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清·《義妖傳》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

其實不論是十年、百年,還是千年,所說的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緣分。

紅塵中的男男女女,從不認識、不相熟,到相知相戀,成為夫妻,需要結下多大的善業,才能在人世中共枕度過一生。

其實,人生在世,所遇之事所見之人都逃不過一個“緣”字,夫妻是,家人是,朋友亦是。能夠在陌生的世界裡成為朋友,成為家人,是需要在世間兜兜轉轉多少年,經歷過紛紛擾擾多少事。

既然有緣,理應修好這一世的善緣,但現實卻往往背道而馳,婆媳之間終究不能如母女般親暱,如母女般坦誠,相反,有時往往會成為一種怨緣,彼此生厭,彼此看不順眼。

每段不和睦的婆媳關係,往往都是有一個人在這段關係中太過自我、太過自私。無論是婆婆還是媳婦,無論哪一方,如果不願意為這段關係報以最大的善意,對對方施以奉獻和包容,而總是想從這段關係中索取利益,那麼,當自己需要善意相助時,希望總是會落空。

婆媳關係不過是以好易好,媳婦雖沒有贍養婆婆的法律義務,但也應該存在“你替我養小,我替你養老”的善意和良心。

現在的年輕人在剛進入婚姻時,無論是從金錢還是精力上來說,都還有些力不從心。而這時,有錢有閒的父母就會成為他們的助力,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但同時,當他們逐漸成長起來,對家庭和婚姻能夠負起責任的時候,兒子兒媳就應該為自己付出心血的父母多操心一些,多關心一些,多孝順一些,而不是在自己需要時,心安理得享受父母的照顧,而在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就一腳把他們踢到一邊。

人啊,既然有緣聚在一起,就要心懷一顆感恩的心,善待這一份得之不易的緣分。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昨天聽鄰居說,後面一棟樓的蔡阿姨被兒媳送回自己家了。兒媳說,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想讓婆婆回老家享享福,不要再這麼累了。

可鄰居對我撇撇嘴說:“你看這話說得,好像她多孝順似的,她不就是嫌蔡阿姨腿不好了,沒法給她多幹活,嫌棄了唄。好在她兒子還算是有良心,又把她接了回來。現在兩口子鬧得不可開交。”

說起蔡阿姨,她早年過得很苦。兒子上高中的時候,老公車禍去世,蔡阿姨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

當時,蔡阿姨在市環衛處工作,是城市的清潔工。每天早出晚歸,卻掙不了多少錢。但兒子卻非常優秀,學習成績很好,考上了很好的大學。

為了讓兒子更有出息,蔡阿姨在工作之餘,四處找兼職的活幹,想為兒子上學,甚至是以後結婚多準備點錢。

從那時起,蔡阿姨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件秋衣,穿了十多年,上面層層疊疊地補了N多個的補丁,吃的都是幫工的飯店提供的飯菜,夏天捨不得用電扇,冬天捨不得生爐子,像一個苦行僧一樣,過了將近十年。

兒子終於要結婚了,蔡阿姨也覺得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她拿出自己大部分積蓄,為兒子的新房置辦了部分傢俱、全部新家電、全套嶄新的床上用品。

要說蔡阿姨的兒子兒媳,也確實是很優秀。他們都在本地相當有實力的單位工作,工作才六七年,就自己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這也減輕了蔡阿姨的負擔。

說起蔡阿姨的兒媳,兒子剛把她帶來的時候,蔡阿姨並不是太滿意,一是那個姑娘家在外地,兒子缺少了孃家的助力;二是,那個姑娘太瘦了,蔡阿姨希望兒媳能夠為他們家開枝散葉。只是兒子很喜歡,所以蔡阿姨也把她當親閨女對待。還沒結婚,蔡阿姨就為準兒媳洗衣服;爬山累了,還為她按摩腿腳,真心相待。

結婚後,兒子心疼母親每次都要橫穿過一座城,到他家裡來幫他們料理家務,就建議母親不要走了,留下來跟他們一起住。

但沒等他說完,兒媳就搶著說:“媽,我看你也挺辛苦的,以後就別來來回回的了,不用來幫我們做飯。”

兒子還想挽留,兒媳戳了他一下,說:“你就不讓媽輕閒,你都多大了,讓媽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行嗎?你想累著她嗎?”

蔡阿姨心裡明白,兒媳是不想跟她住在一起。也是,年輕人嘛,都想有自己的空間。蔡 阿姨也是年輕過的,她懂。

後來,兒媳懷孕了,可把蔡阿姨高興壞了。她把飯店的工作辭了,天天過來給兒媳做好吃的,保證她的營養。有時晚了,兒子就想收拾客房讓母親住下,可兒媳總是搶著說:“你還是送媽回去吧。我擔心在這裡媽休息不好,因為我身體總是不舒服,老起夜,怕吵著她。”

蔡阿姨見兒媳這樣說,也不好再提留下來的事,又心疼兒子工作一天,不想讓兒子再開車送她,就自己趁夜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再過來。

兒媳的整個孕期,兒媳重了30多斤,蔡阿姨瘦了20多斤。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兒媳終於生了個大胖兒子,把蔡阿姨高興壞了,伺候起兒媳來就更加有勁兒了。

從醫院回到家的第二天,兒媳頂著個黑眼圈對蔡阿姨說:“媽,我看你挺辛苦的,要不,你就住下來吧,天天跑來跑去的,太辛苦了,可別把你累壞了。”

蔡阿姨心裡跟吃了蜜一樣甜。可是到了晚上,當兒媳把胖乎乎的小嬰兒放到蔡阿姨床上時,蔡阿姨才明白了兒媳的“好心”。不過,蔡阿姨還是很高興,這個小孫子可是她的掌上明珠呀,再累也願意!

只是畢竟年齡大了,白天要照顧兒媳的吃喝,晚上還要跟精力旺盛的孫子拼體力,蔡阿姨每天都累得四肢癱軟,血壓升高,靠著降壓藥維持著。

兒子看著母親辛苦,想請一個保姆來幫忙,卻被兒媳阻止,說不想家裡來外人。好在她已經出了月子,可以幫著抱抱孩子,蔡阿姨才減輕了一些負擔。

從那以後,蔡阿姨就一直住在兒子那裡,幫他們料理家務帶孩子;還承包了孫子上幼兒園、上才藝培訓班的接送和陪伴任務。回到家還要忙著做飯打掃衛生,天天忙得像陀螺一樣。而兒子和兒媳天天過著雲淡風輕的生活。

漸漸地,很多年過去了,孩子也大了,該上學了。鄰居們才見到終於有空閒的蔡阿姨在樓下散步,走不了幾步,就要停下來,捶捶腰捶捶腿,或者坐下來歇一歇。聊天中總說:“唉喲,我這個腰腿呀,真是不行了,手腳真不利索了。早年掃大街上落下的毛病,現在來折磨我啦。”

不光是身體的毛病來折磨蔡阿姨,就連兒媳也來折磨蔡阿姨了。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自從孩子上學後,兒媳好像很有時間了,她開始自己做家務,自己做飯。但只要蔡阿姨做的事,她總是會挑剔,不是地拖不乾淨,碗刷不乾淨,就是蔡阿姨做的飯菜不合口味。

現在的兒媳勤快乾淨得有些過分,總是嫌蔡阿姨做的事這不好那不衛生。最讓蔡阿姨提心吊膽的,是兒媳經常趁蔡阿姨在家時拖地,拖得地面水淋淋的,蔡阿姨腿腳不如以前靈便,總是怕摔跤。只要兒媳拖地,蔡阿姨就坐著不動,但兒媳總是會有各種理由讓蔡阿姨在屋裡走來走去。

蔡阿姨睡的床鋪,兒媳三天兩頭就拆洗,總說,都有股味兒了,也不洗洗,太髒了。

兒媳的這些操作,讓蔡阿姨整天戰戰兢兢,她知道,兒媳在攆人了。

沒辦法,蔡阿姨主動提出回自己家。兒媳馬上附和:“好,我這就送你回去。你也該多休息休息了。“

等兒子出差回來,沒見到母親,一問才知母親回了自己家。知道那個家母親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回去過了,就想著過去看看情況怎麼樣。

結果,一進樓洞,就看到母親扶著樓梯一步步艱難地上樓。兒子上前扶著母親,責怪她說:“有電梯房不住,跑回來幹什麼,腿腳都不好,還要爬六樓,萬一摔著怎麼辦!”

蔡阿姨一聽兒子這口氣,就知道兒媳沒有說實話,她也就摁下不說,只說還是自己家自在,也輕鬆點。

看著蔡阿姨躲閃的眼神,兒子聯想起在家時,妻子對母親一臉的嫌棄,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一氣之下,他又把母親帶了回來。

果不其然就與妻子發生了衝突。兒子不讓步,妻子不退縮,蔡阿姨很為難。一個好好的家天天爭吵不斷。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你替我養小,我替你養老”,完全是憑著自己的良知和感恩之心。如果一個女人太過自私,只希望人人為她付出,處處為她著想,一旦對方失去了可利用的價值,就一腳踢開,這樣的女人一般不會為丈夫所敬重,也會失了家人的愛心。

大多數父母為了子女,都會傾盡全力,為他們分憂,支持他們、幫助他們度過人生中的難關;可子女回報給父母的,大大少於父母所給予的。但只要有一點點關心,父母都會很欣慰。

可作為子女,不能把父母的懂事當成他們不需要關心的理由,任由他們年邁的身體去承受歲月帶來的傷痛。在他們有難的時候,冷眼旁觀。

我們沐浴過父母的恩情,才更應該站在他們身邊,為他們抵擋風雨。

家庭就是一個溫暖的互助體,既然有緣成為一家人,就應該象真正的一家人一樣,愛情交互,情意互通。

即使有紛爭有分歧,本著惜緣包容的態度,一切都可以化解,暖融融地度過一生。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復共枕眠”,夫妻倆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圖|影視劇照,如侵必刪

END

今日互動話題:

文中兒子兒媳的做法你認可嗎?

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喜歡,請動動手指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