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世界上一切非戰爭引起的屠殺慘案几乎都源於種族或宗教爭端。


16世紀發生在巴黎的這起慘案也不例外,它對法國乃至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以至於200年後的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每到這一天都痛哭流涕,甚至口吐白沫在地上抽搐,這就是“聖巴託洛繆慘案”,或“聖巴託洛繆之夜大屠殺”

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1572年,也就是在中國明穆宗即隆慶皇帝朱載垕駕崩、其子明神宗即萬曆皇帝朱翊鈞即位、大政治家張居正開始輔政的那一年,歐洲發生了一件驚天的恐怖大事——美麗又浪漫的巴黎突然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同時這慘案也波及到巴黎以外的好幾個法國城市,七萬法國人慘遭死難!當時巴黎總人口才15萬。

法國怎會發生如此慘禍呢?說起來挺悲哀的,他們不是被外國屠殺的,而是他們法蘭西自己人殺自己人!這原因相當複雜,得從一個宗教幫派和一個人說起!

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約翰·加爾文


16世紀的時候,加爾文教開始在法國傳播,這個教的“教主”,就是約翰·加爾文(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法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學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別加爾文教派(在法國稱胡格諾派)創始人。人稱日內瓦的教皇。

此人是法國的一個宗教改革家,一輩子痴迷教改革,一直在瑞士日內瓦進行他所鍾愛的宗教事業。

他認為人類本質上是有罪的,上帝給你註定了,教徒能不能得救,和其本人的行為沒啥關係。他一直反對天主教的那些繁文縟節,主張簡化宗教儀式,鼓勵教徒反對那些“不敬神”的政府,還允許經營致富,以民主與共和的原則來建立教會組織。

加爾文的觀念迎合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因而得到廣泛傳播。

加爾文教在法國的信仰者,被稱為“胡格諾”,意思是“結盟者”。

胡格諾教徒越來越多,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為此非常擔憂,他認為這幫新教徒會顛覆政府,於是乎他專門設立了“火焰法庭”,狠狠迫害這些新教徒。

可新教徒卻如星火燎原有增無減,不但城市市民、手工業者紛紛加入,而且好些討厭國王的貴族也參加了這個教派。法國國內的矛盾越來越大。

  1560年,年僅10歲的查理九世成為法國國王,他媽媽凱瑟琳·德·梅第奇作為太后攝政,而實際掌握大權的是國王的表伯父、戰功赫赫的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吉斯公爵的家族代表著天主教集團貴族的利益。

而另一波勢力,就是與他們水火不容的被迫害的新教胡格諾派,他們的代表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旁家族(後來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他們就是這個家族的名人)。兩大勢力越鬥越激烈,到1562年終於變成了公開的內戰。

本來內戰打到1570年的時候,雙方暫時休戰,但就是由於突然發生了一次驚天大屠殺,導致內戰再起!這這場人為的災難就是咱們中國人不太熟悉而歐洲歷史上卻非常著名的——“聖巴託洛繆慘案”,也稱“聖巴託洛繆之夜大屠殺”。


當時雙方休戰後,為鞏固友好關係,當權者決定胡格諾派的領袖,也是波旁家族的繼承人——那瓦爾的亨利(即未來的法國國王亨利九世)娶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即梅第奇太后的女兒)結婚。

可沒多久,梅第奇又後悔了,這原因是啥呢?因為胡格諾派還有個軍事領袖,即法國海軍上將科里尼,此人對查理九世影響太大,甚至查理九世把這位海軍上將當成了自己精神上的爸爸。梅第奇太后嚇壞了,她擔心查理九世被“洗腦”後打算親政,這樣下來她這個太后就會大權旁落。

  於是乎,梅第奇太后決定把這個討厭的海軍上將給做掉,然而暗殺計劃失敗,科里尼海軍上將受傷了,但沒死,胡格諾派教徒見他們的軍事領袖遭此不幸,群情激奮。

梅第奇太后越發恐慌,擔心胡格諾派報復,便鼓動國查理九世王把巴黎的胡格諾派教徒斬盡殺絕,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當時查理九世和科利尼有非常好的關係。

經過很多的爭論後,查理九世變得激動並掌摑了他的母親,但由於梅第奇太后把胡格諾會報復的事兒渲染得相當恐怖,所以查理九世最終被媽媽成功洗腦,決定舉起屠刀!

而且一旦進行就必須非常徹底(換句話說,他不想面對任何的報復,所以他命令斬盡殺絕)。

1572年8月24日凌晨,胡格諾派的重量級人物都聚集在巴黎,歡樂地參加亨利和公主的婚禮。

巴黎鐘聲剛響,對胡格諾派教徒進行的血洗就立馬展開!

在吉斯公爵之子吉斯的率領下,萬天主教徒和士兵、警察聯合行動,他們根據事先畫好的標記闖進胡格諾派教徒的家裡,恣意屠殺。

可憐的海軍上將科里尼被痛打一頓扔出窗外,還被割下了腦袋。整個巴黎陷入滔滔血海,老人、婦女和孩子都無法倖免,嬰兒被直接甩飛、扔到河裡,還有些家庭無論男女老少甚至僕人都被殺死,典型的滅門了!這些死者中還包括著名的作曲家克洛德·古迪梅爾。

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盧浮宮名畫(281):聖巴託洛繆日的屠殺

一夜之間,兩千多教徒變成冤魂,巴黎大街上到處都是破屍斷骨,塞納河也飄滿了死屍,乃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敢吃河的魚。巴黎還在主要街道設置了崗哨,過往行人全部盤查,一旦發現是胡格諾派教徒,立馬逮捕處決。

據文獻記載,慘死於天主教民之手的死難者的屍體幾個月內累積在河中,以至於幾年內法國人不再敢吃淡水魚。

整個巴黎成了人間地獄!

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這是巴黎歷史上最恐怖、最血腥、最黑暗的一夜,由於這一天是正好法國傳統的聖巴託洛繆節,所以這一事件被稱為“聖巴託洛繆慘案”,或“聖巴託洛繆之夜大屠殺”。

其實不僅僅在巴黎,慘案還可以傳染,同時在法國外省的許多大城市,諸如圖盧茲、波爾多、里昂、奧爾良等地,都發生了類似的血腥屠戮,胡格諾教徒被殺得屍橫遍野,總共有七到十萬人遇難!

新教徒的那些重量級人物幾乎都死了,連查理九世的妹夫亨利及孔德親王都被迫改宗天主教。,但從此被軟禁,失去自由,直到數年後他逃出巴黎。

有人哭泣有人喜。聖巴託洛繆大屠殺使很多狂熱的天主教徒大喜過望,當時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更是喜形於色,他下令羅馬所有的鐘都敲響以示慶祝,還下令鑄造歌頌這次屠殺的紀念幣並派人繪製壁畫來慶祝。

當時英國駐法大使弗倫西斯·沃辛海爵士從使館的窗口目睹了聖巴託羅繆之夜的慘狀。

這位畢業於間諜學校的外交官以他的職業目光來看待這一事件,在事後給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信中,他認為胡格諾教徒吃虧就吃在情報混亂上,他們儘管在對方安插了不少間諜,但互不通氣, 更談不上配合行動,所以落得個引頸就戮的下場。

此次慘案是巴黎的悲劇,也是整個法蘭西的悲劇,對法國人影響深遠,那恐怖的記憶很長時間都難以抹去

事件發生後法國再次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胡格諾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組成聯邦共和國,對抗中央政權。

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伏爾泰

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和"歐洲的良心"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認為天主教虛偽、愚昧、庸俗、罪惡。他養了一隻猴子,並給猴子帶上神父的帽子,沒有一天不捉弄它,捏它,用針戳它鼻子,甚至用皮鞭抽打這隻猴子。


為紀念聖巴託羅繆之夜大屠殺200 週年,他還寫了《1772 年 8 月 24 日之詩》,抨擊宗教狂熱給新教徒帶來的災難

七萬人喪生,“聖巴託洛繆慘案”——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

而宗教矛盾引發的後序效應一直持續近百年,包括後來的《南特敕令》,亨利四世遇刺,英王亨利八世的英國宗教改革,歐洲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荷蘭的獨立等等。應該說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時在德國簽訂的《威斯特法利亞合約》是雙方確立平等地位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