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在寸土寸金的“北上廣”,能擁有一套房子是好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如果有人和你說,在北京,有這麼個村莊,他們家家住別墅,村民人均住房面積超過80平米,你會相信嗎?你會“羨慕嫉妒恨”嗎?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這麼個村子,它就是——北京市房山區的韓村河村。

韓村河村,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鎮,全村面積2.4平方公里,800來戶,2700人,距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說起韓村河村的過去,當地曾有一首民謠形容的最貼切:“臭水溝,爛泥塘,挖野菜的結成幫。幾條鴻溝穿村過,墩臺上面搭土窩,天災人禍年年有,村破人窮常捱餓。”韓村河,也被當地老百姓形象地稱為“寒心河”。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說起韓村河村的舊貌換新顏,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前韓村河村黨委書記、現北京韓建集團董事長田雄。1978年,當田雄看到老一輩人整天為解決溫飽而發愁時,他覺得“再也不能這樣過”了。看到村裡的泥瓦匠比較多,決定成立韓村河建築隊,由於傍靠首都北京,所以這支當初只有30多個泥瓦匠的建築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1999年,經過21的發展,韓村河建築隊發展為北京韓建集團,下轄22個工程公司,涉及多項產業,職工3萬多名,為國家特級大型建築企業集團。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韓村河村也沒忘農業的基礎地位,多年來,韓村河村先後投資幾千萬元發展現代化農業,目前,村裡擁有農業機械近百臺,2000畝糧田全部實現了從播種到收割的現代化作業,而全村常年從事農業生產的只有20多人。從1992年起,村子連續4年被房山區政府評為“十佳規模農場。”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近幾年,隨著旅遊業市場的看好,韓家河村又發揮了他們的地域優勢,大力發展起了旅遊業,鄉村旅遊業成為了他們村 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於村正處於雲居寺等十八個旅遊景區的樞紐地帶,所以民俗遊、“吃農家飯,住別墅樓”成為了許多遊客的首選。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為了讓村民真正享受到“城裡人”的幸福生活,早在1994年,韓村河村便開始以全村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建成了11個高標準的住宅小區,581棟別墅樓,歐式、美式、民族式、中西融合,風格各異,其中最大的面積630平方米,最小的也在240平方米左右。此外,還有21門共210戶公寓式的多層住宅樓,村民住宅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68平方米。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電信支局、郵政局、衛生院、影劇院、公園、教育中心、星級賓館等多項配套公共設施齊全;景村實施了“立體綠化工程”,栽種了銀杏、櫻花、法國梧桐等名貴花木,全村綠化面積達0.6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達到60%;過去貧窮落後的“寒心河”現已建設成為佈局合理、公共設施齊全、家家住別墅樓、人人安居樂業的美麗和諧的新農村。建立起了京郊最大的村級電影院,村民們足不出村,衣食住行都和生活在北京城裡毫無差別。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而針對村民們最擔心的醫療與養老問題,村黨委也做了最貼心的安排,為了讓老人們可以安度晚年,早在多年前,村便決定,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每歲按1.5元發放補助,每月9是按時發放;村裡還投資建設起了老年活動中心,內有閱覽室、棋牌室、卡拉OK等;在村民生活保障上,對於全體村民,集體每年都會有口糧、菜金、副食、取暖、供水、供電等方面的補貼;在醫療方面,韓村河村於1996年便讓全體村民加入了合作醫療,“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真正落在了實處,也真正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優越性。

北京一農村,30年前被稱“爛泥塘”,如今家家住洋房,村年入40億


說到這兒,記者真恨不得馬上去趟韓家河村,去感受一下他們的幸福生活。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韓家河村他們之所以有苦盡甘來的今天,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好,也得益於他們村裡帶頭人的眼光好,決策好,村民們的拼搏精神好。

我們也相信,在黨的新農村政策的指引下,農村面貌會越來越新,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