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读了范小青的《别一种困惑与可能》,心中有些凌乱的伤感。哪怕在外人看来,已经功成名就的她,其实一直没有摆脱如影随形的困惑。她在困惑中摸索、探求,又带着一丝的疼痛,疼痛纯文学在商品经济中的渐渐远去。

由于其作品的独有风格,那平淡得近乎压抑的叙述,常常不受读者的待见,加之违反常规的写作方式,甚至遭受许多批评家的抨击。然而,一切反常都撼动不了她的如常,因为天生对文字的纯真与饱满,她始终如一朵夏花般,美丽,静静地开放着。

01

范小青,或许大家还不太相熟。百度百科上介绍:

范小青,1955年出生于上海松江,1969年底随父母定居苏州,1978年初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文艺理论教学工作。1985年初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她写过很多关于江南、小巷、古城、日常生活的小说及散文,作品有《裤裆巷风流记》、《老岸》、《百日阳光》等长篇小说,《花开花落的季节》、《贪看无边月》、《怎么做女人》等散文随笔,另有中篇小说近七十篇,短篇小说一百余篇,以及电视剧本38集,并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奖、汪曾祺短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可谓硕果累累。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作为古城苏州走出来的文学大家,范小青身上带有吴地文化特有的细腻和知性。她的作品语言平静自然,质朴纯真,擅长以一种诗性的叙述感悟絮语人生。她能冷静剖析事物的人情肌理,却又能持着一份松弛与漫漶。

有人说,范小青看上去绝对不像一个阅世颇深的人,她从不凌驾于这个世界之上。因此,她对生活从来没有那种洞彻秘密后的藐视和不敬。

她只是在生活中,深深地活着,平淡地诉着。不像我们许多人,总是想逃离生活又忙着生活,好像我们永远都不够好。

她兼得世事所赋予的圆融和通透,就如时光里的慢溯者,总是顺其自然地走近日常生活,用自然而平静的目光打量现实的一切,然后将一个物语的世界说给我们听,让我们从中体会世界的真相。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02

范小青曾被人亲切地称呼为“蛋(淡)炒饭”,因为她的作品总是写得很淡,琐碎而不曲折,没有大喜大悲的畅快淋漓,让人读起来有些压抑的寡淡,一点也不过瘾。

例如她的中篇小说《火车》,情节中什么故事也没有,只有琐碎得无法勾起别人阅读欲望的细小事件。傍晚了,两个上了火车,火车就开了,靠站就停下来,接着再开,最后到了终点站。有些人上上下下,有些人始终不动,就这样一直到文末。

生活已经够琐碎了,饱受现实压抑的读者更愿在文字里随着作者酣畅淋漓地释放与宣泄。所以在他们看来,范小青的作品平淡地近乎残忍,总是在该哭的时候不让人哭,该笑的时候不让人笑,简直是一种折磨。

她也曾反复问过自己,假如这小说是别人写的,没有故事,或者只是一点点的小事,剩下都是罗罗嗦嗦的语言,

那么自己又会去看吗?她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写得时候很畅快淋漓。

华东师大的杨扬教授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

这一路小说技法的作家,大概是不可能大紫大红的,他们只能维持在某种阅读维度之内,不可能是流行的。但坚持自己独有的写作方式,始终以一种低调的方式生活,对一个作家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只是,既然生为一位作家,当然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自己的作品,至少作品发表出来会有人跟你说话,有人对你评价,哪怕是骂一两声也好。如果无声无息,难免影响心态,令人泄气,进而怀疑这条路该不该继续走下去。范小青不止一次地困惑着。

另外,不单单是读者,那些所谓批评家对文学的固有认定,常常也另她很是尴尬。

她曾经发表过一部短篇小说《在街上行走》,六千字,写了八个人物,没有一个有名字,也没有一个有性格、外貌特征等等,好像什么也没有。

复旦大学的王宏图教授就曾批评她:

“这是小说的大忌,或者说是传统小说的大忌,小说就应该把人物写好写透,一个六千字的短篇里塞进这么多的人物,能成为好小说吗?”

是啊,能是好小说吗?或者说这是小说么?范小青也知道,一个故事有多种写法,惊心动魄和大喜大悲不是没有可能,但她却偏偏没有去写,甚至说不愿委屈自己去改变。

她也曾准备了酱醋油盐,希望能把作品做得色香味俱全,但她发现,她根本加不进去,或者说不愿加进去。她宁愿就这样,做着她钟爱的“蛋(淡)炒饭”。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03

范小青喜欢关注农民,无论是农村题材,还是城市题材,

小说中关注的人物始终是社会最基层的人物。有评论家曾开玩笑说,她的小说里没有处级以上的干部。

这可能跟她的生活经历有关。她是被改革开放改写命运的人,在此之前,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与文学毫无关系。但是时代改变了她的身份,却没有改变她灵魂身处的东西。当她可以用笔创作的时候,她最想写的也是那些与她有着深切关联的基层人物。

作为江苏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从农民走到著名作家,其中有着深深的不易。对于写作,她曾说,作家一定不能“见怪不怪”,否则你就写不了东西。一定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思考随时记录。

她还说,“写书人”先要当好“读书人”,要多读书,读好书。在这个快餐阅读的时代,真正需要的基础营养,还是需要靠阅读书籍来补充。

她曾不止一次说过,“时代已经很浮躁,人心也显得烦乱,作家更需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清醒地看待这个社会,清醒地创作。

生活中哪怕有些身不由己的情形,但写作的心态始终都要坚持平和。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她说文学创作需要“工匠精神”,作家要学会慢下来,真正的精品,需要慢慢打磨和酝酿,不能“恨不得今天有想法,明天就写出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赶得上时代。“这对于我们自身是有害的。我们是要适应这个时代,但不能被这个时代牵着鼻子走。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张,才不会把生活的棋下得一团乱。

对于被称为“蛋(淡)炒饭”,她还是坚定地认为,文学作品本就存在多种可能性,纵使你的艺术感受没有得到许多人的回应,也不要气馁,一定要尊从自己的本心。

生活本来就是被打乱的,可是却并没有显得混乱,一切都很平常自然。所有的感悟与思想,都在这平常之中,你不能说生活因为这平淡而无比寡淡,她喜欢这样的叙述。

什么是好的作品,难道非要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赚足人们眼泪和欢笑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吗?不尽然。

范小青举例顾长卫的两部电影,《孔雀》和《我的兄弟姐妹》,后者是一部让人流泪不止的电影。而《孔雀》虽说是内敛的,沉静的,就像鸟贴着水面飞行,始终没有离开水面,但却让人感受到飞得很高很高的境界,意境反而更加超脱。

她还谈及汪曾祺先生,因为是他让她悟到,原来小说还有另外一种不可思议的写法;是他让她有勇气去追寻本心,写自己更愿意写的东西,哪怕饱受冷漠和批判,也毫不退却。

她就是这样的范小青,始终以一种饱满的激情,去克服成长与岁月里不可能不存在的磕磕绊绊,一路披荆斩棘,不负期盼。

作家范小青:从不受读者待见到荣获多项大奖,该如何坚持写作?

04

奔跑在写作之路上的我们,可能也如范小青一般,当自己的作品无人欣赏,甚至饱受批评之时,有过无数困惑和犹疑,

我们要不要坚持本心,如何在读者与本心之间做权衡?

一位博主戴天齐曾说过:

都说要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可假如写作目的压根就冲着“喜闻乐见”去,难免犯过于揣度读者好恶的病,这样的写作目的不纯,反而很难被接受喜欢。

尊重读者,但不要盲从。如果为了名利快速变现,钻研“喜闻乐见”之术,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如果追求更长久地被读者喜欢,甚至被百年后你不认识的读者喜欢,写作就要抛开杂念遵循本心。

文章如果不真诚,就像狼外婆的尾巴,怎么藏也藏不住。取悦也许能博得一时喝彩,但经得起岁月沉淀的才是经典。不取悦,往往才是最大的取悦。

我们创作的是作品,而不是人民币,可能不会得到所有的人喜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失败的,我们只是走着不同的路,成功从来都是殊途同归,没有谁去限制谁必须要走什么样的路。

每位作者都有他关注的点,喜欢的风格,每位读者也是。相信每位与我们匹配的读者,也更愿意看到我们把他喜欢的作品,写得更好,更精美,不仅仅是心有灵犀,而更像一位挚友,可以引领,可以陪伴。

就像戴天齐说的,不取悦,才是最大的取悦。一时的取悦我们会心花怒放,但难免在偏离本心的道路上,行走得艰难,甚至因一味地假装而最终被文字所抛弃。

更何况,在现今的时代,任何行业都在追求品牌化,写作也是,也应该打造个人品牌。有人就说,人人都活在个人品牌化的时代,只有你先找到你自己,别人才能找到你,世界才会看到你。

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读者会因为作者是你,所以喜欢你的所有作品。相信这种追随,才是长久的,值得我们去努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