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玉米生長髮育的過程可分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花粒期是指從抽穗到結實的時期,包括抽雄期、散粉期和結實期。這個時期是決定穗粒數、粒質量及最終產量的關鍵時期,應以養根保葉,延長綠葉的功能期,防止早衰和貪青,防止籽粒敗育,提高結實率和粒質量為主攻目標,採取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

介紹如下: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1 科學追施“攻粒肥”

多年的玉米高產實踐證明,要想使玉米實現高產豐產,就要使玉米在生長後期保持有較大的葉面積,較長的葉片功能期,確保玉米能夠活稈綠葉成熟,這就要求玉米花粒期要有充足的無機營養供應。為此,必須做到酌情追施“攻粒肥”,具體要根據玉米大田植株長勢來定。對於夏玉米施用的穗肥充足,植株葉色濃綠,長相良好,無早衰現象出現的地塊,可以不施用,以免延長玉米的生育期;對於夏玉米施用的穗肥不足,植株出現脫肥現象,就應補施攻粒肥。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夏玉米攻粒肥一般在雌穗開花期前後結合澆水進行追施,應打穴深施,667㎡施用碳銨10~15kg或者尿素5kg。對於高產夏玉米的生育後期,植株需肥量較大,如果在灌漿期表現出缺肥現象,還可以採用葉面噴肥,用3%~5%的過磷酸鈣浸提液、1%~2%的尿素溶液或者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在玉米灌漿期間進行葉面噴施,這樣可以延長玉米葉片的功能期達到增產的目的,一般千粒重可增加7%以上。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2 及時去雄

玉米去雄具有諸多好處,去雄能把一部分蚜蟲和玉米螟帶出田外,減少蟲害;可以降低株高,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可以減少養分的消耗,促使養分向雌穗中運送;能夠增加光照強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能夠促進玉米籽粒發育,增加穗粒數及粒質量,一般增產10%左右。夏玉米去雄要把握好時間,過早易帶出葉片,減少光合作用面積;過晚雄穗已開花散粉,會降低去雄效果,一般在雄穗剛抽出而未散粉前進行。去雄株數不要超過全田株數的50%,實行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連陰雨天和高溫乾旱的天氣不要去雄,地邊地頭不要去雄,以防止花粉不足影響授粉而造成禿尖稀粒減產。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3 人工輔助授粉

對玉米開展人工輔助授粉對抽絲偏晚的植株和群體偏大、弱株較多的田塊效果更加明顯,能夠保證玉米正常授粉,促進玉米籽粒齊整度,有利於減少禿頂,提高結實率。人工輔助授粉一般在盛花末期進行,應選擇在晴天9:00-11:00進行,連續兩三次,要注意異株授粉,一邊採粉,一邊授粉。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4 除掉空稈小株

玉米田裡的不結果穗的空稈植株和低矮小株,不但白白消耗田裡的水分和養分,而且還會影響其他植株的光合作用,為了使田內有限的養分及水分集中供應給正常生長的玉米植株,使其穗大粒多子飽,獲得高產。在玉米授粉結束後,應及早拔除空稈小株。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5 適時澆水與排澇

玉米需水的關鍵時期就是花粒期,這一時期的耗水量佔總耗水量的50%左右,要求適宜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應根據實際及時澆水。一般要澆好兩次關鍵水:一次是在開花至籽粒形成期,澆好促粒數的關鍵水;另一次是在乳熟期,澆好增加粒質量的關鍵水。應做到看墒情澆水,黏土、壤土可以適時適量澆水;輕壤土、沙壤土應增加澆水次數;群體大的田塊應增加澆水次數及澆水量。另外,玉米花粒期如果遇雨水過多時,還要注意及時排澇。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6 淺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破除土壤板結,達到鬆土透氣、除草保墒的目的。在夏玉米灌漿後期要順著行淺鋤一次,以利於促進土壤養分轉化和根系吸收,防止植株早衰,提高玉米粒質量。淺鋤時要注意防止傷根過多和打斷葉片。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7 病蟲害防治

夏玉米花粒期的主要病害是鏽病和大小斑病等。玉米鏽病可用20%粉鏽寧乳油75~100mL/667㎡兌水50kg進行噴灑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以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主要蟲害有玉米螟、蚜蟲、棉鈴蟲、黏蟲等。對於玉米螟的防治,在吐絲期蟲株率達20%時,可用50%敵敵畏乳油600~800倍液滴花絲基部;在灌漿中後期,如果玉米螟鑽入雌穗,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注玉米雌穗,每株10mL。蚜蟲可以用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黏蟲、棉鈴蟲可以葉面噴灑50%辛硫磷1500倍液防治。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以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8 適時收穫

玉米成熟的表現是玉米苞葉變色而鬆散,玉米籽粒變硬且皮層光亮。當玉米籽粒與穗軸相接的斷面處出現黑色層,這就標誌著玉米已經進入完熟期,這時可以收穫。目前提倡玉米適時晚收,如果玉米的綠葉很好,生長季節又允許,可以適當推遲5~7d收穫,增產效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