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宝剑有多少特权,到底能不能,斩杀各地的高级官员?

忠肝义胆岳老三


“尚方”指的是古代帮皇室制造和管理生活用品的官署,《史记》里面记载: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

尚方宝剑就是由“尚方”宫署铸造,专供皇帝使用的宝剑。

在古装小说、戏剧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场景:皇帝赏赐大臣尚方宝剑,大臣拿着剑到了地方貌似就能理直气壮,甚至有怒斥百官、先斩后奏的动人情节。其实那些场景都是经过艺术加工,为了起到渲染的效果。真实的尚方宝剑,可不是说赏就赏,说用就能用的。

在秦汉时,这种帝王专用剑藏于尚方,做工极其讲究,并绘有龙凤图案,削铁如泥,一出鞘就能取骡马性命,故汉代称“尚方斩马剑”。《汉书》记载,朱云曾上书汉成帝: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这个典故是说汉成帝的老师张禹无恶不作,朱云要求皇帝让他用尚方剑斩杀张禹,以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但皇帝觉得朱云是以下犯上,便要求侍卫将其拖出去斩了。朱云抱着栏杆不放,侍卫用力过大,竟然把朱云和栏杆一起拉断。此时,幸好旁边有官员出来求情,朱云才逃过一劫。“朱云折栏”便成为忠臣直言进谏的典故。

由此可见,在秦汉时就有人想用尚方宝剑斩杀奸臣,可惜,想归想,实际上大臣还没有使用尚方宝剑的资格,皇帝也不会轻易赏赐。《后汉书》也有记载,皇帝让蔡伦做过尚方令,监制尚方剑。蔡伦表示“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

到了唐代,被皇帝授予“尚方宝剑”的朝廷官员也没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必须先请示皇帝。

一直到了北宋初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才赋予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权利,但也仅限于少数高级将领“如朕亲临,违法专杀”。《武经备要》记载:

“本朝之制,大将每出讨,皆给御剑自随,有犯令者,听其专杀。”

宋朝重文轻武,对武将很不信任,平时兵和将相互调动,互不熟悉,到了战时容易出现将领调不动兵的情形。为了解决将军出兵在外,距朝廷远,凡事奏请,贻误战机的问题,宋朝有赏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惯例。

宋代的尚方宝剑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并且有相应的限制,“副将以下,不听命者可斩”,这就是说面对副将以上的将领,尚方宝剑持有者还是无权先斩后奏的。

在司法领域,宋代并没有使用过尚方宝剑,所以,电视剧中,宋代的包拯有一把“上斩昏君、下斩佞臣”的尚方宝剑,纯属子虚,完全是艺术创作。包拯办案用的工具是龙头铡(降龙)、虎头铡(伏虎)、狗头铡(斩犬),分别处分违法的皇亲贵胄、贪官污吏和普通罪犯。

到了明代,尚方宝剑开始普遍用于军政和监察,不仅使用频率比较大,而且在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刘伯温曾经说过:

“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明朝的尚方宝剑,代表着天子,是皇权的延伸,持剑者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或监察御史,真正具备有先斩后奏的权利。赏赐尚方宝剑时,朝廷还要在奉天殿举办一个“代行授钺礼”的仪式,届时皇帝身着礼服隆重出席,大将军由西入殿,叩头四拜。承制官宣布圣旨,“以节钺授大将军”。

到了明代后期,大将带天子出征,必须同时持有“剑(尚方宝剑)、敕(特许敕令)和印(兵符)”,才算名正言顺地代表皇帝督师。

皇帝觉得有必要,赏赐大臣一把剑,大臣拿着剑也只是威风一时。比如,崇祯赏赐给蓟辽督师袁崇焕一把尚方剑,袁崇焕用尚方剑斩杀了毛文龙。后来袁崇焕被崇祯清理时,其中一条罪名便是用宝剑擅杀毛文龙。

尚方宝剑是古代帝王人治天下的产物,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三眼花翎、丹书铁券大同小异,都是皇帝驾驭大臣的一个道具而已。用这些道具治理天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尚方宝剑非扭转王朝命运的灵丹妙药。


秋媚读史


尚方宝剑是皇帝御用的宝剑,据说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是一回事,你要拿来乱杀人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常在戏剧里面看到这样的画面,皇帝昏庸无能,奸臣当道,忠臣怒发冲冠,请出尚方宝剑,将奸臣斩于剑下,观众席上一片叫好声。


可惜,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尚方宝剑的得名与尚方令有关,尚方令是专替皇帝制做御用刀剑的,所以后来皇帝的御用剑就叫做尚方剑, 最早的尚方剑的记载是汉朝汉成帝时期,大臣朱云请求成帝赐他尚方宝剑,斩奸相张禹。

结果成帝不但不给,朱云自己差点丢了性命。

这说明尚方宝剑不是谁想要就给的。 历史上的尚方宝剑,主要是在战争期间,对不听号令的将领,尚方剑的持有着可以有“专杀”的权力,但这种专杀权也受到极严格的限定。

《宋史·陈执中传》中就提到过,太祖赵匡胤吩咐大将曹彬:“副将以下,不听命令的可以杀。”

《明史·杨镐传》中也说,皇帝赐杨镐尚方剑,只能杀总兵以下的官员。就限定了专杀权的使用范围。

明代杨嗣昌在请尚方剑的奏折中说:

“巡抚不用命,立解其兵柄,简一监司代之;总兵不用命,立夺其帅印,简一副将代之;监司、副将以下,悉以尚方剑从事。”

说明尚方剑斩不了巡抚和总兵,这些大员不听指挥,只能撤职查办。

同时,尚方剑只能用于持有人的管辖地区,不能跑到别人的地界去杀人,否则就是越权。

尚方剑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震摄的工具,杀高级官员还是需要请示皇帝的。

拼多多版:


袁崇焕利用尚方宝剑的权力,未经请示私自斩杀毛文龙,后来成为袁崇焕被判凌迟的一大罪证。

尚方宝剑是存在有效期的,不是让你留一辈子的。一般公务处理完毕后要上缴给皇帝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尚方宝剑代表的是皇权,但也是在法制体系下的皇权。

当然,尚方宝剑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只要皇帝同意,你拿着杀谁都行。当然了,皇帝除外。

虽然皇帝是不可能同意你这样做的。


刚日读史


尚方宝剑能够发挥出来多大的作用,要看拿剑的人有多大的能力。尚方宝剑在明朝的时候比较盛行,皇帝会给一些功勋大臣颁发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来显示大臣身份的尊贵。不过这两件物品能不能发挥作用,还要看皇帝的心情。如果用尚方宝剑斩杀了封疆大吏,皇帝点头说好,那么大臣会被奖励,如果用尚方宝剑斩杀了封疆大吏,皇帝心里很不舒服,那么不仅尚方宝剑无效,就算是拿出来免死金牌,也照样无济于事。

大臣用尚方宝剑擅杀朝廷重臣,在历史只发生过一次,就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值得一提的是,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有尚方宝剑,只是袁崇焕先下手为强,先用尚方宝剑把毛文龙杀了。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明朝末年抗击后金的名将,袁崇焕驻扎在辽东地区,负责抵抗后金的直接攻击。毛文龙驻扎在皮岛地区,当后金军队进攻辽东的时候,毛文龙就派遣部队去骚扰后金的后方。在两人的相互配合下,明朝辽东地区的防御坚若磐石,根本无从撼动。

然而毛文龙和袁崇焕之间却发生了矛盾,袁崇焕想要控制皮岛的指挥权,而毛文龙一直骄横,不肯听从袁崇焕的指挥。后来袁崇焕带着尚方宝剑去皮岛参观,趁机杀死了毛文龙,并且宣布了毛文龙的罪状,毛文龙的士兵畏惧袁崇焕的勇猛,都没有敢于给毛文龙报仇。在杀死毛文龙后,袁崇焕宣布了毛文龙的几大罪状,其中包括了毛文龙报空饷,毛文龙通敌等等。毛文龙通敌的实情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毛文龙死后,他的旧部不满袁崇焕的做法,大多投降了后金。毛文龙报空饷应该是实情,但是明朝的军队报空饷已经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当时明朝的兵籍有上百万人,真正的兵员也就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吃空饷的部队。

杀死毛文龙后,袁崇焕向崇祯皇帝写了一个报告,崇祯皇帝听说后非常的愤怒。虽然崇祯皇帝假意安抚了袁崇焕,但是在崇祯的内心,对于袁崇焕已经划上了叉号。后来崇祯皇帝以谋反的罪名杀死袁崇焕,罪状里面就有擅杀毛文龙一条。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尚方宝剑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如果大臣真的用尚方宝剑来斩杀大臣,也需要给皇帝打报告,先斩后奏的结果,往往会把自己折进去。


史海泛舟摆渡人


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 你小子分明是想造反啊!

尚方宝剑可以说是古装剧里的“神器”了,一剑在手,天下我有啊!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个大臣拿着尚方宝剑,嘴上还说着“上斩昏君,下斩奸臣”那么尚方宝剑真的可以做到这些吗?甚至还能先斩后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原因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第一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如果一把剑就可以让其他人拥有了斩杀自己的权利,皇帝肯定第一个不会同意的,所以就这一点就直接锁死了尚方宝剑的权利。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的老板,给自己员工一个可以合理直接开除自己的理由,但是这可能吗?哪个统治者不会先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第一点就可以从根本上否定它的这些特权了。

第二点,皇帝还是最高决策者,如果可以先斩后奏,那统治者的位置往哪里搁?就像警察办案,无论什么情况,不可能直接予以击毙,而不管审判机关的决议。如果真是这样,那警察也就可以直接下班了。

同理,如果有人先斩后奏,无论所斩之人是不是皇帝痛恨之人,斩人的一定会被找各种理由被撤职,因为没经过皇帝同意,就相当于目无君王,肯定要被处理,撤职只是最轻的一种。

当然了,在宋朝的时候,尚方宝剑开始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不过这个不是尚方宝剑的特权,而是皇上给的特权。比如说大将在外,君令无法及时传达,所以了皇帝比啊赋予武将这样的权力。

如果皇帝给你尚方宝剑的时候,没有说可以“先斩后奏”,那么你就算是有尚方宝剑,那也是不可以的。

举个例子吧,当初崇祯给了蓟辽督师袁崇焕尚方宝剑,然后呢袁崇焕用这个宝剑把毛文龙给杀了。后来崇祯杀他的罪名里,可就有擅用天子宝剑杀人这一条的。

第三点,尚方宝剑是皇帝的物品,并不会随意给人,各种艺术作品中说把尚方宝剑赏赐给其他人的,通通是为了艺术色彩,真实的只是皇帝暂时给他,让他可以代表自己,用过之后还要归还,所以就算它真的可以上斩昏君,你也没有机会,还不如发起政变来的快。

像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中,拿着尚方宝剑可以乱砍,那只是为了艺术效果,为了突出喜剧效果,现实根本不存在。

第四点,尚方宝剑虽然很早就已经出现,但是更多的是出现在明朝,像汉代就有了尚方宝剑的说法,但是一直也没有过真实的作用,而明朝时期宦官当道,皇帝还经常不上朝,这就导致了尚方宝剑的出现,代表了皇帝的权利。


但是,无论是斩杀谁,都还是皇帝的旨意,根本不存在先斩后奏的情况,除非是皇帝少不更事,什么都不懂。而清朝时期更多的是免死金牌,黄马褂,它们也和尚方宝剑有相似的地方。

但是相同,它们也不可能拥有电影,电视剧中的那些滔天的权利。所以,就像免死金牌不可能真正的免死,尚方宝剑也不可能先斩后奏,更不可能上斩昏君,它所能拥有的权利也就是充当皇帝身份的象征,可以代替皇帝斩杀那些臣子,也就是下斩奸臣了。


而且这些权利还都是在皇帝授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所以艺术作品中的那些特权也只是为了艺术效果。


白话历史君


在我国古代很多文学艺术中都有“尚方宝剑”和“丹书铁劵”、“免死金牌”这一类的东西,尤其是尚方宝剑更是被赋予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那么,尚方宝剑到底有多少特权,能不能斩杀地方高级官员呢?

先来说答案是否定,如果有人拿尚方宝剑斩了地方高官,估计自己离死也就不远了!

古代尚方宝剑的由来和民间对尚方宝剑的曲解

尚方宝剑,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其实是在“尚方”的宝剑,“尚方”是皇帝收藏宝剑的地方,在汉朝时期是专门制造皇帝器物的官署,尚方宝剑一般用来指皇帝御用的宝剑,皇帝用的剑自然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关于尚方宝剑的认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影视文学中,我们小的时候看《九品芝麻官》的时候,包龙星的母亲拿出尚方宝剑震惊全场,差点就把罪犯常威给斩了,《九品芝麻官》的背景是清朝,当时的李莲英说本朝没听过有什么尚方宝剑啊!

确实清朝时期是没有尚方宝剑的,有清一朝对权力的掌控是极为严格的,皇权本身就至高无上,但是大部分已经做出了规定,不可能任意妄为。

但是当时我们看这部剧的时候有多希望它是清朝的,你搞笑,我却当真了啊!如果是真的话,可以连李莲英这个死太监一块砍了,可以看出,老百姓对于这种能够惩奸除恶的宝剑的期望。

当包大妈的尚方宝剑露出真面目后,原来它竟然是明朝崇祯皇帝赐出的!这一个就厉害了!

说明编剧并非一点不懂历史,实际上古代尚方宝剑用的最频繁的朝代就是明朝后期,元朝时期虽然出现,但是数量不多,而宋朝时期强调的是法律治国,自然不会有包青天手中的宝剑了。

当然,明朝时期的尚方宝剑不叫尚方宝剑,而就是尚方剑,名字朴素了一点。

明朝后期尚方宝剑有多泛滥,万历年间下发了大概6把,天启年间大概发过5把,崇祯在位17年,一共发了15把,基本上是1年1把。

实际上明朝末期的尚方剑主要是用来军事方面,并没有赐给太监和文官,而是赐给军事将领,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可以砍级别低一点的,不听话的将士的头,正常来说就是副总兵以下的军官可以先斩后奏。

崇祯发的尚方剑有两个尿点,第一个尿点是一人可以得尚方剑,崇祯不是给每一个大臣都发一把,而是有的大臣经常得,比如卢象升得了三把,杨嗣昌得了两把,洪承畴得了两把。像不像老师给你的小红花,表现好就多给你一个;

第二个尿点是尚方剑斩尚方剑会是什么结果,按照道理来说,持有尚方剑是代表皇帝权威的,然而出现了尚方剑斩尚方剑的事该如何处理呢?

崇祯二年,持有尚方剑的三品官员蓟辽督师袁崇焕斩了持有尚方剑的二品左都督平辽总兵毛文龙,成为至今一大有争议的案件。

从这里可以看出,尚方剑是有一定的临时性的,比如在专门督办某一事情的时候,给你一把尚方剑,让你专事专办,比如袁崇焕这把尚方剑就是专门平辽用的。

而毛文龙这把尚方剑是天启皇帝赐的,在崇祯时期应该是失效的,但是袁崇焕用尚方剑杀毛文龙实际上是有违尚方剑的效用的,前文已经说到,尚方剑斩杀副总兵以下官员可以先斩后奏,毛文龙虽然在职务上受制于袁崇焕,却在级别上高于副总兵,甚至高于袁崇焕。

因此,在后来崇祯决定凌迟处死袁崇焕的时候,为首的一条罪状就是擅杀毛帅,可以说袁崇焕的死跟他滥用尚方剑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从影视文学到明朝军事用途的尚方剑的讲述,大家对尚方宝剑应该是有一定了解的,基本上,历史上很少出现尚方宝剑,而尚方宝剑并不是用在管理地方官员的。


史论纵横


我们要说尚方宝剑,就要先说一下尚方,尚方最初出现时是在秦朝,这时是一个官名,专门负责为皇帝制作御用器具的官员,到了汉代尚方这个官职就转变为尚方待诏,成了医官的名字,不在管理制作御用器具,而单独设置了左,中,右三处尚方官署,来摆放管理皇上御用的器具。而题目中的尚方宝剑指的就是皇帝收藏在尚方中的御用宝剑。

尚方从秦朝初设,到大明王朝时被废止,经历了上千年历史,在大秦帝国初期,国家一直处于动乱之中,兵戈武器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均有接触,即便是皇帝也有私藏兵器,所以尚方剑应该是随尚方这个官职的出现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关于尚方剑的记载却到了汉朝时期才有出现。

在《汉书·朱云传》中记载:汉成帝时,诤臣朱云上书:“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张禹之头。”张禹时为丞相,且是汉成帝刘骜的老师,正受宠幸。成帝大怒:"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命御史将朱云绑下,朱云紧抱殿前栏杆,据理力争,以至栏杆为之折断。左将军辛庆忌为朱云求情,幸免朱云一死。

这个故事中的尚方斩马剑便是关于尚方宝剑的最早记载,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朝廷之中是上有昏君,下有奸佞,在我们很多戏曲之中,也常常会看到当忠臣走投无路时,便会取出先皇赐予的尚方宝剑或者类似兵器,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捍卫朝廷正义,也告诉我们邪不压正,但是从汉书的记载来看,很明显尚方宝剑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别说上打昏君了,恐怕对奸邪之臣也不那么好使,毕竟尚方宝剑是皇帝赐予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在皇室手上。

在汉朝还没有将尚方宝剑作为权力象征赐予有功劳的大臣们,到了大唐时期尚方宝剑才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用来赏赐给元老重臣,但是注意由皇上直接赏赐尚方宝剑的情况是非常非常的少,从唐朝开始,皇帝会将自己的尚方剑交给外出办理重要公务的钦差大臣,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在外处理公务,如遇阻挠时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但是在公务处理完毕回到京城之后,尚方宝剑须原物返还皇上,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尚方宝剑并不代表持有的大臣就享有生杀大权,这只代表皇上对大臣的短暂赋权。

通常皇上也不会赏赐尚方宝剑这种带有实权的东西给元老大臣,常常作为奖励赏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丹书铁券和清朝时期常见的黄马褂。这两个东西就不存在生杀的权利,像丹书铁券只是可以免除罪臣大多数可以判死刑的罪行,在唐宋时期,虽然已有尚方宝剑,但是皇帝很少赏赐,大臣们更没什么机会可以用,最常见到尚方宝剑还是到了大明王朝时期,在万历皇帝执政期间,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八年,大明王朝先后对蒙古,日本,苗疆三次大规模的征讨,稳住了大明帝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在万历统治前期时期,明朝相对还在比较强大,虽然当时的日本也正是鼎盛时期,但是当时大明王朝能征善战的将领也不在少数,蒙古和苗疆,更是不值一提,所以万历皇帝也不可能御驾亲征,交给手下将领就行了,将领们虽然对军队有直接指挥权,但是在地方直接调动物资补给还是很麻烦,另外外出的将领代表的是万历皇帝,所以为了方便外出的将领指挥作战,万历皇帝又赏赐尚方宝剑给军队统帅,比如宁夏总兵李如松就被赐予尚方宝剑负责前线督战。

从这之后,明朝赐予出征督抚尚方宝剑就成了惯例,也是在明朝拥有尚方宝剑也代表着拥有了生杀大权,比如明朝末年抗清名将袁崇焕就是用尚方宝剑杀了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毛文龙的,左都督虽然名义上是正一品,但是是虚衔,总兵在明朝无品级,与清朝相比一下,加上当时毛文龙所在平辽属于前线至少也是从二品以上,袁崇焕杀毛文龙就因为手上握有尚方宝剑,可见在明朝末期,持有尚方宝剑同时也具有了很大的实权。

虽在明朝尚方被废止,但是人们还是把皇帝御用的剑称为尚方宝剑,也是在明朝时期,民间的说书,故事,小说开始无限的夸大赋予尚方宝剑权力,甚至还可以上打昏君了,这显然是无稽之谈。所以尚方宝剑也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力。


玄坤文史


尚方宝剑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一件兵器。他为人称道倒不是因为它的材料、造型、做工等硬件条件,而是因为其特殊意义。

人们常说,尚方宝剑能"上斩昏君,下斩馋臣",连皇帝如果无道昏庸都会被它诛杀,可见它拥有着极大的权力。那么,尚方宝剑有多少特权,到底能不能,斩杀各地的高级官员呢?

尚方宝剑早在汉代便出现了,最早叫作"尚方斩马剑",之所以叫"尚方",是因为它平时被放置在"尚方"这一机构。尚方在秦时被设立,它的职能便是铸造、供应和保管皇帝所使用的刀剑、弓箭等器物。被尚方打造和保管的剑吗,就叫做"尚方剑",在民间,为了表示其珍贵,又加上"宝"字,这才有了"尚方宝剑"的说法。

上文已述,尚方所出的器物都是专供皇帝的,而尚方宝剑也自然是御用。在影视剧中,皇帝的随身物品都具有特权,不管是皇帝的玉佩还是用来吃饭的九龙碗,甚至是皇帝的马褂和其它随身衣物,都是人们见到都得如同皇帝亲自驾到般恭恭敬敬。尚方宝剑的效用则更加强大,持有它的人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它被用来授予大臣,早在汉朝便有记录。《汉书》记载,汉成帝继位后,重用他的老师张禹,不但封他为安昌侯,还让他当了丞相。张禹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又受皇帝宠信,便逐渐肆无忌惮。于是以直言进谏著称的大臣朱云便当着众臣的面对皇帝说:"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汉成帝欣慰地问,他想要斩谁,朱云斩钉截铁地回答:"安昌侯张禹。"成帝见他弹劾自己信任的老师,当即大怒,要将朱云拉去斩首,卫兵奉命带走他,朱云抓紧大殿的门槛,竟然把门槛折断了。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官帽、官印、绶带,叩头求情,汉成帝才绕过朱云,后来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吏要来更换门槛,被成帝阻止了,他说,要用这段断槛来纪念直言进谏的臣子。由此,还留下了"朱云折槛"的佳话。

元世祖忽必烈时,道士张留孙治好了皇后的病,于是皇帝要立他为天师,他不敢接受而拒绝后,忽必烈"乃号之上卿,命尚方铸宝剑以赐。"可见此时,尚方宝剑已经被作为重要的赏赐和权力的象征。到了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在诗中写道:"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万历二十年(1592),蒙古鞑靼部酋长哱拜在宁夏反叛,当时统领陕、甘、宁等地军务的总督是魏学曾,于是万历皇帝便"赐魏学曾尚方剑督战。"后来,魏学曾战事不利,于是朝廷派甘肃巡抚叶梦熊代替他的职务,也将尚方剑赐给了他。叶梦熊用尚方剑很好的统领了各路兵马,大破哱拜,于是明朝廷便开始多次将尚方剑赐予主将来更好的调动军队。

虽然尚方宝剑号称能够"上斩昏君,下斩馋臣",但实际上,死于尚方剑之下的人寥寥无几,它更多是作为一种象征意义,表现皇帝的重视和信任。

理论上来说,它是能够斩杀各地的高级官员的,不过这样的例子,更多的还是见于小说、影视剧。


煮酒君




首先,我们讲一下尚方宝剑的由来。从汉朝开始,汉朝皇帝开始佩戴尚方剑,就是大家俗称的尚方宝剑。但此时的尚方宝剑仅仅是皇帝的佩剑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力。在那个年代,皇帝的圣旨比什么文件都有用。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尚方宝剑一直仅仅是皇帝的佩剑。因此在影视剧中,授予尚方宝剑很大的权力,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包拯根本不可能天天抱着尚方宝剑巡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尚方宝剑。顺便讲一下,包拯仅仅做了1年多的开封府尹,很多案件都是影视剧虚构的。



从元朝统治时期开始,为了节制地方上的官员们,元朝皇帝开始把尚方剑交给官员们。潜台词是:如果地方官员不服从命令,你可以看着办。在元朝历史上,皇帝前后几次把尚方宝剑交给了官员们,但没有形成固态。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有的事情一旦有了开头,就很难收尾了。明朝建立之后,沿用了元朝的一系列制度,其中就包括尚方宝剑的赏赐。在明朝前期,明朝皇帝也曾经几次把尚方宝剑交给官员。到了明朝的后期,由于问题非常多,尚方宝剑开始频繁出现,用来制约各地的官员。



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农民起义军采用了流窜的方式,波及了好几个省份。依靠一个省的能力已经无法应付,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皇帝开始派遣内阁大学士出马,也就是督师。当时,皇帝会把尚方宝剑交给内阁大学士,用于管理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们。除了镇压农民起义军,明朝还需要面对后金的挑战。为了节制辽东地区的各路军队,辽东督师也拥有尚方宝剑。虽然是在名义上,尚方宝剑可以处理各级官员。但是在历史上,如果处理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必须得到皇帝的许可。 袁崇焕利用尚方宝剑的权力,私自斩杀了毛文龙,引发了崇祯皇帝的不满。



在清朝统治时期,并没有出现尚方宝剑。电影《九品芝麻官》中,李莲英说:我朝立国以来,就从未听说过尚方宝剑。清朝确实没有尚方宝剑,对于皇帝派遣的钦差大臣来说,圣旨的作用很大。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为了调动西南各地的驻军,咸丰皇帝把自己的宝刀交给了钦差大臣。此时,宝刀基本上充当了尚方宝剑的作用。但无论是尚方宝剑还是宝刀,都不能斩杀那些高级官员,毕竟这属于皇帝在拥有的权力。



其实,在明清时期,那些地方上的总督和巡抚,也拥有自己的神器,那就是王命旗牌。例如一个知府或者参将,不服从巡抚大人的命令。在危急时刻,巡抚可以请出王命旗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山西巡抚诺敏威胁田文镜:如果饿死了人,本抚台将请出王命旗牌杀你。由此可见,相比不靠谱的尚方宝剑,王命旗牌的作用才是货真价实的。到了近代历史上,则出现了各种样式的特派员。特派员的等级可能不够,但是特派两个字的分量很重,特派员基本上就等于古代历史上的钦差大臣。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在电视剧《包青天》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当包拯斩杀犯罪的王公贵族受阻时,都会请出尚方宝剑,接着王公贵族人头落地,恶人得到了惩罚,此时是不是大快人心?但真实的历史中包拯并没有尚方宝剑,尚方宝剑直到明代才多次出场。


在古代有一个尚方的机构,专职替皇帝打造宝剑,所以造出来的剑就叫尚方宝剑。其主要作用只是皇家的配饰,代表着皇权和地位。

尚方宝剑的第一次出场

在汉代时,汉成帝极度宠幸赵飞燕赵合德这对姐妹花,整日沉迷于酒色,朝政都由奸相张禹把持。大臣朱云对张禹十分不满,于是上书汉成帝:“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朱云所求汉成帝并没有答应。这是史书对尚方宝剑的第一次记载。


尚方宝剑第一次发挥作用

到了北宋时期,军队杀降、残害百姓的事时有发生,所以宋太祖赵匡胤伐南唐李煜时,把自己的配剑赐给主将曹彬,允许他对不守军令的将士可以先斩后奏。这是宋代唯一一次使用尚方宝剑。

御赐宝剑,如朕亲临

万历年间,宁夏叛乱,万历皇帝为鼓舞军心,赐甘肃巡抚叶梦熊尚方宝剑,意思就是见到宝剑如皇帝亲临。此战明军大胜,万历皇帝就以为是尚方宝剑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后明军出征,皇帝都会赐主将尚方宝剑,大将军袁崇焕抗击满清时,就曾得到过崇祯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

到了满清时,史书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尚方宝剑。所以影视剧或评书上出现的手持尚方宝剑,对官员先斩后奏的事是根本没有的。


花木童说史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确实出现过许多享有特权的御赐物品,诸如“黄马褂”、“丹书铁券”、还有今天所讲的“尚方宝剑”。而这些享有特权的御赐之物均是皇权的象征,当然是有特权的,但因文学文艺作品的夸大以及杜撰,这些御赐之物的特权往往被放大,这里所说的“尚方宝剑”最大的特权就是“先斩后奏”,但先斩后奏也是在国法之中执行,并不代表着可以超越法度随意斩杀朝臣和大将,而“上斩昏君、下斩佞臣”更是无稽之谈。



尚方宝剑由来

“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汉书.朱云传.颜师古注》

尚方宝剑的由来要追溯到秦朝,当今一些辟谣言论说尚方宝剑只出现于明朝其实是不正确的。“尚方”二字实为“上方”,在秦制中是专职管理和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属,汉承秦制使这一官蜀被继承下来,并加以细化,将其职责定为“掌御刀剑及玩好器物”,汉末时又分为中、左、右三尚方,均属于少府的下设机构,其首长官员为“尚方令”和“尚方丞”,大家所熟知的蔡伦就担任过尚方令一职,而这一机构一直延用到唐朝仍有设置。



关于尚方剑的最早记载就源于汉代,当时的尚方剑名为“尚方斩马剑”,至于名字何以由来,我个人认为是一方面突出剑之锋利,可以战马,要知道历史上记载最为锋利的刀剑是唐朝时的陌刀,史载为“人马具碎”,因此可以斩马的剑应当是锋利无比了;另一方马是古代比较珍贵的资源,以斩马命名也突显了皇帝御用之剑的名贵。

专斩佞臣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书.朱云传》

朱云请尚方剑所要斩之人是成汉帝的老师,当朝丞相张禹。成帝因此怒斥朱云“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这里虽然汉成帝驳斥并拒绝了朱云的请剑,但能看出的是尚方剑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可以由下斩上的象征,这应该也是诸多影视剧中“尚方宝剑”可以任意斩杀各种高级官员的“把柄”。但就当时的记载来看,皇帝并没有认可这种特权!

但在宋淳佑十年时,有一名为刘黻的太学生上书皇帝,痛斥陈垓、蔡荣为奸佞之臣,建议宋理宗尽早解除此二人官职并治罪,否则“异时虽借尚方剑以砺其首,尚何救于国事之万一哉”。由此可见,尚方宝剑在宋朝时已经被认为是斩杀奸佞之臣的象征。到了宋开庆元年时,时任国子监主簿的徐宗仁评价此举为“是以廷绅抗疏,学校叩阍,至有欲借尚方剑为陛下除恶”。这就坐实了尚方剑是真的可以斩杀佞臣的,不仅仅是“清君侧”的象征。



而影视剧中所说开封府包拯手中有一把尚方宝剑可以斩杀佞臣,这个说法我觉得是艺术杜撰而来,本来开封府所在地为京畿,规格是很高的,开封府尹在宋朝为从三品大员,小鱼小虾按律法斩杀并不需要尚方宝剑,而皇亲国戚或者官职更高的官员,案件审理也不会由开封府来进行,大型案件往往都交由刑部会审,即使是开封府办案,皇帝就在京师,案件审理完结后报予皇帝听从圣令并不难,尚方宝剑在此显得多此一举。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的包拯只做了不到两年的开封府尹,史料也未记载他办过什么大的案件,反倒是包拯的外交能力和财政能力更为突出。



元朝时期,忽必烈对于救了皇后命的道士张留孙予以嘉奖,史书载为“命尚方铸宝剑以赐,建崇真宫于两京”,此处的尚方宝剑我并不认为具备斩杀大臣的特权,而是荣誉的象征。

权宜行事

“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刘伯温



而在史料中看,尚方剑用以赐给臣下行专杀和便宜之事的做法,是始于明朝“万历三大征”。 万历二十年时,宁夏哱拜叛乱,万历皇帝“用尚书星言,赐魏学曾尚方剑督战”。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皇帝赐臣下尚方剑行监察权利事件,这里的赐剑就不简简单单的是荣誉的象征,而是代表皇帝督战,“见剑如见天子”的说法应该就是始于此事。

而真正替天子行生杀大权的便是替代魏学曾的叶梦熊,叶梦熊破城之后“尽诛拜党及降人二千”,这里便是倚仗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特权而进行的,但哱拜之子哱承恩还是被押赴京师接受皇帝的处罚,这也说明了外征之将虽可行权宜之事,但也要控制在法度之内,正如刘伯温所言的“按法诛奸赃”,降兵两千杀就杀了,但叛军之首不得私自处决,皇权依旧是最高权利。这件事情过后,明朝廷得到了实际成果,因此赐尚方剑便逐渐频繁。



在历史上,尚方宝剑是皇权专制的象征,授予臣下的记载并不多,即使授予臣下,也是与清朝的“黄马褂”功能类似,属于荣誉的象征,更不会具备“免死金牌”的功效。而在明朝的尚方剑授予时,几乎为朝廷特派的大臣前往地方督战或者视察,回朝后是要上交的,并不能据为己有。而这种授予外派大臣的尚方剑也更多的是加强外派大臣的权重,并不代表着超越法度以外的斩杀大权,当一定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也并未体现在各朝代的律法中,只是一种默认的皇权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