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一、在培訓時被發現“玩手機”,然後我收到了解僱通知

“完了,我被領導勸退了。”剛要打開手機,我就看到朋友于靜在微信上給我發過來的消息。

“為什麼?你上幾天不是剛被獎勵了嗎?” 看到於靜說被勸退,我趕緊問了一句。

“因為我在公司業務培訓的時候,被領導發現玩手機了。”

“就因為這個?那你碰手機幹嘛?”

“我不是故意要玩的,恰好那個時間我一直看好的一個帆布包上新,我就定時間準備買了,正好領導走過來,看了我一眼,培訓結束以後,我就被勸退了。”

“別人沒玩嗎?”我剛打出這句話,於靜的解釋就出現在了屏幕上。

“這次其他同事確實一個玩手機的都沒有。最近大家工作紀律不是很好,公司業務有下滑的趨勢,領導著急了,於是給我們安排了幾場培訓,也下了規定——工作期間無大事處理不準刷微博、逛淘寶、看視頻等。尤其是在培訓期間,任何人不準玩手機,違者,開除。”

“之前也下過類似的通知,但沒有說開除,只是扣除了相應的績效,但就算這次帶上違者開除,我也以為只是嚇唬嚇唬我們,不讓我們玩手機而已。誰知道卻是真的……”

於靜由於培訓時玩手機被開除,乍一看貌似很荒謬,細想便覺得可以理解,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讓我想到了“熱爐法則”。

什麼是熱爐法則呢?

熱爐法則:“又稱懲處法則,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它是將懲罰作為管理的一種基本方法:一個組織必須具有大家遵循的行為準則,當一個組織的行為準則的底線被戳破的時候,必須給予恰當的懲罰”。

熱爐法則源自西方管理學家提出的懲罰原則,它的實際指導意義在於有人在工作中違反了規章制度,就象去碰觸一個燒紅的火爐,一定要讓他受到“燙”的懲罰。

就像於靜一樣,本來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個狀態繼續保持下去的話,升職加薪指日可待,可現在卻觸碰了高壓線被開除了,從驚喜變成了驚嚇。

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二、關於熱爐法則

1.熱爐法則具有什麼特點呢?

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 即刻性

當一個人要碰到火爐時,立即就會被燙傷。火爐對人,不分親屬貴賤、三六九等。就像公司的管理制度一樣,不分職務高低,要一律平等,適用於任何人。

如果違規與懲處之間的時間間隔延長,則會減弱懲處的效果。因為,老闆不及時進行,員工的錯誤將會接二連三地出現,此外也等於告訴其他員工——不管工作成績或做事態度如何,我都不會在乎。

老闆不在乎的事情,員工自然而然地也不在乎,結果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最後受到損失的只能是老闆。

因此,執行時一定要堅決果斷,否則就不能受到好的懲戒或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 預先示警性

火爐擺在那裡,要讓大家知道一旦觸碰就會被燙,此時就需要有一個健全的長效機制,只有立足於正反兩方面的引導,使人自覺地去行動,管理機制才能發揮其作用。

就像朋友于靜的老闆一樣,事先已經下好通知:“在培訓期間玩手機,違者,開除。”已經提前警示過員工違反規章制度會有什麼樣的處罰,就會引導員工自覺地遵守準則。

因而,朋友于靜在警示的前提下觸碰了高壓線,結果只能是被開除了。

  • 徹底貫穿性

火爐對人“說到做到”。執行和落實懲罰制度雖然會使人痛苦一時,但絕對必要。

因而,如果在執行賞罰時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就會使制度成為擺設,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曾有一家企業根據“熱爐原則”制定了嚴格的制度,但剛開始實施就遇到了困難,一位員工由於失誤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按規定要處罰。

經理卻犯了難,因為這個員工是董事長的表哥,不好處罰,可若不處罰,這個制度就等於形同虛設。

思考再三,經理找到董事長說明原委,董事長驚訝地說:“你直接按規章辦理就可以了。”

經理聽後,心中好似卸下了一塊大石頭。

2.在職場中,管理者善於利用熱爐法則有什麼益處呢?

  • 讓懲罰制度更加合理化,員工更容易接受

希望集團總裁陳育新認為,嚴厲體現膽識,寬容則體現胸懷。嚴厲要體現公平,通過嚴厲不但可以消除不良現象,保證公司高效率運行,而且還可以發現人才、造就人才。

但寬容的前提是企業領導人的頭腦必須清醒,糊塗的寬容非但達不到目的,還會對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造成包庇和縱容。必須讓員工明白,寬容是有限度的,並且寬容只會發生在提高認識之後。

他還強調,他18年的企業管理經驗證明:在嚴厲的基礎上的寬容效果才好,在寬容之後的嚴厲才更有力度

記得我上一個公司的規定就很嚴厲,比如:在離開工位時要把椅子推進桌子裡面;男士在工作黃金期間不準吸菸;開會時手機要靜音,並不準遲到……等等。若違反,每次罰款50元。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定,無非是希望讓員工有一個“制度和紀律是一個不能觸碰的‘火爐’”。

但懲罰制度畢竟是手段,而非目的,若使用過度或者不當就會適得其反。

因而,管理者在制定和實行這種懲罰制度,關鍵是要遵循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從科學的獎懲機制入手,使員工心悅誠服、更容易被接受。

如此一來,“火爐”給員工的就不僅僅是“燙”,而是溫暖的感覺了。

3.管理者若濫用熱爐法則,會對員工有什麼危害呢?

  • 打擊員工的積極性,不能起到激勵效果

熱爐法則利用得當,就會成為一把“利劍”,但過度推崇,不僅解決不了存在的問題,還有可能製造出新的麻煩。

“火爐”裡的大火在那裡燃燒,意在告誡員工:不要試圖觸碰它。然而,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並不在於員工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

顯然“火爐”只能告誡員工不該做什麼,所以會產生消極性,不能發揮積極的激勵效果。

當初我和其他同事組稿教材時,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組完,拿到出版社審核時,卻沒有通過。很多原因:表格不規範,標題跨級等等。

老闆只說:你們重新審吧,出版社不準的都要改,再發現錯誤就要罰錢了。

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出版社的正規標準。最後大家都不想繼續做下去了。

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三、那麼管理者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把熱爐法則運用到管理中,讓員工更好地發展呢?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員工中的任何一個人觸犯了這個制度都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就好像是標明瞭在哪裡有“火爐”,若觸碰到它,就一定會受到懲罰。

那麼老闆到底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把熱爐法則運用到管理中呢?有四個辦法可供參考:

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1.增強制度的預警性:不碰不燙

《子產論政寬猛》中有一句話: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

同樣是烈火,用得當可以“取暖”;用不當則會被燙傷。

  • 提高認識程度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制度較個人而言具有更高的權威。

這是因為法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多年管理經驗的總結,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不會因個人情感因素而影響工作的成效和進程。

因此,只有各級管理者嚴格按照制度指導工作,實施管理,才能保證公司的各種秩序正常運轉。

  • 力求學習深度

要加大制度學習的力度,夯實員工學習制度、自覺維護制度的思想基礎,通過熟知各項制度的內容,使每個員工都清楚制度就像“火爐”,明確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進而增強責任意識和自我規範意識。

而不是隻是單純地寫在紙上、貼在牆上。

  • 加大威懾力度

《荀子▪議兵》中有一句話:“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因此,老闆要對制度心存敬畏,按制度辦事,嚴守規矩,堅持原則、堅持“零容忍”,杜絕雙重標準、雙重規則、雙重面孔等問題的出現。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子帶著自己所著的兵法覲見吳國國王闔閭。闔閭要孫子用婦女來檢驗他的兵法。於是孫子將婦組成兩隊,並用吳王的兩個妃子擔任隊長。

孫子講清動作要領,可婦女們卻哈哈大笑。孫子再次強調紀律,婦女們依舊笑;孫子又強調了一遍,婦女們還是不聽。

孫子不顧吳王的反對,殺了吳王的妃子。無人再敢笑。

2.突出制度的即時性:即觸即燙

一旦用手觸碰“火爐”,就會立刻被燙傷。因此,決不拖泥帶水、不打時間差。

  • 強化監督

沒有監督,制度就成了不帶電的“高壓線”,執行力就更無從談起。又或者也可以說:監督力度小,制度同樣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老闆要強化監督意識,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多種渠道並舉,多種形式並用,加強監督力度,提高監督質量,及早打好“預防針”。

  • 防微杜漸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句名言: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這句話深刻說明了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就像玻璃一樣。一大塊玻璃上裂開了口子,哪怕只是一道細小的裂紋,若不及時發現,及時修復裂痕,消除“盲區”,就會導致無限“放大”,從而危及“整個全局”。

  • 違規失責早做處理

錯誤的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處理,其他員工就會把這種錯誤當初理所當然。

因此,在處理違反制度行為時,要態度果斷、處罰及時到位,以“懲”促“戒”,不斷提高制度的公信度。

前同事王浩做事拖沓、不認真,還經常遲到,一週五天班能有四天遲到。主管念在是公司的“老人”,先是善意提醒,但沒效果。

一次,王浩又遲到了,主管便當眾通知王浩:這個月的工資扣除一半,以示警戒。

從這以後,再也沒有人敢無故遲到。

3.彰顯制度的一致性:碰了必燙

員工中若有人以身試法、無視制度,老闆必須要排除一切干擾,令其受到“必須的懲罰”。

  • 剷除“潛規則”

“潛規則”實質上就是對制度的瓦解和侵蝕。

因此,必須重視發揮制度的作用,敢於主動接受員工的監督、有重大事情堅持集體討論研究,抵制“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權力一把抓、獎懲一人定”的現象發生。

  • 掃清“說情風”

首先,老闆要提高思想認識,認清說情的實質和危害,做到不說情、不求情,按規章辦事;

其次,要將制度公開,增加制度的透明性和公開性;

最後,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對說情人造成的不良後果做出相應的處罰。

  • 打破“舊傳統”

在管理中,很多老闆喜歡將所犯的錯誤“藏著掖著”,讓問題內部消化。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其實犯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

時時刻刻都在和繁雜的事物打交道,偶爾犯錯並不會影響自身在員工中的形象,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更加地受到員工的敬佩。

4.維護制度的公平性:誰碰誰燙

“火爐”不會像人一樣見風使舵,也不會因人而異,一旦碰到了,均“照燙無誤”,一點情面都不留。

  • 執行制度沒有餘地

執行責任明確:老闆作為制度的制定者和發起者,要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帶頭執行好各項制度。

執行權力明確:權從執行動力出發,不僅能使老闆更有底氣,而且能使約束者感到震懾。

執行利益明確:老闆應率先垂範,提升制度執行力,以達到制度執行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 制度面前沒有特權

作為老闆,要一視同仁,不能徇私枉法,堅決杜絕“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有任何人存在和凌駕制度之上。

  •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法不嚴則不力,治不嚴則無獲。”

老闆須突出制度的剛性特徵,緊盯不落實的事、深究不到位的責、嚴懲不盡責的人,對觸犯“規定”的,不能網開一面,不能疏而有漏,堅決做到有“觸”必“燙”,以此保證制度的良好運轉。

培訓時玩手機,我被開除了:職場中的“高壓線”千萬別碰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句話:紀律是達到一切雄圖的階級。

規章面前人人平等,凡有規章必應遵守。對於個人來說,能夠給自己設置一條明確的警戒線;對於管理者來說,能夠抓好制度管理,更好地管理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