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最近,一位许久不见的人,似是逐渐高调起来——


范冰冰。


自2018年10月偷税漏税案盖棺定论以来,范冰冰一度销声匿迹。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作品、红毯、代言……统统不见了踪影。


但她并没有彻底消失。


这一年半来,范冰冰一直坚持不懈往外丢石子铺路。


最近,这“石子”丢得愈发频繁了。


大片拍了起来,虽然不是国内的——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美貌话题隔三差五——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作品也同步跟上了——


一部由她配音的疫情类纪录片在前几天上线。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甚至,一部由她主演的电影也被放了出来——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得不说,这一套在复出的边缘疯狂试探的操作很“范冰冰”。


作品未到,话题先行。


比起演员,更是明星。


一直以来,范冰冰身上的“明星属性”要远超过她的“演员属性”。


然而,很不幸的是——


范冰冰的“明星属性”已死。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可能有人想杠——


既然已死,就让她无声无息地凉得了。


飘为啥要写?!


因为现状很奇怪,倒不是说范冰冰本人如何,而且这种状态值得聊聊。


当下大部分人都想范早点凉,可一部人又总在贵圈明星或乏味、或作妖的时刻,想起冰姐——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颇有点唤“狐”归山,驱散绿茶的味儿。


这两类人群是否有重叠,飘不能断定。


毕竟飘就常在惧怕柯以敏和呼唤柯以敏两种状态中反复横跳。


此外,还有第三类人——


对范冰冰当下的营业效果有误解的人。


看见她的一些小动作,轻易就能上热搜。


就觉得这姐虽不在江湖,但依然能打趴一群。


可,真是这样吗?


犯下原则性错误淡出的范冰冰,真的还能翻身吗?


不妨从她最近的一部电影开始说说——


《画框里的女人》。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以下简称《画框》


《画框》并不是新片。


2013年筹备,2017年底在戛纳电影节公映,2019年7月25日本上映。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但在国内,它的结局再明显不过了。


这片到底怎么样?


《画框》看起来还蛮唬人的。


中法合拍,中方演员阵容看上去也拿得出手——范冰冰、黄觉、金士杰、吴越。


内容简介也写得像模像样——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一堆大词堆砌在一起,“全景式”“宫廷权力斗争”“众生相”……


片源流出后,范冰冰的粉丝团发微博宣传,措辞优美、情真意切。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恍惚间让人以为这怕不是《甄嬛传》第二吧?


但事实呢?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豆瓣评分3.9。


毫不夸张地讲,这分高了。


范冰冰粉丝团推荐这片子的大段措辞虽然都是彩虹屁,但有一说一,有一句还是很对的——


电影《画框里的女人》让人无法忽视,更加无法遗忘。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画框》烂到让人无法忽视,更无法遗忘。


全片107分钟,处处透着一股子粗制滥造。


粗制滥造到什么地步呢?


宫斗靠宫女。


皇后(范冰冰 饰)坐在那里看中了其他小姐妹的一把团扇。


小姐妹慌忙跪下递上扇子。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伴随着这个动作,是不用加大音量就直直钻进你耳朵里的小宫女的“窃窃私语”:


你看她看了,你看她看了,你看她看了。


真在宫里,如此没大没小还嘴碎,早被拖出去乱棍打死了吧。


剧情靠旁白。


画师给皇后作画,结果东西掉了,不可避免地,一个偶像剧的桥段——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而这一眼,情有几分,全靠旁白一五一十地给你念出来。


“他的目光真的很特别。他看你的眼神,就像男人看女人。在他面前,我好像顿时觉得自己鲜活了起来。我们之间,好像是有一种很奇怪的交流。”


……


皇后娘娘,这周围还这么多人呢。


您注意身份。


画师拖出去杖毙。


情节脱离实际吧,氛围也都靠特效。


而每一个特效摆在那里都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和一阵摸不着头脑。


开头是一个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直怼镜头的诡异抠图特效。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中途,皇后对西洋画师暗生情愫,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半透明的皇后和她隔空对话。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两人互相吸引产生好感,则是一个血腥又不知所云的长达30秒的留白。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再加上背景音乐极其诡异……


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


要剧情没剧情,要内核没内核。


这片子摆这么个阵容到底有什么意义。


琢磨半天后,飘一下子顿悟——


要什么自行车,这只是一场范冰冰的宫装秀啊。


在《还珠》里还是饰演紫薇格格身边的丫鬟金锁的范冰冰。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到了《画框》里摇身一变,成了五阿哥永琪的额娘。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时隔20年再演清宫戏,身份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在里面范冰冰每出一次场,就要换一套衣服。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唇红齿白、明眸皓齿。


符不符合历史不重要,美就完了。


《画框》看似阵容文艺高级,其实内里粗制滥造。


归根结底,不过是范冰冰的一个打着众生相旗号的美貌噱头。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范冰冰选择“美貌噱头”这个路数,不难理解。


毕竟在此之前,“美貌噱头”这招在范冰冰这里,屡试不爽。


一是,颜值确实无可比拟。


B站上搜范冰冰,就会出来一堆舔颜向的剪辑。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从范冰冰作品里的造型,到大片、红毯,她的颜值从未掉线。


就连如今气场全开的章娘娘,早年走红毯,在她面前也有黯然失色的时候。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二是,“美貌噱头”这招,范冰冰确实耍出了花样。


拍完《我不是潘金莲》之后的一次采访中,范冰冰说了句大实话——


长得漂亮的人挺多的

大家都可以靠脸吃饭

为什么没有人成为范冰冰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靠脸吃饭的人不少,但没有人能成为范冰冰。


为什么?


对于很多明星或者流量而言,靠脸吃饭是被动的——颜值被看见、被消费。


颜值垮了,颜粉也就散了。


而范冰冰呢?


前期她的“美貌噱头”或多或少,是被动的、顺势而为的。


早期的很多古偶剧里,范冰冰的角色,多是花瓶的角色。


美艳不可方物,但也仅此而已。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但,后期的范冰冰,显然渐渐掌握了主动权。


观众对于她美貌的讨论是她一手促成的。


那些红毯上吸睛无数的龙袍装、仙鹤装、青花瓷装,哪个不是她明晃晃摆出来的话题引子。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而导演对她美貌的使用,也是她默许的。


从杨贵妃到武则天,再到巴清。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人设不同,故事各异,但个个都是她彰显自己美貌的利器。


她甚至还会在这“美貌噱头”上一再加码,不断强化。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美貌和话题,都是她一手经营出来的筹码。


但范冰冰比其他空有“美貌噱头”的人玩法高级的地方在于,她清楚地知道,空有这些保鲜周期不会持久。


因而,她的翻身,也都掌握在她自己手里,由她自己一手促成。


和李玉的二度合作——《观音山》。


由于之前的《苹果》上映后遭禁,当李玉再次伸出橄榄枝时,从家人到团队都强烈反对她接这部戏。


但她认定了李玉能拍出她想要的东西,执意接下了这部戏。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和冯小刚合作《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发过一条微博说:


这角色不讨好也不要博同情,不能往漂亮化妆,没有特写和近景,拍的戏可能有一半要剪掉……拍摄完成前不会有媒体探班和宣传。你接受吗?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这个要求很显然,是她要抛弃她苦心经营的美貌、话题和噱头。


但她欣然答应。


不仅如此,还格外尽心尽力。


戏里李玉莲的造型一出,她看了半天觉得不满意。


不够丑,也不够土。


于是主动找到冯小刚提议,“能不能收一些这个农村妇女真正自己穿的衣服”。


整个人往丑了扮,没人认出她来了,反倒高兴。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拍戏的时候,也不似空有美貌的花架子流量。


《我不是潘金莲》开拍之前,导演突然告诉他们要在戏里说方言。


于是,当地人把台词录下来之后,她就真枪实弹地开始学习,反复训练。


于是我就开始每天听录音

一句一句学,一句一句学

刚开机的几天

我可能只睡了一两个小时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她往这方面的努力和付出也都有所得。


和李玉合作的《观音山》,让她拿下了东京电影节影后,甚至还助力她成为了下一届东京电影节的评委。


《我不是潘金莲》也收获颇丰,入围了五项金马奖,拿下了金鸡奖。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所以,你看,没“东窗事发”前的范冰冰始终是手握主动权的。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也最懂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能力,去塑造作品。


但她最高的作品,不是她的戏、她的造型,而是她这个人本身——


“范冰冰”。


而到了《画框》呢?


她的演员属性和明星属性都没能发挥出任何作用。


作为演员,这个只有3.9的电影称不上是作品,甚至没有人拿它当正经电影。


作为明星,她引以为傲的美貌噱头,也没能激起水花。


甚至以此为引子,连骂声都没引来。


显然,范冰冰惯常的操作和路数,这次彻底失效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为什么失效?


或者可以先谈谈。


“美貌噱头”这类操作,为什么对从前的范冰冰来说,极其有效。


被叫作“流量花鼻祖”“话题女王”的范冰冰。


长久以来,大家只注意到了“她是开启炒作时代的第一人”这层意义。


却忽略了,她不仅是“第一个”,还是难得有本事把这套模式做到极致的人


范冰冰其实是豁得出去,但又比较敏感的人。


这类性格的人,情绪不容易被外界冒犯,也不会把自己包在小世界里,断掉往来外界的通道。


她们懂得自省——习惯静静地听,汲取有用信息,化被动为主动。


如果把范冰冰几个时期做粗略划分,会发现,匹配她自始至终的野心的,正是这类性格带来的执行力。


《还珠》开启知名度的演员早期,范冰冰是出了名的工作拼。


《萍踪侠影》《少年包青天》《尘埃落定》《小鱼儿与花无缺》,作品一部又一部。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炒作话题打响国民度时,范冰冰做好的,是另一种,做明星的“敬业”。


一个典型例子。


那时的范冰冰,观众骂,媒体喜欢——因为她好采访。


不是说门槛低,而是说不费劲。


简单聊两句的,她主动送梗。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深度报道,她也有表达欲望。不会让记者没得挖,也不会表现出不想让你挖。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和范冰冰接触过的记者,很多都提过,感受得到范冰冰的敏感。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她注意得到对方的细微状态、外界的反馈,再主动给出对形象经营的有利反应。


到了如今没资格谈爱惜羽毛的时候,她也拉得下脸。


和王思聪前女友雪梨直播卖面膜;出席济南微商活动,以粉色西装上热搜。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你说这些是没得选之后的被动操作?


不见得。


她完全清楚观众最在意一个演员的什么,和如何做才可能挽回口碑。


每一步,显然都是经过思考,把所剩不多的资源,尽可能地充分利用。


继《苹果》《观音山》《万物生长》后,今年传出再度和李玉合作。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完全不怕人嘲,复出目的性明显,品相难看。


这种心态上的“坚定不催”,指向的事实是——


范冰冰,从始至终,是吃美貌红利,但不是靠美貌吃饭的女星。


有目的性、野心,更有与之匹配的现实主义态度、执行力。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甚至,这样有野心的人,态度也不高傲。


是高情商、会做事的性格。


当年刘雪华向琼瑶推荐她出演《还珠》,范冰冰自己建立工作室当制作人的第一部剧《胭脂雪》,就邀请了她出演。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这也注定了,她和后来公认的“话题女王”接班人,杨幂不同。


都是演员当了多年半红不火,最后靠黑红炒作走上事业巅峰的女星。


路线看起来几乎一致,其实大有区别——


一个有魄力“开创”,在国内娱乐圈把“经营人设”这个点子,实现到极致。


一个却充其量是模仿前人,不断迎合爆款。


一个敢取舍,一个眼光短浅得多。


对待相熟且合作过的导演的态度——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对待旗下艺人的态度。


彭小苒签约范冰冰工作室不久,就主演了《东宫》,迪丽热巴却作配了很多年。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范冰冰,属于能看清和接受,自己真正有几斤几两的人,不会去做盲目的证明。


都想要拿演员类奖项巩固地位,范会选择合作过的导演。


毕竟正经一回,就绝不白白浪费这期间投入的时间、人脉、资源。


杨幂呢,电影出来之后,只剩一个点能勉强让人挽一挽——


她难得努力了。


流量明星这条路,如今被无数小花复制。


但没有一个人,比范冰冰走得极致,走得更好。


那,为什么如今还是失效了?


因为范冰冰倾注心血打造的,始终是“范冰冰”这个品牌。


她的事业野心,不在于只做好其中任何一个,女演员(演戏),东方美貌代表(时尚),商业价值(投资)。


演员,是她身上的众多标签之一。


拿影后,只是在为这“标签”加冕,以示正统。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但烂作品,不会彻底毁了范冰冰。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对她来说,美貌、作品、话题都是“营业武器”。


她所具备的,真正能打动路人、引发关注、搅动娱乐圈的那股的强大力量。


不来自她的任何一个“武器”,而来自范冰冰本身——


或许是“女星成功学”在她身上的投射;


或许是对世俗感美貌巅峰的想象;


说不清道不明。


范冰冰,走的就是明星属性大于演员属性这条路,且走到了极致。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虽然,太危险了。


一旦她的野心过剩,走过了界,一切风光也会瞬间终结。


当观众因为税务风波,不想再关注她的动态,甚至不愿提起她。


观众口碑和路人好奇心彻底跌回零。


范冰冰的明星属性被杀死了。


演员属性?


烂作品不曾毁了范冰冰。


那么相应的,好作品也不会彻底拯救她。


《画框里的女人》这部作品的遭遇,也许就是范冰冰本人的遭遇——


明星属性已死,演员属性式弱。


即便未来,她真的又和被认为“最会拍范冰冰”的李玉,又合作出了一部好作品。


注意力又能挽回多少呢?


范冰冰很难翻身了。


大家偶尔感慨的那些“江湖不见她身影,却到处是她的传说”。


似乎在说,只要她复出,就能重回顶峰。


但,细看下来,又实在太缥缈了些。


热搜望过去——


不再是那个作品、奖项、新闻、丑闻都为范冰冰这个大名服务的人。


而像个乱抓的小艺人一样,营业一些裙子,造型,头发……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不会凉的话题女王,还是输了


这是没头苍蝇的存在感。


而不再是花样百出的幺蛾子。


又或是带针的美人蜂。


即便,她还是那个,不计代价,也有潜力玩转娱乐圈的“第一人”。


手中却再无筹码——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丢的。


范冰冰的败势,不在于热度退了多少。


也不是说,每次有什么动向就能上热搜,这就标志着,她还是范冰冰。


而是从可以搅得天翻地覆的漩涡中心,跌落成随波逐流的,她已经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