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來臨,2020年龍巖地質災害隱患點564個!來看看分佈在哪些地方

今年降雨趨勢如何?各縣(市、區)防災形勢如何?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怎麼開展?地災防治責任怎麼定?4月1日,市自然資源局聯合有關市直部門共同發佈《龍巖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列入全市年度地質災害隱患點564個


由於我市地處山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突發性強、危害性大,已成為主要自然災害之一。

經過今年汛前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確定全市列入各級年度地災防治方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564個。其中新羅區37個,永定區64個,上杭縣43個,武平縣102個,長汀縣46個,連城縣151個,漳平市121個

按地質災害類型劃分:滑坡456個,崩塌90個,泥石流3個,地面塌陷15個。其中威脅30人以上的村(居)地質災害隱患點有94個,列為市級主要地災隱患點。


今年降雨趨勢及防災形勢分析


今年春季(3~4月):預計降水量380~480毫米(偏多0~1成),其中春播期降水正常略多,月份分佈大致是:3月和4月均略多;

雨季(5~6月):預計雨季降水量400~500毫米(偏少1~2成),月份分佈大致是:5月略少、6月略多,6月可能有早颱風影響;

夏季(7~9月):預計降水量450~550毫米(偏多1~2成),月份分佈大致是:7月略少,8月和9月略多。夏季有1~2個颱風影響我市。由局地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風險仍然較大,房前屋後崩塌滑坡易引發人員傷亡。

由於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和地質災害隱患的擴大多數為強降雨誘發,加上我市屬內陸山區,今年我市重點防範期為主汛期(4-6月)和颱風暴雨影響期(7-10月)。


今年我市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各相關部門要按各自職責分別組織做好村居、尾礦庫(壩)區、水庫、公路、鐵路、臨時工棚及建築邊坡、學校、旅遊景區等區域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掌握受威脅對象的具體信息,逐點補充完善應急轉移預案,更新、明確具體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編制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設立警示標識,建立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屬地原則,認真組織防災責任人開展汛前、汛中、汛後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陡邊坡點及其他易發區域點的巡查排查工作,發現泉水斷流、異響、坡腳滲水、坡頂裂縫、坡面剝落、地面隆起等異常現象時,要及時治理,情況嚴重時,要果斷轉移受威脅對象,確保生命財產安全。並按照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部署和省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規定,強化值班值守,建立健全地質災害值班制度,細化值班職責,嚴格值班紀律,做好防災信息上傳下達、險情災情速報等工作。

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結合地質災害監測或調查結果,會同氣象、水利等部門及時作出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等級,以下發文件和電視臺播報、短信發送等形式發佈。各級人民政府應在收到預警預報後,及時啟動響應等級的應急響應,做好防災各項工作。並根據各地質災害點的危險性、危害性和經濟條件,按輕重緩急,有計劃地開展應急降險、搬遷避讓及工程治理。

對位於偏遠山區、工程治理投資過大或治理後仍不能有效消除威脅的隱患點和高陡邊坡,鼓勵受威脅群眾搬遷避讓、異地集中安置。


今年地質災害防治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汛期的重點防災工作,明確防治目標任務,細化防治工作措施,把防災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鄉(鎮)、村和具體責任人,建立健全各方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格局。深入推進調查評價,掌握地質災害底數,強化精準指導;全面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發佈預警預報,最大限度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大力實施綜合治理,通過工程治理、搬遷避讓等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建立健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全面提升我市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的原則,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完善應急指揮系統,加強應急搶險隊伍建設。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與水利、氣象等部門的會商研判,綜合地質環境、雨量等條件,發佈相應的預警預報等級。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的單位和個人,應立即採取必要措施,並向當地政府或者自然資源部門報告,並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進行調查,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災害發生或者災情擴大,適時啟動相應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劃定危險區,設置明顯警示標誌,組織做好人員轉移、災(險)情評估和救援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