟了太多的金弋铁马的声响、经历了太多的王朝繁华与破败,也培育了一代代英豪酝酿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二百余年,在悠悠薛河的长波里只是一朵盛开的浪花,一棵春生冬凋的水草,一只即张即翕的贝壳;可是,这浸透沧桑的一瞬,却是历史永不磨灭的一页!

古薛河畔说滥国


附:滥国此后的变迁(来源网络):

秦:置薛县。

西汉:高祖时分小邾为蕃(滕)县、薛(薛城)县,不久合并更名昌虑县。属东海郡。

王莽新朝:改名昌聚县。

东汉:宣帝甘露四年(前50年),封鲁共王子刘弘为昌虑侯,传位至孙刘盖,三世国除,改县。属泰山郡。198年(汉献帝建安三年),置昌虑郡,不久郡废,仍属东海郡。

西晋:惠帝元康年间改属兰陵郡。

隋:文帝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属徐州部,废蕃县内之薛合乡、昌虑等旧称。隋以后,不再设置县治,沦为村落。因有土筑故城,遂名土城至今。

明:万历年间《滕县志/古迹》 :“昌虑城,亦曰滥城,城周十里,有子城。

清:为防太平天国军队攻城,重修昌虑城,西门外有民工刘开祥掘出将军尸骨一具,骨骸作佩剑状。有一虎符,刘开祥拴在腰间昼夜跟随,刘死时带入坟墓。内城2米以下还发现有陶制地下管道,延伸到西南里许薛河北岸,为汉代陶瓦。

中华民国:抗战前夕昌虑古城仍较完整,北、东、西3门和部分女墙尚存。北门楼有砖制横额“昌虑”二字,柳体正楷,是唐代遗物。韩复榘下令重修昌虑城,才把滥邑女墙拆平。

1982年,文物普查土城遗址,为古昌虑城之子城:周长1.5公里,西至东于村,北至西石楼北,南至陶山东。东于村有“铁炉口”,为冶炼遗址。据有关资料和出土石基分析,旧时城墙高2丈许,土壕深8尺,城墙顶端宽6尺,可行大车,城基高于地面5尺。四门雄伟壮观,城门楼高3丈许,均砖石砌立,甚为坚固。城南门外有古花园一处。


作者俞廷茂,滕州人,教师。枣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枣庄市作协会员,滕州市古薛研究会副会长。有小说、散文在《解放军文艺》、《小说月刊》、《通俗小说》、《百姓故事》、《抱犊》、《苏州日报》、《金陵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2005年与人合著24集电视剧本《荀子春秋》,2018年出版60万字长篇小说《鲁班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