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前言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中國造的紙又是中國書法、繪畫必備的材料。

沒有發明紙以前,人們使用過很多記錄文字的材質,如龜甲、青銅、竹簡、木片、珍貴的絲織製品,但都不理想。

據史載漢初己有幡紙替代竹簡,但因產量極少,不能普遍應用。

直到東漢蔡倫改選造紙術,紙才被廣泛應用於書寫中。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為原料,經過泡、煮、曬、打、撈、榨、培等工藝,成功地製造出了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蔡倫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手工紙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書法創作中,手工紙反而是最高端的選擇。

唐張懷瓘《書斷》雲:"漢興用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

又云:“左伯,東萊人,甚能造紙。”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晉朝時紙有南北之別:北紙用橫簾造,為橫紋紙:南紙皆為豎紋。

至唐代硬質紙出世,至此我國造紙技術,飛躍前進,精益求精,至今敦煌所傳唐人寫經,猶然可見當時之精工。

製紙業至宋朝大盛,當時最著者為“澄心堂紙”。

至明宣德年間所造之宮紙,名曰“宣德紙”。

唐宋演至近代有多種外來紙,如宋代的“雞林紙”即從日本輸入的紙。

紙的分類

1、粗製紙和精製紙劃分

中國曆代造紙大體可分為兩種;粗製紙和精製紙。

粗製紙各地都有製造,各標名目,如毛頭紙、高麗紙、元書紙、毛邊紙等。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元書紙

這類粗紙中,凡是紙面不大光滑,而紙質堅韌能托墨的,最適合練習書法用,既價廉又易運筆。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毛邊紙

精製紙即宣紙。

宣紙以產於安徽宣城的最有名,故稱宣紙,為書家所喜用。

宣紙潔白如玉,質理細膩,綿潤吸墨。

書法創作要用宣紙,筆墨到了宣紙上,揮灑如意,雲蒸霞蔚,風情萬種,養心快意,美妙難以言表,千載以下,還可見得元氣淋淋漓。

練字不可用洋紙,初學從簡,可用價格低廉的毛邊紙,有一定基礎後還須用宣紙,以熟習紙性。

寫字不習紙性,如人在旅途,不服水土,這是練習書法的大忌。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宣紙

2、生紙、熟紙和半生熟紙劃分

從造法來看,有生紙、熟紙和半生熟紙三種。

“單宣” 、“淨皮宣”、 “夾宣”等都是生紙。

“雲母箋”、“蟬衣箋”等都是熟紙。

吸水性強的是生紙,熟紙是生紙用明礬等加工而成,熟宣不甚吸水,半生熟宣性能介於生宣和熟宣之間。

“二層玉版” 、“三層玉版”等都是半熟紙。

所謂生紙,就是直接從紙槽中抄出後,經烘乾而成的未經加工處理的白紙,也稱“生宣”。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生宣與墨

唐朝生紙僅作為裱褙書畫用紙,生紙吸水力很強,潤墨性好,用於潑墨畫、寫意畫和行草書體,筆觸層次清晰,濃、淡、幹、溼、燥五色俱顯,變化萬千,用硬毫濃墨較易書寫。

所謂熟紙,是生紙加工後便成為熟紙,也稱熟宣。

北魏賈思鰓《齊民要術》中載:"凡打紙欲生,則堅厚特宜入璜。”即為生紙作熟紙之法。

生紙加工則必經過礬水浸製後,方稱為熟紙。熟紙質硬而不吸水。半熟紙半生半熟,能夠吸水,但不像生紙那樣易於滲化。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熟宣與墨

歷史上紙的品種

這裡介紹8種紙的品種,均在歷史各朝較有名氣,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1、麻紙

紙名,以麻纖維所制之紙,總名“麻紙”。

有白麻及色麻紙之分。

近代古紙出土證明,以麻纖維造紙始於西漢。

故宮博物館藏西晉陸機《平復帖》現被認為是傳世最早之麻紙法書,麻紙製法在盛唐時達到巔峰。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2、宣紙

紙名。我國主要的書畫用紙,或稱“涇縣紙”,以青檀樹皮為主要造紙原料。

宣紙始為唐朝宣州府之貢品,其產地是安徽涇縣,因為在宣城集散故名。

清胡韞玉《樸學齋叢刊·紙說》雲:“胡侍珍珠船雲,永徽中宣州僧欲寫《華嚴經》,先以沉香種褚樹,取以造紙,當是製造宣紙之始。宣城、寧國、涇縣、太平皆能造紙,故名宣紙。而涇縣所制尤工。今則宣紙惟產於涇縣,故又名經縣紙。”

宣紙紙質地柔堅,潔白平滑,細膩勻整,經久不變,適於長期保存,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3、羅紋紙

紙名,謂宣紙之有羅紋者。

紙質有薄、厚多種,紙質細膩,不易滲水,產於安徽省涇縣,有闊、狹兩種。

清康熙中有杭州良工王誠之,以所制之銅絲簾造闊簾羅紋紙,其簾頗精巧,紙亦聞名於世,其後繼起無人,遂成絕響。此後仿製,專用竹簾,遂稱“狹簾羅紋”。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4、楮紙

紙名,由楮皮纖維所造,楮皮即構皮。

楮紙的製造,在我國已有千餘年曆史,近代才成為製作高級手工書寫紙的原料。

“楮“字在我國古代的典籍裡,是用作“紙”的同義字,可見其應用之廣。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5、蠶繭紙

紙名,又稱“絮紙”。

據近人考證,所謂蠶繭紙者,亦屬植物纖維紙之一種,因紙上纖維白細發光,交織如蠶絲,而美其名曰“蠶繭紙”。

晉張華《博物志》雲:"王右軍寫《蘭亭序》用蠶董紙。”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6、薛濤箋

唐代紙名,又名“浣花箋”。

其形制為深紅色小幅詩箋,唐代造於成都郊外澱花溪之百花潭。

曾被唐代蜀中女詩人薛濤用以寫詩,與元鎮、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相唱和,遂名著文壇。

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雲:“元和之初,薛濤尚斯色,而好制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乃命匠人狹小為之,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後裁諸箋亦如是,特名曰'薛濤箋'。”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7、硬黃紙

唐代紙名。以黃色麻紙經過加蠟砑光,稱為“硬黃”或“黃硬”。

唐人大都用以寫經,亦適於臨摹古帖。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8、澄心堂紙

南唐紙名,後主李煜在位時,設局令剡道監造名紙,供宮中御用,號“澄心堂紙”。

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 。

其製法是在寒溪中浸楮皮料,用敲冰水舉簾、蕩紙,最後熔幹而成。

此後歷代均有仿製澄心堂紙者,然只是襲用其名而己。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初學書法如何選紙

初學者習字可以選用元書紙或者毛邊紙。

此紙紙面比較毛,可以練習澀勢行筆,避免浮華的毛病,價低廉。

但是,不可用舊時所謂的“洋紙”來練字,如凸版紙、膠版紙、銅版紙等。這類紙紙面光滑,又不滲墨,留不住筆,不能習字。


你知道嗎,歷史上這8種紙,肩負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