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獲獎作品,當年被《收穫》雜誌社做退稿處理,你對此有何看法?

笑看人生202712927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當年被《收穫》雜誌社退稿,說明當時的雜誌社責任編輯還是負責任、講正氣、尊重毛澤東時代歷史真實的、有骨氣的文人,不是頭重腳輕的、政治上的牆頭草。

第一,路遙是政治小說家,《平凡的世界》是政治小說。

當年的最大政治是什麼?就是為了“自證改開完美”而“他證毛時代公社化完全錯誤”。這種片面的、不全等證明和特殊時期及政策失誤造成的普遍貧窮和部分捱餓體驗相結合,構成了反對毛式社會主義大合唱。當“合唱”成了主旋律,則退稿就成了大逆不道,爭鳴和正義之聲只能銷聲匿跡了。所以,英年早逝的路遙倍受同情和尊崇:又是茅盾文學獎又是改開先鋒還是什麼人物吧,一句話,通過一部不顧完整事實的“政治正確”的所謂小說,不僅圈粉無數,而且政治上名譽上獲利頗豐。

第二,路遙不是社會主義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而是現實批判主義作家;《平凡的世界》不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品,而是現實批判主義作品。

社會主義的批判現實主義,總是要指出社會主義主流選擇的正確,要肯定大方向和大多數人,路遙和《平凡的世界》否定了整整一個時代,事實上也否定了黨的領導,特別是黨的領導必然延續,那個時代的人還大都健在、對過往歷程記憶猶新,作家卻通過所謂的典型化訴怨(類似於莫言的剜傷疤),給一個時代打上了大大的差號,這不能不懷疑小說的政治功能是不是也太強悍了!

所謂現實批判主義,就是一無是處的現實主義,本質是歷史虛無主義,根子還在於不顧真理和事實的功利性政治投機。

第三,路遙是傷痕累累主義小說家,《平凡的世界》是傷痕累累累主義作品,這樣的作品只具有半文學性,不必過於迷戀。

關於傷痕文學,我不想多說什麼。而到了傷痕累累主義了,我只能對之以“不相信”。

總之,我向當年勇於給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退稿的《收穫》文學雜誌編輯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意見被否定後的深切的同情。


戲曲紅歌


路遙是從1975年開始計劃寫一部長篇小說的,由於他那時還不具備駕馭長篇小說的能力,就於1982年事先寫作了14萬字的中篇《人生》,算是給自己寫長篇積累經驗。直到1984年,路遙才真正著手創作《平凡的世界》,為此還專門深入到陝西銅川某個煤礦,親自下礦井榦活,為的是體驗生活,讓小說的細節更真實,更有說服力。

如果算上構思、醞釀、收集素材,再到動筆寫作,《平凡的世界》創作完成,整整消耗了路遙13年時間。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創作完成於1986年春天,大約30萬字,路遙剛寫完就把書稿交給位於陝西西安的《當代》雜誌社,一個名叫周昌義的編輯手裡,沒想到這名編輯僅僅看了幾段,就認為這部小說創作手法過於老土,語言過於粗糙、囉嗦,就以退稿處理。

之後,路遙又把書稿投給位於上海的《收穫》雜誌社,仍然沒有被編輯看上。

接著,路遙又把書稿寄給作家出版社,還是被編輯一口回絕。

萬般無奈之下,深受打擊的路遙,抱著試探的態度,找到陝西文學評論家李炳銀,希望藉助他的關係,來幫助自己發表這部嘔心瀝血之作,甚至降低了姿態,不論是哪家刊物或出版社,只要能發表即可。

最後,李炳銀在1986年10月份把《平凡的世界》推薦給了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花城》雜誌社,幸運的是,一月後被順利發表了。

嚐到甜頭的路遙,又用一年時間寫作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希望《花城》再次發表。

沒想到,因為第一部在評論家和讀者心目中的反響很一般,因此,《花城》拒絕了發表第二部。

《平凡的世界》真正得到認同,被廣大讀者所熟知,是因為在1988年3月底到8月初,這長達4個多月時間,每天在人民廣播電臺的“長篇聯播”節目裡播出後,在全國引起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力,徹底改變了《平凡的世界》以及路遙的命運。

這部小說屢次被退稿,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其一,《平凡的世界》跟當時國內文壇的主流風格差別太大。

整個80年代,國內文壇深受先鋒派文學觀念的影響很深,跟路遙同時代的大部分作家,如餘華、莫言、蘇童等,都在探索意識流小說,魔幻主義小說,而路遙依然用現實主義手法寫小說,在手法、思維、風格等方面,都缺乏新意,因此,導致這部小說不受認可。

其二,《平凡的世界》文學價值不高。

從寫作技巧到修辭手法,再到遣詞造句,這部小說確實看不到多少出彩的地方,敘述方式如同小學生作文的口吻,語言樸實平淡,唯一的優點就是,對青少年有很好的的勵志作用。


鴻鵠迎罡


這個問題和兩年前已討論過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真的沒有一點瑕疵嗎?是屬於同一類型的問題,農夫已經作過回答了。對於今天重新提出這。

同性質的問題,根據記憶再略答如下。

首先農夫明確的回答,當年大型文學雜誌《收穫》對於《平凡的世界》作退稿處理並不是唯一的,而幾乎是全國所有的文學期刊都距絕刊登《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986年的夏天,當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初稿,恰逢《當代》文學期刊編輯周昌義來陝西組稿,當週昌義在招待所讀完初稿後,並沒有準備採用,其理由是這個作品不適應時代潮流。以《當代》積稿太多作退稿處理。

後來,《作家出版社》一位編輯又來陝西看稿,只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直接就把手稿直接退給了路遙說,太老套,沒新意,屬於"戀土"派。

在這之後,陝西文學界向廣州《花城》又推薦了這部作品,《花城》副主編謝望新接到信後,直接乘飛機來到西安,當他讀完《平凡的世界》初稿後認為這部作品是近年來長篇小說的優秀之作。

1986年11月,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終於在當年《花城》第六期上全文刊發。

1987年1月,《花城》和《小說評論》編輯部在北京共同主辦了《平凡的世界》座談會,沒想到路遙受到全體與會專家前所未有的尖刻批評和否定。認為路遙的過於現實主義的手法“過於老舊,不符合時代潮流。當時路遙已寫完第二部,包括《收穫》在內的全國文學期刊,很多都拒絕刊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面對現實潮流,路遙堅持說,生活和題材決定了我應採取的手法,我的這部作品不是寫給專家看的,而是寫給廣大的並通讀者看的,一時受阻沒有關係,紅火一時的不一定能長久,我希望它能經得起歷史的審視。絕望之中的路遙只好給謝望新寫了一封信,並寄去了手稿,希望《花城》刊登。由於受到外界干擾,當時的《花城》內部由於意見分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發表受阻。

令人叫絕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位名叫葉詠梅的文藝編輯,在外出差途中發現了這部小說,並力薦給該臺。

1988年3月27日,《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長篇連續廣播"節目中播出,時間長達五個月之久,沒料想作品一下子征服了廣播聽眾並產生出強烈共嗚,聽眾來伩象雪片一樣飛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據統計聽眾達三億多人次。

產生這樣大的反響之後,一些評論家們這才重新反思自已的判段……

從九十年代起,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一直成為了暢銷書,它受到廣大人民的稱讚,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國家教育部定為全國中學生語文課外讀物。



秦一農夫


當時,《平凡的世界》首先被全國大型期刊《當代》退稿。路遙又把稿件交給《收穫》的一位編輯,但那位編輯也給路遙婉言拒稿,並指出這本書不適應“時代潮流”,屬於老一套的“戀土派”,“落伍了”。

兩次退稿讓路遙膽戰心驚,焦頭爛耳。他迷惑了!

《平凡的世界》耗盡了路遙的畢生功力,這樣的坎坷問世,也更使路遙心事重重……

這時廣州《花城》從《收穫》雜誌得知路遙有長篇新作,他們的新任主編謝望新,立刻從北京飛往西安,把《平凡的世界》帶回廣東,很快就刊登。但是,《花城》發表了第一部曲之後,居然就沒發表以後部分。更令路遙始料不及的是,那年冬天在由《花城》和《小說評論》共同主辦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北京研討會上,路遙及該作遭遇了猛烈的“批評”。

幾年以後,《平凡的世界》總算又在山西《黃河》上登出。

傳說,在《黃河》上發表也不容易,也費了不少周折。

《平凡的世界》,對路遙算不算落難?算不算打擊?

路遙是死於肝病,陝西的朋友說起路遙,都嘆息連連,他的病與他壓抑的性格有關係,跟他的心情有關係,他的心情亳無疑問,跟《平凡的世界》的坎坷遭遇息息相關!

1991年元旦,第三屆“茅盾文學家”公佈,《平凡的世界》不僅獲獎,還名列第一。此後30多年間,該作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位居各大閱讀調查榜前列。

《平凡的世界》所遭受的文學史“冷遇”,問題的癥結在於如何認識文學的現實主義。

也表明基於人民倫理的具有現實關切的作品永遠有著持久的生命力和價值。

所以說,雖然路遙的生命是苦的,深沉的,但也是精彩的,充滿幸運的。

只是可惜等到它終於被大家真正認可,作家本人早在黃泉路上了。


毛園老龍


就其《平凡的世界》的內容和作者路遙的藝術魔力,當時投給《收穫》,由於編輯自視為大刊編輯,沒有放下身段,對新稿做詳細審閱,以至於一個優秀作品,被輕易抹殺。

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在《花城》刊發後,引起讀者關注,而後評為獲獎作品。

從這例文學現象,可以想象,為什麼“今日頭條”,之所以成就到現在如此之勢,寬容,愛才,惜才,大力扶植後起之優,是重要一條。

現在一些紙質刊物,之所以有衰退之勢,除卻網絡、新媒體的衝擊,而他們對作品、作者的冷漠是分不開的。試想,當作者費盡艱辛寫了一篇文章,有的幾千言,有的幾萬言,其至十幾萬言的文章,投到他那刊去,編緝不僅不看,又的看了不屑一顧,不採用,連一字評論也不給回覆,這投稿作者的心裡有多難受?到底為什麼不採用,怎麼努力去寫才能滿意?

這裡再舉個題外的例子。有東莞觀音山森林公園,向社會徵聯。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那所徵下聯,有成千上萬的文友投聯應徵,一次二次三次,獎金從5千元升到二萬元,七萬元,就說沒有徵到滿意的下聯。你說對應徵者的這態度,人們能不涼心,疑惑嗎?

從上述可以看出,做事,做學問,都要有一顆負責任的心,要寬容待人,熱心對人,對人民負責,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這樣才能發揚光大,才能贏得讀者、作者的信任和讚許!

有一句詩日: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寬容待人熱情奉,

心裡無私天地寬。











mqy147258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文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各種思潮和手法層出不窮。與那些先鋒實驗小說相比,《平凡的世界》既沒有獵奇的情節,又沒有新穎的表現形式,那種現實主義手法就顯得老套落伍,因此被編輯認為缺少文學性。但出版後,在青年讀者特別是農村青年中,迅速引起強烈反響。路遙去世之後,《平凡的世界》並沒有被讀者遺忘,反而越來越熱。據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統計,《平凡的世界》每年重印100萬套,累計印數已達1700萬套。

《平凡的世界》用平實的手法,以黃土高原一個平凡家庭為載體,記述了改革開放中廣大農民的生活變化。記錄了平凡的農村青年不斷成長,不斷在平凡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歷程。正因為它的樸素文風和生活氣息,被千千萬萬的讀者認同,視為文學啟蒙作品,這才是平凡的世界的價值所在。


silencer006


各花各入眼,無可厚非。

然而,我倒是站在幾大文學雜誌這一邊。我也不認為《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優秀的小說,從文學性的角度是不配上《當代》《收穫》的,能在《花城》《黃河》這種次一點的刊物發表,也是高抬而不是路遙迷們認為的低就。

事實上,從《平凡的世界》誕生到現在,《平凡的世界》在文學評論界基本沒有地位,口碑只在民間,打個不很恰當的比喻:《平凡的世界》只是下里巴人,跟瓊瑤、金鏞、古龍的作品類似。

我當年讀《平凡的世界》,看完第一本就讀不下去了,對宿友說:這充其量就是鄉土版的瓊瑤小說。

後來,網文興起,再回想《平凡的世界》,恍然有一種感覺,《平凡的世界》可能是網文的鼻祖之一。

我讀《平凡的世界》,文筆粗糙、敘事單一,無文字的美感。情節有生硬的意淫,往往出戏而笑場,而不能讓人沉迷期中。

當做通俗讀物,可以接受。若是說名著什麼,我個人觀點只能呵呵,我始終認為:《平凡的世界》獲茅盾獎,是茅盾文學獎的恥辱而不是榮耀!


荼蘼香晚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就強調:我們的文學是為什麼人服務的?

路遙是當代偉大的人民作家。

他深深的紮根於黃土高坡,咀嚼著陝北農村瑣碎的家長裡短,品嚐著黃土高坡平凡的煙火。才能成就著名的文學鉅著《平凡世界》。

藝術來源於生活,沒有根植於生活的作品都是經不起推敲。

收穫編輯部的大老爺們,他們能把如此蕩氣迴腸的作品做退稿處理。只能說他們是:不接地氣、不懂文學、不學無術的文渣。

中國當代作家很難再有路遙!


四正有理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與《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他正如他書中的主人翁一樣,有著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靠著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很欣賞路遙一句話:做大事需初戀般的熱情。


墨閣書香


編輯和一般讀者,看一部作品,站的角度不同。編輯評定作品好壞從創作手法,思想內容,文學修養等方面。而普遍老百姓只是看作品是不是反映了自己的喜怒哀樂。為什麼《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播後一下子火了,就是最基的普通老姓喜歡。

退稿不足為奇,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金子不會因有人否定它而變成泥士。好作品不會因退稿而平庸。

我猜測:《收穫》雜誌的那位編輯因此而懊悔,會視為平生最大的恥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