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有個寒山,樺皮為冠曳大木屐……

容貌枯槁,布襦零落,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


寒山有個寒山,樺皮為冠曳大木屐……


有這樣一位先生,於悠悠清寒的寒石山寓居多時,他胸懷奇才卻不疏不狂,出走於偌大的長安城,在霧靄中放歌,在國清寺徜徉,與豐幹、拾得共樂,與日月山嶽清輝共語,孟浩然曾過霞山湖拜訪他,留下“嶺外寒山明月上,肯留氣夢飯胡麻”的句子,於唐於歲月刻下清麗一筆。

他是寒山,詩人寒山,沒有太多浮華名銜的寒山。

少年書生方遒,春風擊築美酒

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寒山出生於長安城一個平凡人家。

少時聰穎的寒山力圖走當時文人的常規套路,即通過科舉考試入仕做官。

從小寒山即熟識國學經典,對四書五經的誦讀記憶頗有天分,與其他弟兄比可為讀書之料,父親也因此頗看中這個兒子。

當時的長安正值相對繁華之時,雖不如太宗李世民所言“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卻也平靜風清,對每一個追尋自身理想或是積極入世的文人來說,伸手絕對觸得到安穩明天。

寒山讀書時好讀書也好作詩。

“雍容美少年,豪氣直衝天。縱馬馳春風,擊築飲美酒。”

“自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


好一股少年英氣, 好一杯春風美酒,年輕的寒山不信衰老,生命有學問知識、有科舉考中的念想、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那時於他,已足矣!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難料,因受到不合理的科舉制度及腐敗官員的多次打擊,寒山歷經三次科舉考試均落榜,最終雖做得小官卻也不遂意。

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哥嫂,立國之願不順,此時的寒山並不歡樂,親人的漸漸疏離更讓其無處可訴,悲從中來,只好一吟“何以長惆悵,人生似朝菌”。

於是那一年,他辭官回來了。

壯年隱於天台,辭仕歸路無返

天寶十四年(755),二十九歲的寒山辭官回鄉。

此時的唐已不是他青少年時的大唐,此時的鄉園已不同昨日,寒山決心一路向南遊走于山水,于山水中隱逸:

出生三十年,嘗遊千萬裡。行江青草合,入塞紅塵起。煉藥空求仙,讀書兼詠史。今日歸寒山,枕流兼洗耳。

——寒山詩第三零二首


唐代的隱逸之風各階段各具特點,棄世遊世並存的初唐隱逸,以隱求仕的盛唐隱逸, 兼顧仕宦俸祿與心性自由的中唐隱逸,悲憤無奈的晚唐隱逸……處於中唐時期的寒山拋下自己的鄉園,在棄去官途後慼慼而居,隱於浙東天台。

寒山有個寒山,樺皮為冠曳大木屐……

此時的寒山彷彿找到了自己的追隨,轉身向道,但似乎又不是那麼徹底;回望仕途官場,卻再無一絲留戀。天台寺風景清幽,翠壁萬仞,森依相向,幽花凝岸,苔茵布石,正可謂望山是山,望水是水,什麼都不想望,便閉目聽雨,雨落驚風,風也消弭在霧靄沆碭中了,寒山覺得這裡適合自己、容得下自己暫且無處安放的靈魂。他淺酌低吟:

隱士遁人間,多向山中眠。青蘿疏麓麓,碧澗響聯聯。

這裡比起外界的遊離落魄,實乃安心之地。

寒山在這裡過著質樸的農居生活,他娶妻生子——

茅棟野人居,門前車馬疏。林幽偏聚鳥,溪闊本藏魚。山果攜兒摘,皋田共婦鋤。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書。

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35年。德宗貞元六年(790),65歲的寒山來至寒石山,寒山其名亦源於此。

蒼老隱於寒山,林巖明澗樂友

清淨的雲臺也只是寒山的精神之棲,物質上的貧困讓他不得不尋求生活依靠。偶然的一次轉山,寒山來到了寒石山國清寺,遇見拾得,遇見豐幹禪師。這兩人從此與他的後半生再難分離,如影相隨。

話說曾經襁褓裡的拾得被路遇的豐幹禪師發現,帶至國清寺,拾得漸長,豐幹就讓他在寺中掌理食堂、香燈的事宜。寒山因貧困遇見拾得,拾得就將齋堂裡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揹回去用。 多次來往,漸為莫逆。遠行的豐幹回寺,遇見寒山,亦相交甚歡,此人雖衣衫襤褸,然文吐非凡,頗有精氣,眼眸清淨,三人年齡各異卻宛如知己。

人生天地間,俯仰一世,若有一友作知音,可謂值得一幸、不復有憾。

寒山有個寒山,樺皮為冠曳大木屐……

宋 李公麟 寒山拾得圖


一日,兩人在寺中掃地,寺院住持問道:"你姓什麼,住在何處?"拾得放下掃帚,叉手而立。住持茫然。寒山槌胸說道:"蒼天,蒼天"。拾得卻問道:"你幹什麼?"寒山笑答:"豈不見東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哭笑而出。其二者感念心縈,可見一斑。

近古稀之年的寒山,求道惘惑,生死之問始終不得其解,那一年,他回到故鄉咸陽,卻覺得鄉園迢遞,往事滄桑,四十年塵埃散盡,孤月無明,生死死生也不過是尋常之事,終究在時間的煙河中化為一顆微小渺然的星。他重回寒山,一切明朗起來。

在豐幹禪師的建議之下,寒山晚年開始接觸佛經。徜徉在青山白雲之間,悠然自得地讀經書,成為寒山生活的一種情致。

憲宗元和五年(810),豐幹、拾得相繼去世,自此自己真正同眼前的山林一起沉浮靜息。

巖前獨靜坐,圓月當天耀。萬象影觀中,一輪本無照。


直到文宗大和四年(830)九月十七日,寒山在明巖逝世,化作明巖洞右洞側象鼻峰頂的一粒塵埃。

此去經年,寒山似乎無名,卻也對王安石、蘇東坡、陸游等的寫作風格頗有影響,其詩“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或俗或雅,涉筆成趣”,在釋家類詩壇頗有地位,隨宋元時期佛教禪宗傳入西方,寒山其人其詩也在西方盛行,在凱魯亞克的推介下,影響了美國“垮掉的一代”的藝術文學,因此被尊為宗師。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磧磧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寒山《杳杳》


在冷澗山林中,不妨靜下來,聽風、賞雪、讀書、論友,不懼不喜如寒山,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