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教父"罗大佑:用10年弃医从艺,为何却等来亏损百万的演唱会?

01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这首《童年》成功的在90年代掀起了热浪,正如大家所说:只有乐坛教父罗大佑,才能用几句简单的歌词,将这首歌的意境创造出来。

时而伤感柔情,时而绕滚哲学,罗大佑的歌承载了众多年代人的记忆。

周杰伦表示: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但其实,如此成功的罗大佑,在许久之前曾是一位高级医师,从医两年。

起初罗大佑从医,跟出身医学世家有很大的关系。不过罗大佑从小便对音乐有很高的天赋,五岁时他便能够弹一些简单的钢琴谱。

在求学道路上,他担任过键盘手,参加了众多关于音乐的演出活动。这也让读医7年的他,内心中隐隐有一股想要做音乐的冲动。

跟所有医学生一样,罗大佑攻医7年后,便开始进入医院工作。

期间,罗大佑从未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他闲暇之余创作了《神话》《痴痴的等》《摇篮曲》等经典歌曲。

02

罗大佑作词作曲方面,在那个年代可以用天选之人来形容。

逐渐他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这个时候罗大佑深陷到了“脚踏两只船”的地步,做好医生肯定不能将精力放到作曲上,做好音乐就不能将医生的工作处理妥当。

左右权衡下,罗大佑选择放弃医学,去追求自己热爱的音乐。

后来,有人问到罗大佑弃医从艺的问题时,罗大佑节目中表示:

你讲到我的痛处了,攻读医学7年,从医2年。当我放弃的时候,有朋友说我这是浪费了。从医生转换到音乐人,花了我大概10年的时间,好在我没有对不起我的家人。

罗大佑确实成功了,但是这也正如他所说,是他一生的痛处,难以抹去的伤疤。但是朱迅的《阿讯》中曾说:我的身上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罗大佑凭借对词曲的敏感度,成为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乐坛教父”。

03

可能是过了那个属于罗大佑的时代,罗大佑的歌坛道路遇到了下坡路。

还记得他所举办的一场很“尴尬”的演唱会,当时陶喆,林俊杰等人纷纷到场助阵。

但是那场演唱会的场面异常惨淡,本以为能够大丰收的演唱会,到头来却以亏损百万;寥寥收场。

而后罗大佑再次举行了巡回演唱会,票价200元到1600元不等,等到看售票情况时,200元的票全部售空,而高价门票却没有卖出几个。

再回首当初罗大佑巅峰时,演唱会几乎人员满座,毫无空席。

面对罗大佑惨遭滑铁卢的现象,众多朋友纷纷为他感到不值,如果当初能够选择医学,加上医学世家的关系,罗大佑绝对前途一片光明。

其实,并不是罗大佑不再巅峰了,而是真正的艺术在这个时代被代替了。

在这个当下流量明星当道,靠着修音跟抄袭就能够称为歌手的年代,已经没有年轻人去追寻作曲的艺术内涵了。

罗大佑作曲我们承认确实是天选之人,但是罗大佑的嗓音,已经不再适合靠修音跟翻唱而出名的年代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最喜欢罗大佑的哪首歌呢?你们感觉罗大佑放弃医生这个铁饭碗,真的值得吗?

创作不易,如发现抄袭洗稿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