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臨刑前為何要吃斷頭飯?

古代死囚關押在牢裡的期間,經常會發生和別的犯人搶飯吃,或是食物遭到獄卒扣押的情形,而他們的“斷頭飯”通常就會是這些死囚在臨刑前最後且最為豐盛的一餐,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官方都會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給予想要吃的食物,只不過這個“斷頭飯”的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古代死囚臨刑前為何要吃斷頭飯?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平定了一場內亂,當他要將關押起來的判官們處以死刑前,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併攏絡人心,他便下令替這些死囚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而這個“斷頭飯”的規矩也就從此開始傳承。而根據朝代的不同,斷頭飯的內容也有所改變,像是宋朝的死囚在臨死之前就可以吃到相當精美的餐點,並且依據死囚生前的地位,斷頭飯的豐盛程度、享受的待遇也會不一樣。

此外,斷頭飯其實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因為在其宗教文化中有著“來世輪迴”的概念,認為若是在死前飽餐一頓,轉世之後兩者的恩怨就會消散;而民間也傳說著奈何橋上有一隻惡犬會攻擊死去的人們,因此斷頭飯中就會準備一塊半生不熟的肉,為的就是要給這隻惡犬享用,避免受到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