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最近感覺全球都慌得不行,不僅因為疫情和股市,還因為糧食。

最近,宣佈糧食出口禁令的國家有點多:

● 越南,世界第三大水稻出口國,禁止大米出口;

● 俄羅斯,最大小麥出口國,建議限制出口小麥;

● 哈薩克斯坦,世界第二大面粉出口國,對包括麵粉、土豆、胡蘿蔔在內的11種農產品實行限制出口;

● 泰國,宣佈雞蛋出口禁令;

● 塞爾維亞,宣佈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 印度,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大米出口因“封國”而陷入停滯;

這一下,糧食不夠的國家都傻眼了:

伊拉克告急,需要進口上百萬噸小麥和20多萬噸的大米,印尼和菲律賓兩國也宣佈糧倉告急,稱糧倉的儲存量最多能維持三個月。

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發出了嚴重警告:疫情可能引發糧食危機,4、5月會出現最糟狀況。

於是近日

“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量”

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傳言截圖

微博上也出現了搶米搶油等話題

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01

限售+搶購 全球糧食市場發生了什麼?

春節期間,中國各個商超的消費者搶購糧油、蔬菜以確保宅家生活;現在,全球各國都在出手,確保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國內糧食供應的安全。

上週,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宣佈了糧食出口配額制。該國農業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直到今年六月份,該國的小麥、黑麥等農產品的出口量被限制在700萬噸以下。

越南政府的聲明中,今年前兩月越南大米出口同比暴增超30%,按照這樣的節奏繼續,這一全球第三大大米生產國在未來幾個月內將面臨無米可吃的窘境。

因此,該國將在3月28日之前不在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各種形式的大米產品禁止任何出口,以確保國內供應的穩定。

其他國家如哈薩克斯坦,禁止出口的產品包括小麥、糖、土豆和胡蘿蔔;歐洲國家塞爾維亞,則禁止了對葵花籽油等物資的出口。

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一些國家在拼命限售,一些國家則在國際市場瘋狂搶購: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等小麥進口國已經發布了新的兩市招標書,摩洛哥則直接把此前發佈的,暫停小麥進口關稅的措施持續到今年年中。

而作為全球第一大大米生產國和消費國的中國,

儘管已經擁有滿足一年需求的大米儲備,但仍然承諾將會大量收購國內各地的糧食收成。


實際上,全球糧食在總量上是供大於求的,但因為很多糧食大宗商品出口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手中,來自這些國家的供應中斷,將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糧食供應短缺,因此,市場上對於全球糧食供給危機的悲觀預期並非杞人憂天。


俄羅斯為例,該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並且其供應地主要是北非、中東等國;而中東國家伊拉克,在近日已經宣佈糧食儲備告急,需要更多進口大米和小麥以保證國內供應。

性生活幾分鐘最受女性喜愛?

點擊我看一看!

而全球第三大大米生產國越南,其出口中斷在東南亞引發了供應危機:印尼、菲律賓先後宣佈糧食庫存將在數個月內用完。

已經見證了不少歷史的我們,或許要在2020年看到更為魔幻的“糧食荒”。

02

糧食危機離我們到底多遠?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

糧農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表示:“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


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而這一預計並非危言聳聽。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所就表示,如果各國不採取集體和合作的方式來確保全球供應,只是把自己的國家放在首位,全球將會陷入更差的局面。

“瘋狂的採購加上保護主義的政策,最終的結果就是糧價上漲,”該組織聲稱。“而這樣的惡性循環足以自我延續。”


在人類歷史上,由糧價危機引發的不安定現象由來已久:2008年和2011年,全球糧價上漲時,非洲、中東和亞洲三十多個國家發生了糧食騷亂。

而由於短期購買量激增疊加供給受限,一些糧食品種的價格正在悄然上漲。

由於消費者大量購買麵粉,作為全球基準的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在3月份上漲了8%以上;美國牛肉批發價格本週飆升至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雞蛋價格也有所上漲;全球第二大谷物出口國——泰國的米價,也升至2013年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隨著美元兌新興市場的貨幣正在不斷升值,嚴重影響了這些以大宗商品出口為經濟支柱國家的購買力,這些弱勢國家的貨幣,將會在糧價危機中受到最大的傷害。

如果疫情繼續惡化,將會有越來越多國加入到這個行列。到時候,糧食價格飆漲,演化為一場全球糧食危機,絕非危言聳聽。


1,糧食為最基本保障,不能出問題

民以食為天,人可以在一段時間不吃豬肉,不吃魚肉,但如果糧食沒有了,一定撐不了多長時間。


歐美疫情現在非常嚴重,一部人開始恐慌性囤積物資,包括糧食,一旦有人搶購,就勢必造成後面的人,或者沒有收入的人會搶購不到,隔離在家,網購也不是很發達,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成了大問題。


2,糧價飆漲,有通脹風險

糧為百價先,糧食價格不斷升高,會導致物價上漲,引起通貨膨脹。


生活物資價格上漲,生產卻跟不上節奏,更加不好的後果是導致滯脹,簡單點說,就是經濟停滯,而物價卻在上漲。好比一個人,不斷吃東西,卻消化不了,會特別難受。


3,印度,印尼,巴西,菲律賓等國疫情不容樂觀

中國疫情已得到了很好控制,歐美第二波還沒有達到峰值,更多人擔憂的是像印度,印尼,巴西,菲律賓,巴基斯坦等人口大國的疫情。


這些國人口多,醫療條件相對薄弱,一旦疫情爆發,後果會不堪設想。其中,一些糧食出口國,禁止糧食出口,想進口的,買不到。


舉個例子,如埃及,95%以上都是沙漠,人口超過一億,糧食靠進口,原油靠出口,一旦疫情爆發,情況將不容樂觀。


糧食產業鏈複雜而脆弱,涉及物流,運輸,勞務工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受阻,流通不暢,也會引發諸多麻煩。


4,非洲蝗災威脅依然

現在,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都在新冠疫情上,而非洲的蝗災問題依然存在。


多國宣佈出口糧食禁令,聯合國嚴重警告!幸運,我們有袁隆平

蝗災蔓延,會嚴重影響非洲的糧食收成,現在又受到疫情影響,糧食問題不得不令人擔憂。


這一來,搞得很多中國人也慌了,我們的糧食夠不夠?要不要多買點米麵囤著?極端惡化情況會出現嗎?


03

中國不缺糧食?袁隆平:如果別國不賣糧,就麻煩了

袁隆平: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別國不賣,就麻煩了


袁隆平多次講過,對於雜交水稻的夢想,源於他對飢餓的記憶。


袁隆平: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


記者: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袁隆平:不可能了。但是有缺糧的情況,不可能餓到那個程度。


記者:可是好多人都說咱們中國不缺糧食,糧食夠吃了。


袁隆平: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要進口一部分。我舉個例子:大豆也是不夠吃,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記者:您看到這個數字什麼感覺?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憂心:農業成了“婦老農業” 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待提高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但是,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


袁隆平:現在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與糧價有關係,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一漲其他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但是糧價跌不得,一跌穀賤傷農,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又有問題,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在政協的時候我提了一個提案,國家要保持糧食豐收又不讓糧價上漲怎麼辦?政府以比較高的價收購農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子糧價不漲,通貨不膨脹,國家可以補助農民,讓農民有積極性。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我總是很擔憂的。


記者:擔憂什麼呢?


袁隆平:用工。我們的農民現在青壯年很少去搞農業,都是老年人、婦女,叫作“婦老農業”,婦女和老年人,年輕人都不搞農業去了。


記者: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袁隆平:最需要的是好政策,調動種糧積極性,政府現在是在提供惠農政策,中央的政策下面執不執行是個問題,有些不執行,是不是變成口號了。光有好種子沒好政策不行,光有好政策沒好種子也不行,對吧?

04

官方:中國糧食安全有保障,居民完全不用屯糧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據稱,2016年我國實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進口255萬噸,同比下降53萬噸,進口大米佔我國大米消費約1%,主要用於品種餘缺調劑,如泰國香米,即使大米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供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