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文|水滴咖啡末

所謂的整理,就是整理每一個過去和現在,也是為了人生重新出發,為下一個大滿貫積蓄能量。

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藝術。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整理前的房間和整理後的房間

01甘願做過去回憶的奴隸

在近期《做家務的男人》中,張歆藝和袁弘在婆婆家做飯,發現櫃子裡有發黴的濾網、2013年的黃泥螺,這是袁弘在上戲讀書的時候時帶回家的手信,爸媽捨不得吃,還一直留在櫥櫃裡面。

小兩口提出來跟爸媽收拾一下儲物間,袁媽心裡很不情願,提議自己以後慢慢收拾,但被兒子婉拒了。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袁媽媽不情願兒子收拾儲物間

倆人從儲物間搜出200多個塑料袋、200多個手提包、800條毛巾、20個洗漱包、4把雨傘……

袁媽看到自己心愛的包包被丟出去,一下子急了。於是袁弘讓媽媽挑幾個留著,剩下的再丟掉。在他收拾其他東西的時候,沒想到袁媽把所有的手提包全部拿回儲物間。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袁媽攢了200多個手提包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200多個手提包全部放回儲物間

袁弘準備扔掉堆滿灰塵未拆封的床單時,被袁媽攔住了。"現在鋪在床上的床單都破了,一直捨不得換,哪能把新床單丟掉呢。"

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婆婆。朱丹也提到了自己婆婆積攢了週一圍小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捨不得扔,而且還告訴她:她的婆婆也這樣告訴她不要隨便扔東西。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總感覺以後可以用到,所以放在一個角落,也捨不得丟棄;明明現在使用的東西已經破爛,寧願把新的堆滿灰塵,也捨不得以新換舊。

這種就是對過去的執著,在原來物品上寄託感情,把物品留在身邊,在這些物品身上找到回憶和安全感。久而久之,我們身邊越來越多不需要的東西,卻找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越來越多的物品,越來越少的必需品

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曾說:因為看不清對自己而言必要的東西或者自己追求的東西,所以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不需要的東西,讓自己無論在物質上或精神上,都不斷地被不需要的東西所淹沒。

02情願做未來危機的奴隸

在日本一檔《加油吧!窮人們》採訪的主人公是個老漢,一個人住在荒郊野外,他已經60多年沒有扔過東西。

他很得意自己的院子,裡面停放了20多輛破車,如果不是記者詢問,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收集了這麼多輛車。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老漢收集了20多輛破車

其中有一個貨櫃車裡面,塞得滿滿的衣服、被子、褥子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已經發黴、破舊。

他的屋子只有三間房,裡面放的滿滿當當的凳子、桌子、衣服、雜物,只留了一條道能勉強走路。在招待記者時,他踩了一個凳子,在一堆衣服上面的箱子找到了一大包自己從山上採下來的茶葉。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最自豪的院子

當記者問起:"為什麼不把這些廢棄?"他說擔心以後客人來了,沒有東西用。

但實際上,他們家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沒有招待過客人。

這種情況在《斷舍離》中也提到,每次商場搞活動賣被子、褥子、碗筷之類的家用品,她都要買一些回去,給客人隨時準備著。

但實際客人並沒有過來,就算可能過來,他們也不會要求必須使用客人專用的被子等等。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添置客人用的被子

這種就是對未來的擔憂,總在擔心沒有這個物品,以後就過不去了。但這一天卻從來沒有真正出現過。為了擺脫這種不安,他們在家裡儲備了一堆東西,才會心裡有安全感。

而這些儲備的物品,在未來一段時間並沒有用到,甚至很多物品因為更新迭代,就算是將來有一天需要,考慮到款式或者來訪者特殊情況,也會丟到一旁不被使用。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曾說,儲備物品是人類的本能。為了未來可能會到來的危機而提早做足一切準備的想法總是不斷浮現在我們的意識裡。不過,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所儲備的東西早就遠遠超過必需量了。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為未來儲存物品

03寧願做現在朋友圈的奴隸

未來幾十年,女人最喜歡乾的兩件事,一是刷信用卡,而是刷朋友圈。小張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公司領導對小張做事很有意見,正常上班時間是8:30,但是小張每天上午總是請假1個小時。

那天我跟小張聊天時得知,她每天凌晨2點睡覺,到上班時間起不了床,只能請假。她不玩遊戲,每天回到家裡卻很忙,除了正常的吃飯,主要時間花在朋友圈人際交涉。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雜亂的朋友圈

她的微信好友有1000多個,討論群有200多個,如果從頭到尾看一遍朋友圈,差不多需要1個小時。如果要點贊和深度評論,可能需要2-3個小時。

"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處理這種塑料感情?"

小張不以為然。"這個是我小學同學圈、初中同學圈,現在大家都天南海北,我要是不維持著跟他們聯絡,萬一以後需要人家幫忙,怎麼辦?"

"這個是我們領導,他分享的每一篇文章我都點贊、評論,讓他看到我跟他是志同道合的人,下次評優也能使上勁兒。"

小張就是典型對現在的焦慮。在別人面前拼命曝光,刷存在感,就是為了能在別人眼裡混個面熟。就在她沉浸在朋友圈裡為以後的人生拼命鋪路時,殊不知領導早已經對她的工作態度很有意見。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地鐵上的低頭族

很多朋友可能並沒有小張這麼強的目的,但就是關在朋友圈裡不願意出來。之前在《圓桌派》談到一個現象,現在的年輕人聚餐,飯桌上非常安靜,每個人都在低頭刷手機,甚至有些人就在瀏覽旁邊朋友的朋友圈,但就是不願意面對面的溝通交流。

很多人都被朋友圈裹挾著前進,丟了時間也沒了真朋友。夢醒子曾說:社交的幸福感來自社交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來自於溝通的深度而不是頻率。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迷失在朋友圈的年輕人

04果斷做有效社交的主人

在《火星情報局》中,藝人們紛紛吐槽朋友圈想刪掉的人。

楊迪說:"有一天我在逛街,我爸突然打過來微信視頻,興高采烈對著我大喊:楊迪,我在和我的朋友喝酒!周圍很多人在圍觀著我,想到我爸在酒桌上炫耀我,我就很難過,但是他是我爸爸,我能怎麼辦!"

汪涵說我都沒有你們這樣的煩惱,因為不玩朋友圈。臺上所有的人都沒有我微信,有一天錢楓吐槽我把他微信刪掉時,我說我把范冰冰、陳坤的微信都刪掉了,他瞬間覺得心理平衡了。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當我的微信人數達到100多時,我就覺得很有壓力,於是我覺得需要把沒有意義全部刪掉。

刪除之後,這樣的生活非常非常輕鬆,所有的時間都是我的,自在的一塌糊塗,突然覺得整個人生都發生了變化。而且我覺得我並不認為我們因為刪除微信而擱淺了我們的感情。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刪掉沒意義的朋友,開啟自在人生

有網友感慨:刪掉這麼大頭銜的人只有汪涵才能做到,因為汪涵人脈廣,朋友遍佈政商娛各界。我倒是認為汪涵敢於刪掉朋友圈,不用微博,拒絕無效社交,成就了他今天的高度。

愛鬧的老王曾說:無效人脈佔據了我們90%的業餘精力,請放棄無效社交。現在我寧願一個人獨處,也不願意像之前那樣拉著合作公司的人去唱歌、吃飯。曾經以為每一首歌、每一杯酒都是合作成功的墊腳石。這麼多年下來,根本沒有太大的作用,大家見面也就是相互打個招呼而已。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無效社交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和身邊的人搞好關係,積攢我們的人脈。當你不能給對方創造等同的價值時,沒有人有義務來幫你。人的精力有限,與其等待別人施救,倒不如精簡自己的社交,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好好提升投資自己。

05如何管理自己的物品和朋友圈?

經濟學裡有個眾人皆知的二八定律,說的是20%的人創造了80%的財富。而我們身邊的物品、人際關係也符合這條定律。絕大多數時候光靠這20%的東西就足以應付生活了,如何能做到呢?

1、怦然心動治理法。《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 中提到:在整理物品時,把東西一個拿到手裡,留下令你心動的東西,丟掉不心動的東西,這樣判斷是最簡單直接又正確的方法。

凡是在扔東西的時候猶豫的東西,在後面基本上用不到。最讓我們猶豫的可能是朋友送的禮物,信之類的,放在家裡佔地方,丟出去的時候覺得辜負了朋友的一番心意。

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時提到當年她送給我的禮物,她已經完全不記得。所以讓我們耿耿於懷的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屏障,與其珍藏回憶,倒不如清清爽爽活在當下!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朋友寄過來的信件

2、控制物品的數量。我們身邊能容納物品的容量是一定的,不妨在我們完成一次徹底清理後,看一下週圍對我們實用的物品。跟自己有個約定:在新物品購買之前,要把原有的同類物品用完,或者新物品買回來後,把原來的物品丟掉,保證同類物品的數量不變。提別提醒:要抵抗住商場特價打折促銷的誘惑。

這樣能有效控制消費的慾望,避免同一個物品在家裡儲存了很多個,出現"五倍儲藏,三倍灰塵"的浪費。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控制身邊物品的數量

3、學會管理朋友圈。互聯網飛速發展,朋友圈綜合徵已經遍佈身邊的各個角落。挑選出對自己半年內有用的聯繫人、公眾號等,超出半年以上的全部刪除。

跟自己經常互動的人設置置頂和星標功能,如果一個人在2個月之內沒有設置過置頂和星標,就可以考慮清除。

餘秋雨在《開講啦》提到:我們要創造一個圈子之外的生命,高科技把我們的圈子武裝起來,很多人在這個圈子裡折騰來折騰去,圈子越來越小,你不知道這個圈子裡始終包裹著不可重複的高貴的生命。

不要讓我們的生命和生活被朋友圈無聲消耗掉,有效管理朋友圈,給自己更多時間,不斷突破圍城,創造一個更精彩的生命。

袁媽攢了200個包不讓扔:你擁有物品的數量,決定你是奴隸or主人

管理朋友圈,從今天開始

歸納管理,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希望從這一刻起,我們都能成為物品的主人,過一種極簡的生活。

一個剛剛開始斷舍離的女子。歡迎關注@水滴咖啡末,一起探討過一種極簡生活的樂趣。

以上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